AI大模型對機器人發展之我見
1.感觸
從2018年開始我就一直從事機器人研發工作,自從2022年11月CharGpt誕生以來,我一直動態關注,用了CharGpt3.0之后,確實給到我很多驚喜,它比以前我們用的機器人知識庫平臺有了質的飛躍。
2.機器人知識庫1.0時代
舊有的機器人知識庫平臺是這樣玩的,當人與機器人對話時,機器人用麥克風采集人的聲音,把錄音后的音頻文件傳送到知識庫后臺,后臺靠語音識別技術形成文字,再用文字與數據庫中的語句做對比,數據庫檢索到匹配度較高的語句時,再把對應的文字答案輸出,送到機器人前端,再用語音合成技術(TTL)把文字合成音頻文件,再播放出來,技術轉換幾經周折,效率低下,延時還比較高。關鍵是識別率不高,如果有80%的識別率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了,結果往往是機器人問非所答,胡扯一番,僅僅是逗人一笑,或者以生硬的機械式語調讀下字句而已,多玩幾遍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很難有質的提升,離哆啦A夢還差的老遠。
3.AI大模型的賦能
自從有了大模型的加入之后,開始有點意思了,就像是給機器人裝上了超級大腦,讓它們變得更聰明、更靈活,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我覺得應體現在幾個方面:
- 技術升級:就像給機器人打了一針強心劑,AI大模型讓機器人的感知能力、決策能力和交流能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摒棄了知識庫數據,使得回答問題的效率和正確率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 工作范圍擴大:機器人現在能干的活兒可多了,從工廠流水線到餐廳服務員,甚至是家里的小幫手,它們都能勝任,這都是大模型帶來的效果。
- 更懂你:AI大模型讓機器人更懂你,它們能根據你的喜好和習慣來提供服務,讓你感覺它們就像個貼心的小秘書,可以通過大模型的微調來擴展知識面,還可以定制個人知識庫。
- 自學成才:機器人具備了自己學習的能力,不斷進步,就像個永不滿足的學生,總是想要變得更好。
- 大家的看法:機器人要想在社會中混得開,還得看大家是否接受它們。如何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些高科技小伙伴,是我們機器人從業者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
- 工作變化:機器人的崛起可能會改變一些工作的性質,甚至取代某些職位。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技術進步和就業之間找到平衡。這個我是持樂觀態度,各位網蟲寶寶都去學AI和機器人就好了,這會催生一些新的職位,那種又苦又累的活,交給機器人去干就好了。
- 規矩制定:機器人越來越能干,我們也得給它們定規矩,確保它們的使用是安全和可靠的。這就需要人來給他訂規矩了,看看,新工作又來了,所以不用愁機器人會取代你的工作。
- 創新動力:AI大模型為機器人技術帶來了新的創新動力,激發了新技術、新產品的誕生,更給社會帶來的新的工作方式。
4.觀點
引用一位人工智能大佬的話,“淘汰人的不是AI,而是能用好AI的人淘汰不會用AI的人,同時機器人也不能徹底淘汰人工,而是會用機器人的人逐漸淘汰不會用機器人的人。” 細細品味吧,相信能想明白這個底層邏輯的網蟲寶寶們,能夠打敗70%以上的人。部分人會因為AI+機器人而失去工作,但更多的人也會因為AI+機器人得到新的工作,關鍵是要適應這種變化。
5.技術推動社會發展
如果一種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普惠大眾,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量降低勞力,那這種技術就會引領社會的發展。從已經過去的蒸汽機,發電機,電報,汽車,飛機,計算機(PC),光纖網絡,手機,到現在的AI大模型,就是她了 !
本文轉載自????碼農隨心筆記????,作者:碼農隨心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