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解密MCP、A2A、ACP、ANP四大協議 原創 精華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AI會像人類團隊一樣高效協作,自動發現彼此、分配任務,甚至在復雜環境中“自洽”運行?隨著Agentic AI協議的興起,這種科幻般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從單一的語言模型到多代理協同的智能生態,多代理協作正推動AI進入一個全新的“代理時代”。但問題來了:如何讓這些AI代理像人類一樣順暢“溝通”?答案就在于模型上下文協議(MCP)、代理到代理協議(A2A)、代理通信協議(ACP)和代理網絡協議(ANP)這四大協議。它們各有千秋,究竟誰能勝出?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剖析,帶你一探究竟!
1. Agentic AI協議: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AI正在從“被動回答”進化到“主動行動”,Agentic AI協議就像是這個新生態的“語言規則”,定義了AI代理如何與工具、數據、其他代理甚至用戶交互。試想一下,如果每個AI代理都用自己的“方言”,協作起來會多亂?這些協議通過標準化通信,解決了以下核心問題:
- 上下文共享:讓AI記住歷史、意圖和狀態,像人類一樣“有記憶”。
- 工具調用:讓AI無縫連接API、數據庫等外部資源。
- 多代理協作:實現代理間的任務分配、協商和信任建立。
- 自主性支持:讓代理能自動發現彼此、動態路由,適應復雜環境。
簡單來說,Agentic AI協議就是AI從單打獨斗到團隊合作的“橋梁”。接下來,我們逐一拆解四大協議,看看它們如何為AI互操作性鋪路。
2. 四大協議逐一解析
2.1 模型上下文協議(MCP):單兵作戰的“超級連接器”

模型上下文協議(MCP)由Anthropic提出,專注于讓單一AI代理與外部工具和數據無縫連接。就像給AI裝上一個“USB-C接口”,MCP讓語言模型能輕松調用API、訪問數據庫,甚至操作文件系統,保持狀態和上下文的連續性。
核心能力:
- 工具調用:通過JSON-RPC接口,代理可以動態調用外部工具,比如查詢天氣或生成報表。
- 上下文記憶:支持長期記憶,讓代理在多輪對話中保持連貫。
- 目標管理:幫助代理跟蹤任務目標和執行步驟。
- 自我反思:代理能評估自己的策略并優化行動。
適用場景:
MCP特別適合需要深度工具集成的場景,比如智能編碼助手(自動調用GitHub API)或研究代理(從數據庫提取文獻)。它的“模型中心”設計讓單個代理如虎添翼,但對多代理協作的支持有限。
案例:
想象一個AI編碼助手,它通過MCP連接到GitHub,自動讀取代碼庫、修復bug并提交PR,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全程保持上下文一致。
2.2 代理到代理協議(A2A):團隊協作的“通用語言”

代理到代理協議(A2A)由Google推出,旨在讓多個AI代理像團隊一樣協作。它通過“Agent Card”(代理名片)定義每個代理的身份、能力和服務端點,支持點對點的安全通信。
核心能力:
- 點對點消息:代理間通過簽名消息安全通信。
- 身份與元數據:每個消息都帶上發送者的身份和意圖,增強信任。
- 互操作性:支持跨生態系統的代理協作,比如Google的代理與Salesforce的代理無縫交互。
- 多模態支持:不僅限于文本,還支持圖片、視頻等復雜數據交換。
適用場景:
A2A適合企業級多代理工作流,比如一個HR系統中的AI代理負責篩選簡歷,另一個代理安排面試,第三個代理生成報告,所有代理通過A2A協調工作。
案例:
在軟件開發中,A2A可以讓代碼審查代理、測試代理和文檔代理動態協作,各自發揮專長,最終交付一個完整的項目。
2.3 代理通信協議(ACP):邏輯嚴密的“外交官”

代理通信協議(ACP)由IBM的BeeAI團隊開發,基于FIPA ACL和KQML等傳統多代理系統標準。它通過“行為動詞”(如“通知”“請求”“提議”)定義消息意圖,確保代理間的對話邏輯清晰。
核心能力:
- 行為驅動消息:每條消息都有明確目的,比如“請求數據”或“拒絕提議”。
- 復雜對話模式:支持拍賣、計劃協商等場景。
- 角色分配:代理可扮演買家、賣家或管理者等角色。
- 低延遲優化:適合邊緣設備或本地化場景,如機器人集群。
適用場景:
ACP適合需要嚴格邏輯和規則的場景,比如供應鏈管理的多代理協商,或機器人團隊的實時協作
案例:
在一個智能倉庫中,ACP讓搬運機器人、庫存管理代理和訂單處理代理通過“請求-確認”模式高效協作,優化物流流程。
2.4 代理網絡協議(ANP):去中心化的“代理互聯網”

代理網絡協議(ANP)是一個開源協議,靈感來自P2P和Web3技術,旨在構建去中心化的代理生態。它通過分布式標識(DID)和JSON-LD圖實現代理的動態發現和安全協作。
核心能力:
- 動態發現與路由:代理可自動加入或退出網絡,無需中心化注冊。
- 容錯性:通過冗余機制應對代理失效。
- 信任機制:通過DID和加密簽名驗證代理身份。
- 語義數據:使用JSON-LD讓代理理解復雜數據關系。
適用場景:
ANP適合開放網絡環境,比如跨組織的代理市場或聯邦研究網絡,代理需要自主發現和協作。
案例:
在科研領域,ANP可以讓全球的AI研究代理通過去中心化網絡共享數據、驗證結果,形成一個無需中介的協作生態。
3. 四協議對比:誰更適合你的場景?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四大協議的差異,我們從以下維度進行對比:
維度 | MCP | A2A | ACP | ANP |
設計焦點 | 單代理與工具交互 | 多代理點對點協作 | 邏輯驅動的多代理對話 | 去中心化代理網絡 |
消息格式 | JSON-RPC | JSON-RPC over HTTPS | RESTful MIME多部分消息 | JSON-LD語義圖 |
發現機制 | 工具發現 | Agent Card動態發現 | 會話管理和路由 | DID和去中心化發現 |
適用場景 | 編碼助手、研究代理 | 企業多代理工作流 | 邏輯協商、邊緣計算 | 開放網絡、代理市場 |
安全性 | OAuth 2.0/2.1 | 企業級認證和簽名 | 角色認證 | DID和加密簽名 |
選擇建議:
- 需要深度工具集成?選MCP,適合單代理與外部資源交互。
- 需要團隊協作?選A2A,適合企業內多代理協同。
- 需要邏輯嚴密的協商?選ACP,適合規則驅動的場景。
- 需要去中心化網絡?選ANP,適合開放、分布式環境。

4. 代碼示例:實現MCP代理通信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MCP代理示例,展示如何通過模型上下文協議讓AI代理調用外部工具:
import asyncio
from mcp_agent.app import MCPApp
from mcp_agent.agents.agent import Agent
# 初始化MCP應用
app = MCPApp(name="weather_agent")
# 定義代理
finder_agent = Agent(
name="finder",
instructinotallow="""
You can fetch weather data via an API.
Use the 'get_weather' tool with a 'location' parameter.
Return JSON: {"city": str, "temperature": float, "condition": str}
"""
)
asyncdef example_usage():
asyncwith app.run() as mcp_agent_app:
# 調用工具獲取天氣
result = await mcp_agent_app.call_tool(
tool="get_weather",
arguments={"location": "New York"}
)
return result
# 運行示例
asyncio.run(example_usage())代碼說明:
- 用途:通過MCP協議,代理調用天氣API,返回結構化JSON數據。
- 邏輯:代理通過標準化的工具調用接口與MCP服務器通信,獲取天氣信息。
- 注意事項:需配置MCP服務器地址和API密鑰,確保網絡安全。
5. 未來展望:Agentic AI協議的下一站
Agentic AI協議的出現標志著AI從“單機模式”邁向“網絡化協作”。MCP讓單個代理更聰明,A2A和ACP讓團隊協作更高效,而ANP則為去中心化的代理生態鋪平了道路。未來,我們可能看到這些協議進一步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AI通信標準,就像HTTP之于互聯網。
對于開發者來說,掌握這些協議不僅是技術趨勢,更是構建下一代智能系統的關鍵。你準備好加入這場多代理協作的革命了嗎?
本文轉載自??Halo咯咯?? 作者:基咯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