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大地震!英偉達355億入股英特爾,昔日對手變盟友 原創
昨天,芯片行業發生了一場大地震。英偉達宣布以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5億元)入股英特爾,兩大芯片巨頭從數十年的競爭關系轉向戰略合作。這一消息直接推動英特爾股價暴漲超30%,創下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市值一夜之間增長超270億美元。
?

?
作為芯片行業兩大巨頭,此次合作或許將為計算產業格局帶來深刻影響。
?
根據協議,英偉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將成為英特爾的大股東之一,預計持股超過4%。這一價格略低于英特爾周三收盤價每股24.90美元,但高于美國政府上個月為收購英特爾10%股份而支付的每股20.47美元。
?
黃仁勛將此次合作稱為歷史性的融合。他在聲明中表示:這項合作將英偉達的AI和加速計算堆棧與英特爾的CPU和龐大的x86生態系統緊密結合,實現了兩大世界級平臺的融合。我們將攜手擴展彼此的生態系統,為下一個計算時代奠定基礎。
?
在技術合作層面,兩家公司計劃共同開發多代定制數據中心和PC產品。
?
尤其在數據中心領域,英特爾將構建英偉達定制的x86 CPU,英偉達將其集成到其AI基礎設施平臺中并提供給市場。
?
對英偉達而言,這意味著公司可以利用英特爾的x86架構優勢,彌補自身在CPU領域的不足。
?
在個人計算領域,英特爾將打造并向市場推出集成英偉達RTX GPU芯片組的x86系統級芯片。
?
這一合作固然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對英特爾來說,這是繼8月份獲得軟銀20億美元投資和美國政府89億美元投資后,又一筆重大資金注入。這些投資可以大大增強英特爾的資本儲備,為其扭轉局面提供重要支持。
?
而英偉達雖然也在開發基于Arm架構的自研CPU,并表示這一計劃不會改變,但與英特爾的合作無疑帶來了更多選擇。
?
從法庭到合作
?
回顧兩家公司的歷史關系,英偉達與英特爾之間的“恩怨情仇”可不少。
?
1997年,英特爾還是CPU領域的一把手,看到英偉達剛剛研發出RIVA 128顯示芯片,直接扔出i740顯卡“砸場子”。對于這件事,專欄作家Tae Kim在《NVIDIA Way》一書中曾揭露:英偉達1997年的一次內部對話中,黃仁勛提到:“英特爾就是想讓我們破產。”
?
2005年,英特爾CEO計劃用20億美金收購英偉達,結果董事會不愿意,收購失敗。
?
2004年,兩家公司曾簽署技術授權協議,允許英偉達生產與英特爾處理器兼容的芯片組。
?
然而,2008年英特爾推出Nehalem處理器后,雙方關系迅速惡化。英特爾認為2004年的協議不允許英偉達為Nehalem及后續處理器生產芯片組,而英偉達則起訴英特爾違反合同。
?
這場法律糾紛最終在2011年以和解告終,英特爾向英偉達支付15億美元,獲得了英偉達的專利授權。當時業內人士將這場競爭稱為“GPU與CPU之戰”。
?
如今,十余年過去,兩家公司從法庭上的對手變成了戰略合作伙伴。
?

?
當然,作為英特爾最大股東,美國政府也是兩家芯片巨頭合作的推動者之一。
?
高通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阿蒙曾一針見血地表示:“英特爾今天不是一個選擇。”對于兩股勢力的力量懸殊,合作或許才是英特爾現在能做的最佳選擇。
?
合作后續的不利影響,可能在于對AMD造成的競爭挑戰:AMD股價在消息公布后一度下跌4%。同時,雖然臺積電短期內在先進制程方面的優勢地位仍然穩固,但長期來看可能面臨業務流失風險。
?
英特爾CEO陳立武表示:數十年來,英特爾的x86架構一直是現代計算的基石。英特爾領先的數據中心和客戶端計算平臺,結合我們的制程技術、制造和先進封裝能力,將與英偉達在AI和加速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形成互補,助力行業實現新的突破。
?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需求正在經歷革命性變化。CPU和GPU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計算架構的重要趨勢。
?
而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可能重新定義數據中心和個人計算的技術路線,為下一代計算平臺奠定基礎。
?
這場芯片行業的世紀大和解,不僅改變了兩家公司的競爭格局,更可能重塑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生態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