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機器人真假難分引全網熱議!而這只是開始...... 原創
?
不得不承認,AI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
?
小鵬汽車最新發布的人形機器人IRON,因為走路姿勢過于優美,引發了全網爭議。在科技日展示中,IRON機器人以流暢的“貓步”行走,其擬人程度之高,使得半數以上線上觀眾質疑“機器人里是否藏了真人”。
?

?
如此接近真人的腿部姿態,也難怪會引起網友的爭議了。
?
面對質疑,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布了一鏡到底的無剪輯視頻回應,展示了機器人背部拉鏈下的內部構造——晶格肌肉、控制器、肩部運輸固定器以及手部諧波關節。而被誤認為真人耳朵的凹陷,實則是為放置兩組麥克風陣列而設計的。
?

?
實際上,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引發的“真假難辨”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常態,小鵬機器人的爭議并非孤例。
?
隨著AI生成內容的井噴,互聯網上真假難辨的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
在Reddit上,一位用戶分享裝修靈感圖時,被其他用戶指出圖片是AI生成的,理由是“花朵融入了水槽,臺面上有半個攪拌機”。
?
現在,部分AI生成內容的品質已經高到肉眼難以分辨的程度。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包括Claude、ChatGPT、DeepSeek和Gemini在內的24個大語言模型,都難以一致地識別錯誤信念,無法可靠地區分主觀信念與客觀事實。
?

?
技術瓶頸與“恐怖谷效應”
?
當前AI技術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是它們并非為追求真理而設計,而是為了預測序列中的下一個詞。這種訓練目標與用戶期望之間的錯位,導致了所謂的AI幻覺現象——模型會以驚人的自信編造事實。
?
在機器人領域,當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高度相似但又存在細微差別時,就會引發“恐怖谷效應”。
?
小鵬IRON機器人的貓步之所以引發質疑,正是因為它處于這個微妙區間,步態既接近人類,又保持著機器特有的精確性。
?
AI生成內容的挑戰已從數字世界延伸至物理世界。Grok和Google Lens的AI概述功能曾將AI生成的圖像錯誤地認定為真實新聞照片,聲稱它們顯示了真實發生的火車襲擊事件。這些錯誤在犯罪調查、司法程序等高風險領域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
當然,面對這些挑戰,一種被稱為檢索增強生成的方法,可以通過將模型與可驗證的外部來源建立連接,迫使AI基于具體文獻而非憑空杜撰來構建答案。另一種有前景的方法是驗證鏈,即AI先撰寫回答,再規劃驗證問題,最后根據驗證結果重寫文本。
?
對于普通用戶,或許對那些過于完美的內容保持警惕,追溯信息來源,并與其他參考資料比對,是比較可取的辦法。在詢問AI時,要求其提供引用依據、限定回答范圍,也能有效降低幻覺發生頻率。
?
高德納公司分析師Ben Yan指出,AI智能體已處于“過度期望的峰值”,但大多數當前應用仍遠非“真正的”智能體。他認為,對于中國的數據、分析和AI領導者來說,當務之急是看穿炒作,識別AI的真實價值。
?
回到小鵬機器人,其展示的技術細節,例如82個自由度、行業最小諧波關節手部實現22個自由度的精細操作等,確實代表了當前機器人技術的先進水平。
?
未來,隨著具身智能技術的迭代優化,這樣“真假難分”的情況,也許會越來越多。當機器能夠復刻人類的細膩動作,當AI生成的內容足以亂真,我們或許需要重新思考真實與虛擬的邊界。
?
畢竟,技術的發展不會停止,而如何與這些看似人性化卻非人類的技術共存,才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課題。
?
大家怎么看?歡迎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