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智能大廈布線設計方案
在設計智能大廈布線方案時,我們會遇到諸多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這里,我想大家講解一些智能大廈布線設計方案,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智能大廈(IntelligentBuilding,縮寫IB)是現代建筑技術與高新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隨著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智能大廈已成為各行業綜合實力的具體象征,也是各大企業集團市場竟爭實力的形象標志,也就是說企業擁有智能大廈就增強了企業的竟爭實力。
用戶需求
該大廈是一片現代化辦公及住宅大樓,建成后要求具有一流的建筑結構和布局完善的服務基礎設施、先進一流的自動化設備、現代化辦公及通信設施、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群跨世紀的高度智能化、現代化的大廈建筑物。因此,我們對智能大廈布線設計方案要求如下:
◆PDS布線系統符合用戶當前和長遠的語音、數據通信要求;
◆PDS布線系統遵從國際國內標準;
◆PDS布線系統采用星型拓撲結構;
◆PDS布線系統設計要支持電話、傳真和計算機網絡等的要求;
◆計算機網絡的速度目前不低于100mbps,并要考慮千兆網的要求;
◆布線系統要支持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商的計算機及網絡產品;
◆布線系統的信息出口采用標準的RJ-45插座,以支持話音、數據、圖像等多媒體的傳輸;
◆布線系統符合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的要求,以便與CHINAPAC聯網,并通過CHINAPAC與國內國際其他網互連;
◆系統的傳輸線路要達到的;
◆布線系統要求采用模塊化結構;
◆布線系統要求每個工作區有一個數據點;
◆系統要求達到增強型設計等級;
◆布線系統立足開放原則,既支持集中式網絡,又支持C/S或B/S分布式網絡系統;
◆系統的信息通道傳輸穩定、可靠;
一、配線間的建設要求
1.室內照明不低于150Lx;
2.為了保證在安裝、測試及今后維護時可能使用電源,建議安裝若干電源插座,每一個電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W;
3.配線間內的溫度應保持在30%—50%之間;
4.為了確保配線架上各種插座的工作性能良好,要求配線間內具有良好的通風,并做到室內無塵。
二、設備間的設計要求
按照標準的設計要求,設備間是要集中放設置的房間,應盡量滿足下面的要求:
1.將服務電梯安排在設備間附近,以便裝運笨重的設備;
2.室溫應保持在18℃至27℃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30%—55%;
3.保持室內無塵或少塵,通風良好,亮度至少達30英尺——燭光;
4.安裝合適的消防系統(如采用濕型消防系統,不要把噴頭直接對準電氣設備);
5.使用防火門,至少能耐火1小時的防火墻和阻燃漆;
6.提供合適的門鎖,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7.盡量遠離存放危險物品的場所和電磁干擾源(如發射機和電動機);
8.設備間的地板負重能力至少應為500KG/平方米;
9.根據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要求,在配線間安裝布線硬件的墻壁上須覆蓋涂有阻燃漆的3/4英寸(合1.9CM)厚的木板;
10.PDS系統中典型的接線間,其可以走入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150CM,標準的天花板高度為240CM,門的大小至少為高2.1、寬1M,向外開。在主、分配線間,最好有供放置設備的設備柜,其大小可按設備的尺寸而定,一般采用木質或玻璃材料制成。在設備間盡量將設備柜放在靠近豎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應裝有通風口用于設備通風。
智能大廈布線設計方案
一、設計原則
技術先進性:充分考慮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技術上適度超前,采用的技術和設備應能保證大廈建成后若干年不落后。
成熟性和實用性:采用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并能滿足大廈未來發展的需要,確保所采用的設備和主要材料耐久實用。
開放性:考慮在21世紀發展的需要,使系統與未來發展的設備具有互聯性、可互操作性,能很方便地與網絡聯通。
集成性:充分考慮大廈弱電智能化系統所涉及的各子系統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證子系統總體上的先進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總體結構應具有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既包括不同廠商不同類型的先進產品,又便于升級、換代,使整個弱電智能化系統可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不斷得到充實、完善、改進和提高。
標準化和模塊化:根據大廈弱電智能化系統總體結構的要求,各子系統應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集成后的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系統集成的過程主要是解決不同系統產品的接口和協議的標準化問題,以使它們之間達到:“互操作性”。承包商應當提供標準數據接口、網絡接口、系統和應用軟件接口。
二、系統特征
◆便捷性:對于復雜的系統都能實現鼠標式操作。
◆安全性:承包商所選用的設備及技術等,都應該滿足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是安全無危害的,無污染、低噪聲以及文明的。
◆可靠性:用技術降效的原則,確保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舒適性:用窮盡的思維方式,極力為大廈的使用者設計一個安全高效、便捷、舒適的生活方式及工作環境。
◆可管理、可維護性:所集成的系統,應防病毒、防死機、防非法侵入等大廈的主要設備、場所都能被監視或者被控制。
◆高效性:所集成的系統應具有:
1)捷的響應能力;
2)控制能力強、實施性好;
3)網絡帶寬,吞吐能力大。
經濟性:運用經濟性否定一切的原則,應選擇較高性能價格比的設備,優化所作的設計。
三、布線設計
為滿足本建筑物多種信息傳輸要求,保證布線系統先進性、靈活性、經濟性的工程要求,布線系統由銅纜和光纖兩部分組成。銅纜布線系統設計為分層星型拓撲結構的布線系統。通過不同的跳線管理可支持一、二、三級網絡結構。所有一級網絡數據有源設備、語音有源設備和布線系統管理設備均統一置于樓層網絡機房內,二級網絡設備及其相應布線系統管理設備置于各樓層網絡設備間或弱電設備間進行管理。三級網絡設備可根據需求置于工作組。這樣的網絡拓撲結構,既易于統一管理又可滿足所有可能出現的使用需求。
光纖布線系統為二級網絡結構管理方式,即一級網絡數據有源設備和布線系統管理設備置于網絡中心機房,在樓層各設置一個二級網絡設備,通過光纖垂直連接。
◆在主機機房設置MDF立式配線架分別管理整個大樓的語音和數據點;
◆按建筑設計,該大樓內分別設有弱電井,在弱電堅井中,在每層樓設置分配線間,里面放置機架和配線盤等設備用來管理垂直和水平的線纜;
◆垂直子系統,將設備間與管理間用星型結構連接;
◆設備間子系統,里面放置有交換機、網絡設備、配線柜等設備;
◆管理間子系統,位于各層的電訊間內,用于管理各層的水平布線,連接相應的網絡設備;
◆水平子系統,用于連接工作區和管理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用于連接用戶的終端設備,要求符合ISDN標準,能夠滿足高速數據傳輸的標準。
四、銅纜布線系統設計方案
銅纜布線系統主要由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垂直主干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
A、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由安裝在各辦公區的信息插座、連接插座及終端設備的連線組成。在這里,我們選用SHIP系列M245超5類RJ45插座模塊和A160-2系列面板。
根據使用要求,銅纜信息點安裝方式為墻面安裝和地面安裝方式。墻面安裝方式:一般墻面信息點的安裝高度為盒底標高300mm,無線網AP信息點的安裝高度為盒底標高2500mm。地面安裝方式:在大開間辦公室、各控制機房、會議室等設置地面插座。
B、水平布線子系統
水平布線子系統是將干線子系統線纜延伸到用戶工作區。該系統是從各個子配線間出發連向各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為確保高速數據傳輸,考慮到與超五類信息口相配套,水平布線全部選用SHIPD135-G超五類非屏蔽電纜。
C、垂直主干子系統
垂直干線子系統由連接主設備和連接各子設備間線纜構成,其功能是把主配線架與各子配線架連接起來。在這里,我們按用戶的需要使用62.5/125um四芯多模光纖。數據主干系統,采用四芯室外(地埋)多模光纖(D174-4)作為數據通訊的傳輸介質,從網絡機房分別引4芯室外(地埋)多模光纜到各樓層配線間。
D、管理子系統
本建筑物在每層(或兩層)的電訊井內設置分配線間,系統管理采用多點管理,分區分層管理模式。分配線間IDF完成垂直干線與水平干線相連,兩個分配線間用銅纜配線盤上我們選用超五類IDC模塊,光纖配線架采用光纖配線盤,兩者一起裝在機柜中。管理子系統由交連、互加配線架組成。管理點為連接其它子系統提供連接手段。交連和互連允許將通訊線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線路。使在移動終端設備時能方便地進行插拔。跳線我們采用超五類快接式跳線,光纖連接器選用ST型。
E、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子系統(主配線間)由設備間中的電纜、連接器和相關支撐硬件組成,它把公共系統設備的各種不同設備互連起來。如:將中繼線交叉連接處和布線交叉處與公共系統設備(如PABX)連接起來。數據設備間和語音設備間可分開放置。
在配線間內應至少留有二個為本系統專用的,符合一般辦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電壓,電流10A單相三級電源插座。如果需要在配線間內放置網絡設備,則還應根據接線間內放置設備的供電需求,配有另外的帶4個AC雙排插座的20A專用線路。此線路不應與其他大型設備關聯,并且最好先連接到UPS,以確保對設備的供電及電源的質量。
設備選擇:數據主配線架MDF位于網絡中心機房,作為IDF匯聚層接入點,連各樓層IDF,數據主配線架采用24口或48口模塊化RJ45插口式配線架連接本區域樓層的水平電纜。光纖主配線架采用24口光纖互聯單元,連接來自各樓層的數據骨干光纜。所有配線架均安裝在42U19”機柜上。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