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手冊:Linux數據資料備份
我們在學習或娛樂中,我們都會備份一些需要保留的文件。為了發生數據災難后,我們能及時的找到,處理我們所需要的文件,所以我們應該進行文件的數據資料備份。今天所要講的就是Linux下數據資料備份的方法。
1、本機數據手工備份
Linux上有功能強大的tar命令,tar最初是為了制作磁帶備份而設計的,他的作用是把文件和目錄備份到磁帶中,然后從磁帶中提取或恢復文件?,F在我們可以使用tar來備份數據到任何存儲介質上。
tar命令備份數據的格式如下:
tar cvf backup.tar /home/www這個命令的含義就是將 /home/www/ 打包為 backup.tar 文件,如果我們需要壓縮,則需要加上 z 命令。
使用這個命令,我們可以手工備份服務器上的數據,但是要做到定時自動備份,我們還需要借助下一個技巧。
2、本機數據自動備份
要實現自動備份,我們首先需要將 tar 命令寫在腳本里。比如下面這樣一個腳本:
#!/bin/sh
tar zcvf test.tar /home/www/
保存為 test.sh 并添加可執行權限,執行后,發現提示:tar: Removing leading `/' from member names
這個問題是由于腳本執行的時候默認是在用戶目錄下的。這樣就選成了問題的存在,解決辦法就是在執行 tar 之前 cd 切換到要打包的目錄就可以了。
有了可以執行命令的腳本,還要能夠讓他定時執行,這個就要借助于計劃任務了。
Linux 為我們提供了 cron 這個強大的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實現幾乎任何類型的定時觸發。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 cron 配置文件,一般來說,我們都是通過 root 用戶來運行 cron 任務,以保證我們能夠獲得足夠的權限。
如果我們希望每天凌晨四點定時運行我們之前寫好的腳本,我們可以通過 crontab -e 來編輯配置文件,并加入:
0 4 * * * /home/test.sh
這樣,每天凌晨4點系統會自動運行這個備份腳本。
3、雙機數據自動備份
從安全性上考慮來講,將備份文件存放在宿主機器上本事是不安全的,真的在災難性情況下,這種備份時很脆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將數據備份到另外的一臺服務器上。但是,我們這里實現的雙機定時的備份,而不是實時的備份。因為實時備份(熱備)對于技術的要求很高,屬于商業應用級的。
雙機備份,我們可以現在本機上備份文件,在將備份的文件傳輸到其他機器上。但是這個方法并不好,實際中也不會這么去做。
查看一些資料,有的說可以通過 Mirror 來實現雙機的備份[1],但是這個還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軟件,我覺得并是很好的辦法,因為 linux 中同時還有一個強大的工具 scp 。
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使用 rsync 來同步兩個服務器之間的數據。通過本文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數據資料備份方案。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