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軟件測試與分析高峰論壇"舉行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軟件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評測機構聯盟主辦,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上海市計算機軟件評測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軟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承辦的“2011中國軟件測試與分析高峰論壇”日前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第三方軟件評測機構、軟件企業和從事軟件測試與分析的學者舉行面對面的對接和碰撞。
上海科學院、上海市科委、中國計算機學會軟件測試與分析學組、中國軟件評測機構聯盟、中國信標委軟件工程專委會軟件測試標準工作組、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2000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首項國家層面的軟件產業政策《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業內稱“舊18號文”),帶動我國軟件產業步入了快速成長的“黃金十年”。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統計,2010年我國軟件產業年產值達到了13364億元,產業規模比2001年擴大十幾倍,年均增長38%,軟件業從業人數由30萬人提高到超過200萬人。
另一方面,大力推進了國內軟件測試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分工。全國的第三方評測機構應運而生,從軟件登記測試開始,逐漸發展為功能、性能、安全為一體的綜合性測試服務,并且在此基礎上拓展了高端的軟件質量保障咨詢服務,成為國內軟件測試的中堅力量。
但是,軟件產品的競爭力和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距離,軟件的質量和工程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沒有形成軟件的品牌效應。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4號文(業內稱新18號文)“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重點強調了企業軟件的重要性:“鼓勵軟件企業大力開發軟件測試和評價技術,完善相關標準,提升軟件研發能力,提高軟件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產品競爭力。”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軟件危機以來,軟件測試一直在軟件工程中占據及其重要的位置,軟件工程作為一級學科也得到教育部的批準。
中國評測機構聯盟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在2009年、2010年相繼成立軟件測試技術委員會和軟件測試學組,2011中國軟件測試高峰論壇共同交流軟件測試自動化、基于模型的軟件、符合性測試、敏捷測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行業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探索在軟件測試領域探索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來自上海市計算機軟件評測重點實驗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軟件評測中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寶信軟件、AutoDesk等眾多評測機構的技術人員、學者參加了交流演講。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