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件說起 關于移動互聯“創新”的牢騷
原創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進程中,硬件的技術進步和創新功不可沒。正是因為有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設備,才使得我們能隨時隨地的享受移動互聯帶來的便利和樂趣。但是,老實說,作為一個普通用戶,小編對目前面向移動互聯的硬件產品的發展有點失望。
首先是手機產品的同質化。iPhone推出之后,對大觸摸屏、最少物理按鍵、更輕薄設計的追求成為主流,于是當你瀏覽手機商場的時候,入眼的全是清一色的晃眼玻璃屏,用一位朋友的話說“以前還有直板、翻蓋、滑蓋、旋轉屏等等各種創意選擇呢,現在這是怎么了?”
其次,傳統的硬件廠商為了迎接勢不可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硬件設備上做了一些改進和“創新”,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的所謂“創新”顯得有些牽強和生硬。
2011年初,摩托羅拉曾推出了一款搭配Laptop dock的手機產品Atrix。用戶可將手機插入Laptop dock的擴展塢,將手機變身為一款“筆記本電腦”。這款產品剛剛發布的時候吸引了包括小編在內的一干人等的贊嘆,但坦白說,該產品的象征意義其實超過了實用意義(從該產品的銷量也可以看出,這類產品并未進入主流視野),Atrix的理念其實代表了一種趨勢,一種對移動互聯與互聯網融合的呼喚,他切合了人們對三屏合一、三網融合的期待,但是這樣的創新實在有些生硬。

(摩托羅拉 Atrix及Laptop dock)
類似思路的產品還有聯想的樂pad。樂pad通過筆記本擴展塢,將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結合起來,你可以選擇只使用平板,或者插入擴展塢將他變身為一款筆記本電腦。據了解,這款產品的銷量也不是很樂觀,原因可能與樂Pad本身相關,也可能與配件高昂的價格相關,或者,消費者根本就不買這種“變形金剛”思路的賬。

(聯想樂pad及擴展塢)
不久前,華移聯科(CMIT)推出了一款叫做TransPhone的產品,它是將平板與手機的結合——在平板顯示器后方添加了一個插槽,將手機插入即可利用平板顯示器和手機操作系統變身為一個“平板電腦”。

(TransPhone)
在昨天舉辦的“2011年度IT影響中國大會”上,小編又見到了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副總經理賴裕文展示的華碩新產品Padphone,該產品跟TransPhone理念非常相像,也是將手機置入平板顯示器,也不知道這兩家是誰借鑒了誰。

(華碩Padphone)
同樣是手機與平板的結合,三星采用的策略與這兩家有所不同。它推出了具有通信功能的小尺寸的平板電腦Galaxy Tab,一位朋友戲稱它為“大手機”。這樣的定位其實也讓我們這些消費者有點無所適從。

(三星Galaxy Tab)
如果說年初摩托羅拉Atrix和樂Pad的出現讓我們還有些談資的話,經過了一年的發展,主流硬件廠商的產品創新還停留在這種物理的拼拼接接上就讓人有些不快了。這一年來,在硬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嘗試出來,比如可以把任何物體表面變成多點觸控屏的OmniTouch,Android超級微型電腦 Cotton Candy ,可卷曲的觸摸屏等等,但遺憾的是真正激動人心的創新太少,而從概念創新到產品實現再到市場接受的路徑通常也拖的太長,導致我們這些消費者們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光明的未來卻只能暫時的使用一些過渡產品,并不得不容忍市場上一些雞肋產品,和大量的同質化產品。
當然每一款商品都會有他的消費群,或多或少。但只有那些真正優秀的產品,真正稱得上創新和變革的產品才能贏得未來。喬布斯和他的蘋果團隊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參透“創新”的真諦,他們最終“重新發明了手機”,現在,幾乎全世界的手機生產廠商都“唯蘋果馬首是瞻”。
那下一次呢,誰來“重新發明移動互聯網”?
我們這些IT人天天在談論創新、呼喚創新,真心希望這些話不要僅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要天天拿“微創新”之類的詞來敷衍自己,希望那些有想法的人、有實力的企業,多花一些資源去做一些基于未來的思考和實踐,用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業走向良性的發展。這才是科技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