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M虛擬化帶你走進桌面世界
譯文【51CTO 1月9號外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年頭市面上的虛擬化工具不計其數,多得連維基百科都統計不過來。可是,KVM在其中脫穎而出,也許是由于它是***免費的、非商業的、開源的虛擬機管理程序,設計當初就著眼于企業級性能。雖然它問世時間相對不長,卻取得了長足進展——實際上,現在也許是時候把它作為服務器和桌面端的虛擬化解決方案來考慮。
KVM代表基于內核的虛擬機,它與KVM(鍵盤、顯示器和鼠標)切換器沒有一點關系。與大多數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VMware的虛擬機管理程序、VirtualBox和Xen)相比,KVM這個項目顯得資歷有點淺。它還有別于其他的許多虛擬化工具,原因在于它致力于與內核本身進行深度集成,因而從理論上來說,比主要存在于用戶空間(user space)中的虛擬機管理程序在性能上更有優勢。
KVM肯定不是市面上***的免費或開源的虛擬化平臺,但它卻是開源生態系統中***與特定商業利益集團沒有關聯的主要的虛擬機管理程序。Xen也是免費的、開源的,但是它歸思杰所有。雖然VirtualBox代碼大部分是開放的,但是一些代碼是專有的,屬于甲骨文。而VMware實際上就是閉源。
今天的KVM
長期以來,KVM一直在扮演后來者的角色,拼命追趕歷史更久、更成熟的虛擬化產品。但是近幾年它漸漸流行開來,現在支持一系列廣泛的高級功能,包括但不僅限于:
•處理器虛擬化擴展
• “實時遷移”運行中的虛擬機
•USB設備直通
•處理器和PCI熱插撥
桌面端KVM
KVM開發人員通常一門心思致力于針對服務器和大規模部署環境來優化這款產品,這在云計算時代很有意義。不過,考慮到這款產品已經很成熟,也許現在是時候把它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桌面虛擬化平臺方案來考慮了。
就本身而言,KVM不是特別容易使用。在大多數Linux發行版上,KVM自帶的工具在默認情況下只能在命令行上使用,手動配置KVM訪客系統很復雜,界面也不大直觀。
不過在virt-manager等工具的幫助之下,建立一個KVM虛擬機,運行作為訪客系統的Windows、Linux或其他各種操作系統卻快捷又簡單。下面幾個屏幕截圖就能證明這一點:
誠然,按照大多數標準來衡量,VirtualBox等工具比virt-manager更容易使用,因而更容易配置高級功能。不過,對下了一定決心的桌面用戶來說,用virt-manager建立一個KVM訪客系統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KVM對桌面Linux用戶來說還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虛擬化基礎架構,這點很重要,正因為KVM是市面上***開源的、功能完備的、獨立的虛擬機管理程序。如果Linux發行版決定重視KVM,覺得它是同時適用于服務器和桌面端的工具,那么這將意味著,它們會提供開箱即用的虛擬化解決方案,作為各自標準程序包的一部分,這將顯得意義重大,因為目前還沒有哪一款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統(無論是開源操作系統還是閉源操作系統)隨帶一款內置的功能齊全的虛擬化工具。
不管KVM在桌面端是否迅猛發展起來,其主要角色自然幾乎肯定仍在服務器方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桌面端的重要性就可以一筆帶過。
【51CTO.com獨家譯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合作媒體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及出處!】
譯文來源: http://www.thevarguy.com/2011/08/03/kvm-virtualization-ready-for-the-desk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