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Google Go語言(一)
看到網上有些人說Go是python 4.0,對此看法,我不敢茍同。從本質上講,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語言。go是靜態型編譯語言,python是動態型解釋語言(腳本語言);go的執行速度屬于微秒級,可精確到納秒,而python屬于毫秒級,根本無法比;go完全支持指針,python不支持,只有引用。閑話不多說,下面就來看看go長得啥樣子。如果你有C/C++,JAVA,C#,python等語言基礎,對linux有些了解,我相信你一定會很快會對go有初步了解。
老規矩,先來個hello world。
hello.go
- package main //聲明本文件的package名
- import "fmt" //import語言的fmt庫——用于輸出
- func main() {
- var str string = "hello world"
- //str := "hello world"
- //var str = "hello word"
- fmt.Println(str)
- }
有兩種方式可以解釋運行
1、先編譯:go build hello.go
再運行:./hello
2、也可以直接進行編譯運行(其實下面這個命令實際是編譯成hello.out再執行):go run hello.go
對于習慣了C系列語言的同學來說,會對go的語法很不習慣。***,go沒有使用“;”作為語句結束標志;第二,go是變量在類型前面,變量初始化還可以如注釋的那兩行語句,不用指定類型,go編譯器可以從初始化表達式的右值導出該變量應該聲明為哪種類型,這讓go看起來有點像動態語言,這也可能為什么有人說它是python 4.0的原因吧。
go很可能是***個將代碼風格進行強制統一的語言,例如go語言要求public的變量名必須以大寫字母開頭,private變量則以小寫字母開關,這種做法不僅免除了public,private關鍵字,更重要的是統一了風格。還有,對于判斷語句,如果你寫成這樣:
- if str == "descur"{
- ....
- }
- else{
- ....
- }
是不能編譯通過的,一定要寫成這樣:
- if str == "descusr"{
- ...
- }else{
- ...
- }
這可能對那些在微軟懷抱中長大的孩子來會很痛苦,但對像我這些有代碼潔癖的人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其實統一了代碼風格,進行團隊合作時是很有益的。
編程哲學
C語言是純過程式的,這和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有關。C#/JAVA語言則是高度的面向對象語言,典型表現是它們的體系里不存在孤立的方法,這些方法必須是屬于某個類。而go沒有去否認任何一方,而是用批判吸收的眼光,綜合了各種編程思想,融合眾家之長,極力維持語言特性的簡潔,力求小而精,越深入go,你就會發現go真的是太簡潔了。
從編程范式的角度看,go是變革派,不是改良派。
雖然go屬于面向對象語言,但在go的概念里沒有面向對象這個概念,只有結構體。go的類具有高度的粒子性,如下面的代碼:
- type rect struct {
- width, height int
- }
- func (r *rect) area() int { //求面積
- return r.width * r.height
- }
- func (r *rect) perimeter() int{ //求周長
- return 2*(r.width + r.height)
- }
- func main() {
- r := rect{width: 10, height: 15}
- fmt.Println("面積: ", r.area())
- fmt.Println("周長: ", r.perimeter())
- rp := &r
- fmt.Println("面積: ", rp.area())
- fmt.Println("周長: ", rp.perimeter())
- }
類和類方法完全分開,只有在初始化對象后才進行調用,減少了耦合度。go沒有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由于go語言中沒有虛函數,也就沒有vptr,支持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就沒有太大價值。
其次,go語言反對函數和操作符重載,而C#,C++,和JAVA允許同名函數或者操作符,只要它們的參數列表不同。雖然重載解決了一小部分OOP問題,但卻給這些語言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并且這種方法對解決問題問題并沒有帶來多大價值,所以go就不提供重載。
再次,go反對繼承,反對虛函數和虛函數重載。其實,go也提供了繼承,只不過采用了組合的方法來提供:
- type Car struct{
- Base
- ...
- }
- func (color *Car) Drive(){
- ...
- }
go語言中的接口與其他語言***的一點區別是它的非侵入性。在C#等面向對象語言中,為了實現接口,你需要從接口繼承,如:
- public interface IBankAccount
- {
- void PayIn(decimal amount);
- }
- class SaverAccount : IBankAccount
- {
- public void PayIn(decimal amount)
- {
- Console.WriteLine("This is PayIn");
- }
- }
在go語言中,實現類的時候無需從接口派生,如:
- type SaverAccount struct{ //go
- ...
- }
- var saveAccount IBankAccount = new(SaveAccount)
只要實現了IBankAccount要求的所有方法,就實現了該接口,可以進行賦值,相當原子性。
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descusr/archive/2012/11/07/2759575.html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