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數字貨幣趨勢狂人”發文8篇,攬獲了37.76萬的閱讀量和14205的點贊量,以1146.16的WCI值***,再次蟬聯榜首,并拿下閱讀數和點贊數單項冠軍。
緊隨其后的為“數據盾DSC”,它發文5篇,收獲閱讀量16.25萬+和點贊量7650,以1017.51的WCI值位居第二;“幣姥爺”發文7篇,收獲了15.51萬+閱讀量和3538的點贊量,以961.13的WCI值拿下探花。
而“區塊鏈鉛筆Blockchain”兢兢業業,發文56篇,拿下發文量單項冠軍。本期WCI進步***的為“病毒先生”,其發文5篇,獲得8.3萬+閱讀量和846的點贊量,相比上周,閱讀量增加了6萬多,點贊數增加了593,帶動WCI值增加了119.18,最終以836.92的WCI拿下第6名。
文章方面,公號“i路演”推文《區塊鏈的中國騙局》受關注,部分內容如下:
在互聯網金融被質疑,被詬病,被打壓的時候,區塊鏈概念適時出現,這一脫胎于比特幣的神秘數據處理技術被描述的近乎***……
警惕:區塊鏈的中國騙局
在互聯網金融被質疑,被詬病,被打壓的時候,區塊鏈概念適時出現,這一脫胎于比特幣的神秘數據處理技術被描述的近乎***,去中心化、開放性、不可篡改、自治性,除了最有文章可做的金融領域,據說藝術、法律、醫療、房地產、電子商務等領域都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人們似乎期待他拯救地球。
概念就像一張船票,仿佛披上這個外衣,就上了船,可金融領域是最不缺概念的地方,***的東西又何嘗真正存在。說起去中心化,我們不禁要質疑所謂的全網每個節點交叉驗證的必要性和效率問題;說起最安全,我們恐怕要好好斟酌這個基礎數據網絡要掌握在什么樣的人手里才算安全;而更重要的是,每每談到科技改變金融,那么金融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是技術嗎?顯然不是。
有資深技術專家就指出,這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了,并不是什么橫空出世的神秘黑科技,而這么長的時間仍沒有突破性的應用,本身就說明其在應用研究中是存在問題的。實事也正是如此,在人們大談區塊鏈如何顛覆傳統金融的時候,除了人頭攢動的區塊鏈論壇,就只剩下相關上市公司波動的股價了。在新的概念升騰、發酵、炙熱的時候,警惕它在這片神奇土地成為下一個龐氏騙局。
什么人在聊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火熱離不開一批布道者的研究和宣講,我們不妨來看看談論區塊鏈的到底是些什么人,他們各異的履歷和所持的觀點,相信可以幫助你重新發現并理解區塊鏈。
精彩觀點:
避免對區塊鏈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于一個新行業,我們應該著力避免過度未來主義的出現,比特幣和區塊鏈能夠解決眼下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卻過度幻想它未來可能為我們帶來的好處,而忽視了這些實際的例證。
神一般的“區塊鏈”也可能邁不過五座大山
據中國之聲報道,一位澳大利亞企業家克萊格·萊特本月2號公開宣稱,自己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還提供了相關證據。由此風光一時的比特幣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區塊鏈熱概念下的冷思考
區塊鏈概念最近火得一塌糊涂。在著名的中國A股市場上,4月11日迎來了區塊鏈概念股的集體爆發,像飛天誠信、廣電運通都當天封漲停。
對區塊鏈需求頗多,問題也很多
中國的金融市場相對年輕,對區塊鏈的社會需求主要是能夠實現自證清白、資產可審計,資產可管理、反欺詐反洗錢、方便監管、防偽溯源,成為新型金融監管工具和自律手段。
區塊鏈還處于嬰兒時代
最近遇到很多人都在問我,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最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或者比較看好哪方面的應用?
技術驅動抬頭,區塊鏈那么近又那么遠
與傳統金融行業高管不同,硅谷創業者認為必須快速做大,并主導某個領域,同時實現網絡效應。但這卻并不適合金融行業。
區塊鏈技術:傳統金融領域實際應用障礙重重
目前除了比特幣外,區塊鏈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投入使用。而區塊鏈被真正廣泛應用于傳統金融機構更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積累技術等待成熟時機的出現。
看榜時刻

榜單及公式說明丨
1、榜單數據來自“清博指數”。
登錄清博指數輸入榜單名稱可查詢更多詳細數據。清博指數是透明、學術、權威的第三方評價,數據和公式完全公開可查詢。
微信傳播指數WCI(V13.0)
WCI測算V13.0計算公式如下:

R為評估時間段內所有文章(n)的閱讀總數;
Z為評估時間段內所有文章(n)的點贊總數;
d為評估時間段所含天數(一般周取7天,月度取30天,年度取365天,其他自定義時間段以真實天數計算);
n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文章數;
Rt和Zt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頭條的總閱讀數和總點贊數;
Rmax和Zmax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文章的***閱讀數和***點贊數。
2、統計情況:
文章發布時段:2018年4月29日(0點)- 2018年5月5日(24點)
數據收集時間:2018年5月6日(12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