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選SSD?簡單技巧選好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已成為DIY裝機的基本配置。隨著固態硬盤的普及,使得固態硬盤市場魚珠混雜,換而言之,性能也是高低不一。雖然選擇多了,然而卻難倒了許多選配固態硬盤的普通用戶,那么在固態硬盤的選擇上,我們該如何更好的發揮固態硬盤的全部性能呢?
與傳統機械硬盤不同,SSD由主控、閃存、緩存、固件等四大部分組成,而這些主要的零部件包括主控芯片、閃存顆粒等,在業內都有許多不同的廠商進行生產,采用的工藝和制程也不都相同,其中主控的作用***。
首先從SSD的主控說起,SSD主控本質是一顆處理器,主控對于SSD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好的主控能帶給SSD質的飛躍。全世界著名的主控廠主要以phison(群聯)、marvell、SandForce、siliconmotion(慧榮)、jmicron(智威)以及SAMSUNG(三星),這幾家大廠所占據。
所以,在固態硬盤的選擇上,大家在選購的時候,盡量選擇原廠顆粒產品,畢竟主控作為固態硬盤的處理器,一切運算能力也都取決于這顆主控的性能。從選擇上來講同時占據主控與閃存的廠商是***的選擇,筆者建議不差錢的朋友選擇大品牌,在售后以及品質上會更有保障。
接下來說固態硬盤的接口。
固態硬盤產品根據協議不同,在產品形態上有著千差萬別。我們常見的固態硬盤,主要有SATA接口、M.2以及msata接口等三種物理接口產品。
SATA接口是最為常見的接口類型,幾乎所有的主板都能支持,是目前最為主流也是產品最為豐富的固態硬盤類型,絕大部分的固態廠商都有生產相關產品。然而,隨著SSD技術的飛速發展,SATA3.0接口僅6Gb/s理論傳輸速度無疑阻礙了SSD性能的發揮。
但是SATA接口已成限制著SSD性能的階梯。M.2 固態硬盤的出現向我們展示其更強悍的讀寫速度,它的性能是SATA接口固態硬盤的4倍。而且在主板的支持上在已發布的200系列主板中無論是中低端的B250、H270還是高端旗艦的Z270,幾乎都標配至少一個走PCI-E 通道的 M.2 接口,最長支持M.2 2280規格,***接口帶寬達到32Gbps,部分Z270產品還會配備兩個甚至三個M.2接口。所以新接口的使用,可以使性能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如果4K不對齊不但會極大的降低數據寫入和讀取速度,還會增加固態硬盤不必要的寫入次數,影響壽命。所以在使用固態硬盤的時候,必須先進行4K對齊,才能真正發揮固態硬盤強悍的性能。
什么是SLC MLC 和TLC?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次擦寫壽命,目前還沒有廠家能做到100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