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未來:無源傳輸網絡簡介
在未來物聯網中,網絡節點可以是無源的(battery free),即節點自身不配備或不主要依賴電池等電源設備,而是從環境中獲取能量,支撐數據的感知、傳輸和分布式計算。這一未來新型網絡又稱為無源傳輸網絡。
在無源傳輸網絡中,節點能量不一定是其自身所固有的。節點之間能夠通過無線方式進行能量交換。由于目前技術的局限,無源節點能量獲取時間長,能量積蓄小,導致無源傳輸網的核心任務(數據的感知、無線傳輸和分布式計算)皆為能量所限,唯能量是從。節點在傳輸與計算過程中如何節省能量、提高效率不再是第一核心任務,如何利用節點當前的能量完成盡可能多的傳輸與計算任務成為首要目標。因此,無源傳輸網是以能量為中心、以數據為核心的無線網絡,具有如下特性:
1. 能量震蕩性
由于節點能夠從周圍環境獲取能量,因此節點的能量不再是單一的由高至低的靜態變化趨勢,而是呈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狀態。當節點在執行傳輸或計算任務時,其能量積蓄會降低;當節點開始從環境中獲取能量時,其能量積蓄會上升。于是,無源傳輸網絡節點的能量積蓄高低震蕩。
2. 能量失恒性
無源傳輸網絡節點能量的獲取存在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導致整個網絡能量分布不均衡,差異很大,無源節點的協同工作能力低。
3. 能量受限性
利用微型芯片所采集的環境能量的功率非常微弱,一般在納瓦(nW)到微瓦(μW)的數量級,而且微傳感器受限于外形尺寸,節點蓄電的能力有限。
4. 連通脆弱性
網絡的連通性直接受各節點能量的影響。當某些節點的能量低于一定程度時,這些節點則成為孤立節點,導致網絡不連通。由于能量的震蕩性,網絡的連通性是脆弱的,時斷時續,難以保持恒定連通。
5. 占空比超低
驅動微型感知節點所需的平均工作功率要比采集功率高3~6個數量級,節點需要較長時間蓄能才能滿足其工作所需要的能量,而且蓄能時節點無法工作。所以,節點呈間斷性工作方式,且網絡大部分時間處于非工作狀態,占空比超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