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停用人臉識別,真是規避風險?涉嫌種族歧視才致命
Mate公司,也就是改名后Facebook宣布,將停用人臉識別系統,刪除超過10億人的個人面部識別數據。據悉,超過三分之一的 Facebook 用戶使用了人臉識別設置。
Facebook人工智能副總裁杰羅姆·佩森蒂表示:“人們對面部識別技術還存在許多擔憂,同時監管機構也在制定一套詳細的規則來約束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在這種持續的不確定性中,我們認為將面部識別的使用,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是最合適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的確有這一部分的原因。
2020年,Facebook支付了6.5億美元,來解決用戶提起的集體訴訟。這些用戶稱,Facebook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創建和存儲了他們的面部數據。
2019年,舊金山成為第一個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城市,密西西比州、俄勒岡州、波士頓等州,也頒布了相關的禁令。
基于以上兩種原因,Facebook不得不停用人臉識別技術。那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違反政策法律、面臨集體訴訟只會讓公司增加許多費用,但在國外,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項技術涉嫌種族歧視,是十分致命的。
在中國,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高達98%以上,這是因為我們是單一人種,識別難度較低,而在西方國家,因為有色人種的存在,人臉識別準確率一般在90%左右。
90%的準確率看似可以,但并不普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錯誤率有較大的差異,其中18-30歲的黑人女性準確率最低。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189種人臉識別算法對有色人種女性的準確率最低,而淺膚色男性的準確率最高。
不僅僅是研究,實踐結果也表明,人臉識別技術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
2018年,ACLU對名為“Rekognition”的面部識別工具進行測試,結果該軟件卻錯誤地將28名國會議員,標識為因某種原因被捕的犯罪嫌疑人。
不難發現,其中有色人種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甚至白人男性也被錯誤地識別了……
在5·25美國警察暴力執法事件中,非裔美國公民喬治·佛洛伊德慘遭白人警察“跪殺”身亡,歧視性執法才被重視。相比白人,黑人更有可能因為輕微犯罪而被捕。
如果有色人種的人臉識別率過低,種族主義的警察很有可能利用這項技術,逮捕更多的黑人。
在中國,人臉識別技術不太需要考慮人種的差異,而國外不同,早些年由于其標準訓練數據庫主要是白人和男性,而且默認的相機也通常沒有優化以捕捉較深膚色的人種,從而導致美國黑人數據庫圖像質量變低。
顯然,Facebook停用人臉識別,也有處于這方便的考量,要提升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需要更多的投入,與其同時還要面臨與日俱增的集體訴訟和政策風險,費力不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