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來了!是“雞肋”還是顛覆性創新?全國人大代表這樣解讀

什么是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有何不同?在現有應用場景下,如何擴大流通范圍?在提出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的建議前,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下載了數字人民幣App并試用了一段時間。
前不久,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已上架各個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數字人民幣全面向個人用戶開放體驗。隨著多元化應用場景不斷滲透到公眾的生活中,一個數字人民幣的時代正在到來。
“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是不同的。”邵志清說,微信、支付寶是數字化的支付形式。第三方支付平臺運營商和銀行的對接,把傳統支付方式搬到了網上,可以提升支付效率,在它的后端實際流通的還是人民幣,只是在它的前端實現了渠道的網絡化。
數字人民幣,本身發行就是數字形式的貨幣,和紙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數字人民幣使用了加密技術,由央行主導,涉及數字貨幣的安全算法及存儲。不同于微信、支付寶、銀聯錢包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產品,數字人民幣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定數字貨幣,可實現安全程度更高的離線支付。
本次上架的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支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網商銀行(支付寶)和微眾銀行(微信支付)等9家金融機構添加數字人民幣錢包。
在線上,目前包括京東、蘇寧、美團、天貓、滴滴等主流App都接入了數字人民幣,用戶要通過數字人民幣申請子錢包,并與相關App綁定后,可在對應App上進行支付,用戶體驗有待改進。“在使用時,需要先將銀行賬戶里的錢轉換為錢包里面的數字人民幣才能使用。一個電商平臺對應一個子錢包,換一個平臺又要重新設立相應的子錢包。子錢包多了,用起來顯得不方便。”邵志清說。
其次,數字人民幣在銀行分發端還存在分發流通渠道偏少的問題。“目前支持數字人民幣的金融機構中,大型商業銀行居多,大量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民營商業銀行等還沒有覆蓋。”
他建議,在銀行分發端,加快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CPS改造進度,至少滿足當前主流18家銀行的綁定需求。針對數字人民幣目前僅支持借記卡綁定功能,適時加入信用卡錢包綁定功能,這既符合目前國內接近人均1張信用卡的實際,也符合個人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公眾流通端,邵志清建議在所有App支付環節直接增加數字人民幣支付選項,避免每個App都要與數字人民幣App調用綁定后才能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改進提高App便利化程度,不斷增加用戶黏性。在全國11個地區試點基礎上,積極推出更多試點城市,吸引更多人群使用數字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