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戰略的系統框架
構建元宇宙,從長期看應該是BAT這樣級別的產業科技型互聯網公司的標配戰略。
背后的理由并不復雜,元宇宙已經是全球產業科技巨頭的共識,在高通、英偉達這種科技公司的戰略性推動下,應用逐漸展開是必然的;
Meta、微軟和蘋果等公司的參與和引領也加速了元宇宙理念的普及。
所以,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元宇宙的進化是不可逆的,因為這幾乎是全球所有頂級科技公司的發展共識。
1、3種元宇宙商業模式及其特點
我們首先從差異化的角度區分3種獨立元宇宙商業模式主體公司的特點。
第一,用戶運營公司:
元宇宙商業模式是游戲和社交化的沉浸式社區,適合擁有海量用戶基礎并且在特定場景中已經積累了具有“價值主張”一致性的數據的公司。
如騰訊的元宇宙游戲布局,實際上最終呈現的是用戶向元宇宙的遷移。如果用戶運營公司的后來者從技術引擎突破,則需要更加重視價值主張對用戶的吸引力。
第二,設備生產公司:
VR、AR、MR、XR硬件切入的元宇宙商業模式,比如歌爾聲學、OPPO、小米這類公司。
這種情況適合缺少大規模用戶運營基礎的消費類電子公司、醫療等專業領域科技公司,特點是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植入,滿足維護用戶和升級用戶體驗的需求,但是并不承擔大規模用戶運營的壓力。
第三,客戶服務公司:
在企業化應用和工業化運營方面具有一定客戶基礎的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微軟這一類科技巨頭。
微軟雖然是世界第一大科技企業,但是并不擅長用戶社區的運營,更不擅長硬件的迭代式創新,所以提供解決方案的應用是適合它的戰略方向。
以上3種元宇宙商業模式的區別依然只是切入點的不同,從最終戰略指向看,應該都是“虛擬+現實”“AI+數據”“顯示+交互”的超大型社區形態,所以總體上看,我們認為元宇宙商業模式會殊途同歸,無論什么樣的起點,構建系統性的元宇宙戰略路徑基本相同。
2、“四步走”戰略設計思路和方法
我們研究和分析了全球多家頂尖科技公司,梳理出了元宇宙公司戰略的構建框架。
元宇宙商業模式四層戰略架構是一個共性的戰略邏輯,它從基礎設施、交互體驗、虛擬應用和產業生態4個維度概括了元宇宙戰略的構建邏輯。
需要指出的是,可能會存在“產業級元宇宙”和“消費級元宇宙”兩個方向性差別,另外偏向游戲還是偏向社交也是一個需要權衡的方向,這些基本都和元宇宙商業模式的初始基因有關,應該可以通過戰略研究和推敲很快達成共識。

我們將元宇宙戰略構建的路徑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確定重點投入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底層技術研發方向
如下幾點是我們認為都極具價值,也是大型科技公司可以考慮參與創新競爭的領域。
1)元宇宙操作系統:“虛擬+現實”的3D操作系統(或3D引擎)應該是所有大型元宇宙公司繞不開的獨立開發內容。
Meta現在的元宇宙開發重點也是開發全新操作系統。
早在2019年,TheInformation就報道Facebook正在開發一種用于AR眼鏡的新操作系統。
在AMA現場問答會上,一名用戶詢問Facebook是否真的在開發操作系統時,扎克伯格回答:“是的,我們正在開發一個基于微內核的全新操作系統。
全新平臺將與之前所有平臺都不大相同——不僅僅是輸入,還包括應用模型、如何發現新事物、需要優化的程度等內容,如果你要開發一個看起來像普通眼鏡的設備,你需要對系統進行嚴格的優化,以便它能在可持續一整天的熱封裝和電源封裝中完成現代計算機所能實現的所有計算,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應該說從Meta的布局來看,在iOS和Android之后下一代的操作系統開發是元宇宙的一個重要技術支撐。
這方面確實存在著顛覆式體驗的機會,也是每個大型科技公司的必備戰略重點。
2)AI技術儲備:機器人特別是虛擬人的開發都繞不開AI技術的投入和研發,AI對于元宇宙而言也是核心技術之一,早期的大力投入不可避免。
AI能力作為基礎能力,能極大提升虛擬人的智力,小度、小冰這樣擁有高智商且具備高水平對話功能的虛擬人注定會出現。
而元宇宙世界中的虛擬人AI如果能夠通過大量的對話訓練擁有仿真的人類對話交流能力,必將對現實世界機器人的進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最終現實世界機器人在虛擬世界擁有同樣的孿生數字分身成為大概率事件。
3)通信技術儲備:高效率通信技術對于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因此值得在早期大力投入。
華為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通信技術公司,對元宇宙也表示出了極大的關注。
在2021中關村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
“熱議的元宇宙其實代表了整個人類社會對于虛擬和現實進一步融合的一種期待和向往,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這種高沉浸度、低時延的數字世界里,我們要更大程度地去還原并且構建一種超越物理世界的體驗,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方向。
同時,它對我們當前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元宇宙的基礎從技術層面來看是共享的數據、計算和帶寬,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可以擴展我們作為一個物種能夠共同完成的事情的范圍。
構建完全交互式的3D元宇宙,需要海量數字文件。5G或6G的峰值上傳和下載速度明顯快于4G,可以處理更大的文件。
越來越多的5G/6G設備的接入使數字世界擁有了正常運行的速度和能力,進而支持元宇宙持續發展。
4)圖形技術儲備:圖形技術領域雖然已經有英偉達這樣的芯片巨頭,不過從應用層面開發適合自身元宇宙特點的圖形技術、動畫捕捉技術等也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人體動作捕捉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只是之前主要是通過放置在人體上的裝置來實現的,成本較高。
英偉達目前的發明不靠昂貴的動捕,可直接通過視頻提取3D人體模型然后進行生成訓練,這不僅是一個技術突破,而且必然會極大地加快元宇宙虛擬世界建設的速度。
從目前行業實踐的合成效果來看,樣本完全可以用在以往只在動捕數據集上訓練的運動合成模型上,且在合成動作的多樣性上還能更勝一籌。也就是說,不僅省錢,效果也是一流。
英偉達的這個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從視頻獲得人體模型并形成動作樣本。
①輸入一個視頻,使用單目姿勢預估模型生成由每幀圖像組成的視頻序列。
②利用反向動力學,用每幀的3D關鍵點形成SMPL模型動作。SMPL是一種參數化人體模型,也就是一種3D人體建模方法。
③使用基于物理合理性的修正方法來優化上述動作。
使用上述步驟處理所有視頻,就可以利用獲得的動作代替動捕來訓練動作生成模型了。
在未來的元宇宙大型生態平臺上,我們可以在增強現實技術的基礎上創建完整的世界,體驗到比現有的VR更真實的體驗,也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例如虛擬服裝試穿和汽車陳列室等虛擬購物方式)、創造新的工作形態、塑造新的社交模式,進而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商業機會。可見圍繞具體場景的圖形技術同樣可以作為科技巨頭的重點投入方向。
5)交互技術創新:這是元宇宙的本質特征,因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差異化創新的機會還很多。
更好的交互技術為3D大型社區和游戲帶來可能。
VR和AR交互技術的核心還是光學研究,也包括材料、工藝、軟件服務等。
人體交互技術是制約當前元宇宙沉浸感的最大瓶頸所在。
交互技術分為輸出技術和輸入技術,復合的交互技術還包括各類腦機接口,這也是交互技術的終極發展方向。
6)邊緣計算創新:這也是元宇宙交互背后技術支撐的核心,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技術。
端邊云計算重構讓無處不在的高速計算成為可能。
邊緣計算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端智能設備在多種環境下持續提供強大的計算力。
邊緣云計算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核心和邊緣計算的能力。
構筑在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云計算平臺,是擁有邊緣位置的計算、網絡、存儲、安全等能力的全面的彈性云平臺,并與中心云和物聯網終端形成“云邊端三體協同”的端到端的技術架構,通過將網絡轉發、存儲、計算、智能化數據分析等工作放在邊緣處理,降低響應時延,減輕云端壓力,降低帶寬成本,并提供全網調度、算力分發等云服務。
很多科技巨頭都同時在多個研發方向上布局,對以上技術控制點有所側重的重點投入是它們進軍元宇宙的第一步。
第二步:從元宇宙戰略層面重構公司的使命、理念和價值主張,對公司品牌進行深刻的元宇宙化革新

在傳統的工業產品時代,品牌主要強調創新,消費互聯網時代強調用戶引領,產業互聯網時代更強調科技引領,而在元宇宙時代,由于元宇宙中機器人、AI智能的參與,以及數據的聚集和再膨脹等特點,價值主張成為元宇宙最核心的品牌特質。
元宇宙時代,科技品牌將成為價值觀品牌。
可見,當一家科技公司準備對外發布元宇宙品牌戰略的時候,需要梳理品牌發展歷程,提煉元宇宙時代的品牌“價值主張”,只有這樣才能對外更好地展現元宇宙品牌的差異性和獨特價值。
元宇宙品牌建設在元宇宙公司的戰略中的意義往往被低估,元宇宙早期發展階段必然涉及通過價值主張吸引用戶參與,品牌定位在里面將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是技術基因公司需要格外注意的。
試想,如果一個元宇宙商業模式給外界的印象就是無比刺激的打斗,這和游戲就沒有任何區別,缺少元宇宙的世界觀包容性,最終必然會被邊緣化;
如果一個元宇宙商業模式僅僅對外宣傳可以和虛擬人互動,沒有縱深戰略,很容易讓外界認為這種元宇宙就是一個新型工具;
如果一個元宇宙商業模式沒有把進入元宇宙體驗全新虛擬+現實生活方式的長期愿景表達清楚,只是強調短期嘗嘗鮮,加入的用戶也許就不容易產生黏性和忠誠感。
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Roblox、Meta的品牌表達都是未來感十足,并且將戰略傳達沉淀在了品牌里。
微軟、英偉達、高通則通過描述一個偉大的時代展現自身品牌愿景。
可見,品牌表達對于致力于成為元宇宙的公司而言是一個“軟實力”的表現,并不是虛張聲勢。
第三步:在VR、AR、MR、XR領域選擇合作伙伴投入設備研發
這是元宇宙商業模式公司最終必然需要投入的技術方向,也是大型公司繞不過去的入口,技術能力強的公司還需要開展底層光學、表層工業設計和軟件應用的創新。
(1)底層光學創新
底層光學創新涉及針對VR、AR視覺輻輳調節沖突引起的眩暈、光學系統龐大導致的佩戴舒適性低等共性問題,也涉及顯示器系統在柔性屏等發展趨勢之下形成的多場景的屏幕系統問題。
國內很多公司已經在這個細分領域做了很多有價值的嘗試,比如,2021年北京亮亮視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亮亮視野)與浙江大學光電學院共同成立的“第一視角計算光學+AI”聯合實驗室發表了題為“Metalens Eyepiece for 3DHolographic Near-Eye Display”的論文,闡釋了一種將三維計算機全息術引入超表面器件的技術,有望讓VR、AR設備真正擺脫笨重、頭暈的標簽。
據悉,這個研究設計了一種結合了5毫米直徑的超構透鏡和基于菲涅耳衍射的三維CGH的MCGH-NED系統,讓不同深度的圖像的中心在重建時保持一致,同時利用全息圖中不同層間不重疊的特點,消除了層間串擾問題,提升了三維全息成像質量。
本次研究成果是業界首次在同一近眼顯示系統中解決了光學結構體積偏大和視覺輻輳沖突這兩個核心問題,也是亮亮視野在北京市科委超表面研發課題上獲得的又一突破性成果,這為后續VR、AR設備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
針對這種中小型創新公司洞察到的光學突破方向,超大型公司完全也可以通過合作或者戰略投入的方式尋找細分切入點,因為光學的發展必將極大地促進元宇宙的用戶體驗的革命性變革,極具戰略性。
(2)表層工業設計和軟件應用創新
VR、AR設備在消費電子競爭中也必然遵循消費電子的規律,比如工業設計和用戶體驗的基本規律,所以,科技公司選擇了元宇宙設備合作伙伴之后,對于自身的工業設計能力、用戶體驗實施能力的要求就會馬上凸顯出來。
一般來講,消費電子70%的技術都是產業鏈通用技術,20%的技術是需要企業和產業鏈聯合創新投資的定制化技術,剩下10%的技術則是自身必須具備的獨家技術創新方向,這也是硬件差異化的核心要點。
既然確定了新型設備是元宇宙繞不開的入口,那么這方面也必然會成為元宇宙戰略的必備投入方向。
在工業設計之外,軟件創新能力也是選擇設備合作伙伴的關注點之一,如果單純的供應鏈廠家僅僅能以設備制造商角色提供支持,軟硬件的結合難度則會加大。
第四步:建立元宇宙社區并邀請原住民用戶體驗,通過不斷測試和驗證最終定義元宇宙商業模式清晰的價值主張,探索引爆元宇宙、接納海量用戶
在這一步中,對于已經具備元宇宙商業模式的公司,我們建議用Roblox的方式提供多種內容創造和開源工具以及設備支持,激勵開發者自主創造內容。
這種開發者參與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用戶匯聚和分布式創新的模式,這和微信當初以1萬個用戶為單位進行測試再上線新功能的方法類似,是大型元宇宙商業模式吸引用戶并保持體驗穩定性的可取方法。
而對于剛剛開始進入元宇宙商業模式的公司,我們建議采用百度的模式,一方面持續推動AI等底層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通過分階段讓“原住民”參與測試、體驗元宇宙,不斷形成反饋,跟進并完善系統,為全面開放做準備。
這是一種相對務實的方法。
以上是我們對超大型公司元宇宙戰略的一個系統建議,實際上每一家大型公司都有自身的技術積累路線,也必然有獨立的路徑和方法。
上述路徑建議適用于一般元宇宙商業模式構建的企業。
從原則上看,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靈活設計元宇宙戰略構建和實現步驟。
最終,元宇宙必然需要擁抱用戶,通過新型顯示、交互和應用體驗形成社區化黏性,并創造新型的高質量數據生產機制,這些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成敗的關鍵。
畢竟,從商業的角度,一切以用戶為中心、一切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無可非議,沒有用戶的參與和喜愛,再好的技術都是空中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