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學習 Python 最常用的 30 個內置函數
Python憑借其簡潔的語法和強大的內置函數(built-in functions),已成為開發者的首選語言。這些內置函數無需導入任何模塊即可直接使用,覆蓋了數據處理、類型轉換、迭代操作等多個方面。掌握它們能極大提升代碼效率——平均而言,熟悉這些函數可將開發時間縮短30%以上。作為Python技術專家,我將帶你深入探索最常用的30個自帶函數,每個函數都配有清晰示例,助你從“能用Python”升級到“精通Python”。

一、什么是內置函數及其重要性
內置函數是Python標準庫的核心組件,它們預裝在Python解釋器中,無需安裝額外包就能調用。這些函數優化了低級操作,如內存管理和類型檢查,確保高性能運行。
二、最常用的30個內置函數詳解(按功能分類)
我將函數分為六類,每類包括函數名、語法、功能描述及代碼示例。所有示例基于Python 3.10編寫,可直接復制運行。
1. 輸入輸出與數據調試函數
這些函數處理用戶交互和程序調試,是開發調試的必備工具。
(1) print()打印輸出內容到控制臺,支持格式化字符串。
print("Hello, World!") # 輸出: Hello, World!
print(f"Value: {10}", end=' ') # 輸出: Value: 10 (不帶換行)(2) input()從用戶獲取輸入,默認返回字符串。
name = input("Enter your name: ") # 用戶輸入后,賦值給name
print(f"Hello, {name}")(3) type()返回對象的數據類型,用于動態檢查。
num = 10
print(type(num)) # 輸出: <class 'int'>(4) isinstance()檢查對象是否屬于某類或元組中的類,支持繼承檢查。
value = 3.14
print(isinstance(value, float)) # 輸出: True(5) dir()列出對象的屬性和方法,調試神器中。
my_list = [1, 2]
print(dir(my_list)) # 輸出: ['append', 'count', ...](6) help()打開內置幫助文檔或查詢對象信息。
help(abs) # 顯示abs函數的文檔2. 數據類型轉換函數
這些函數實現類型間的無縫轉換,確保數據兼容性。
(7) str()將對象轉換為字符串。
num_str = str(100) # 結果: '100'
print(str(True)) # 輸出: 'True'(8) int(), float()將數字或字符串轉換為整型或浮點型。
print(int("42")) # 輸出: 42
print(float(3)) # 輸出: 3.0(9) list(), tuple(), set()轉換序列為列表、元組或集合,去除重復。
list_data = list(range(3)) # 結果: [0, 1, 2]
tuple_data = tuple("ab") # 結果: ('a', 'b')(10) dict()創建字典或轉序列為字典。
d = dict([('a', 1), ('b', 2)]) # 結果: {'a': 1, 'b': 2}(11) bool()判斷對象的布爾值(真或假)。
print(bool(0)) # 輸出: False
print(bool('text')) # 輸出: True3. 數據查詢與處理函數
高效處理數據大小、極值和順序,是數據分析基礎。
(12) len()返回對象的長度(元素數量)。
length = len([1, 2, 3]) # 結果: 3(13) sorted()返回排序后的列表,支持關鍵字參數。
data = [3, 1, 2]
print(sorted(data)) # 結果: [1, 2, 3](14) min(), max()返回序列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values = [10, 5, 20]
print(min(values)) # 輸出: 5
print(max(values)) # 輸出: 20(15) sum()計算序列數值之和。
total = sum([1, 2, 3]) # 輸出: 6(16) abs()返回數字的絕對值。
dist = abs(-5.5) # 輸出: 5.54. 迭代與工具函數
處理集合和循環的核心函數,提升代碼簡潔度。
(17) range()生成整數序列,用于循環。
for i in range(3): # 輸出: 0, 1, 2
print(i)(18) enumerate()為序列添加索引,便于遍歷。
for idx, char in enumerate('abc'):
print(idx, char) # 輸出: (0,a), (1,b), (2,c)(19) zip()組合多個序列,返回元組迭代器。
names = ['Alice', 'Bob']
ages = [25, 30]
pairs = list(zip(names, ages)) # 結果: [('Alice', 25), ('Bob', 30)](20) map()應用函數到序列各元素。
squares = map(lambda x: x**2, [1, 2, 3])
print(list(squares)) # 輸出: [1, 4, 9](21) filter()篩選序列中滿足條件的元素。
evens = filter(lambda x: x % 2 == 0, [1, 2, 3])
print(list(evens)) # 輸出: [2](22) any(), all()檢查序列中是否至少一個或所有元素為True。
print(all([True, False])) # 輸出: False
print(any([False, True])) # 輸出: True5. 數學與字符串操作函數
處理數字計算和文本處理的底層功能。
(23) round()四舍五入浮點數。
print(round(3.14159, 2)) # 輸出: 3.14(24) pow()計算冪運算。
result = pow(2, 3) # 輸出: 8 (等價于 2**3)(25) chr(), ord()字符與ASCII碼互轉。
char = chr(65) # 輸出: 'A'
code = ord('A') # 輸出: 65(26) reversed()返回序列的反轉迭代器。
rev = list(reversed([1, 2])) # 輸出: [2, 1]6. 其他實用函數
覆蓋文件處理、錯誤檢查和高級操作。
(27) open()打開文件讀寫,返回文件對象。
with open('test.txt', 'w') as f:
f.write('Hello!') # 寫入文件(28) id()返回對象的唯一ID(內存地址)。
obj = {}
print(id(obj)) # 輸出唯一整數(29) callable()檢查對象是否可調用(函數或方法)。
print(callable(len)) # 輸出: True(30) reversed() 和 iter()處理迭代行為:iter()創建迭代器。
it = iter([1, 2])
print(next(it)) # 輸出: 1三、高效學習與實踐建議
通過這30個函數,你能覆蓋90%的日常編程需求。優先練習print(), len(), range()等高頻函數——例如,在數據處理時用map()替代循環,能提升20%性能。實際項目中,建議結合官方文檔(help(func_name))和IDE自動補全。記住,內在邏輯是關鍵:Python內置函數大多遵循“單一職責原則” ,即每個函數專注一個任務。
掌握Python內置函數不是終點,而是開啟高效編碼的大門。它們如同工具箱中的基礎工具——熟練后,你能輕松搭建更復雜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