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與部署實施建議
在工業互聯網安全建設中,只有將安全融入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過程,從規劃、建設到運行維護各個階段統籌考慮安全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工業領域安全保障能力,為工業互聯網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從這個角度講,深入研究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月25日,安全牛正式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技術指南(2025版)》研究報告,深入辨析工業領域眾多易混淆的安全概念,并全面梳理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的發展現狀、安全能力缺口、生態參與和競爭態勢、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系統的安全能力構建框架和實施路徑。
報告明確指出: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需要一個多層級的體系化框架,包括建設原則層、合規能力層、行業差異化匹配能力層、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安全技術層和安全運維管理層,并需明確圍繞設備、控制、網絡、平臺、數據為五大核心防護對象的實施策略與實施路徑。同時還需要強化雙安全運營協同架構,即工業控制系統(ICS)安全運營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運營中心(II-SOC)協同建設理念。
本文將詳細分享報告中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與部署實施具體路徑的內容,以及ICS與II-SOC協同融合的關鍵建設理念。
一、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框架
隨著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框架必須從戰略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全面保障工業領域的業務運營、數據資產、生產流程、基礎設施及自動化系統的安全。在本報告中,安全牛以工業互聯網安全建設的八大基本原則為指導,從頂層合規要求入手,構建了一個多層級、體系化的安全能力框架,包括建設原則層、合規能力層、行業差異化匹配能力層、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安全技術層和安全運維管理層。
圖片
- 建設原則層:作為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建設的“思想基石”,八大原則從戰略高度定義了工業互聯網安全規劃的底層邏輯,確保安全能力與業務目標、技術演進、生態協同深度適配。
- 合規能力層:政策合規是安全能力建設的“剛性約束”與“標準指引”,為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構建提供清晰的行動邊界與建設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等保2.0、《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工業互聯網安全標準體系(2021)》、《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防護指南》、《工業領域數據安全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4-2026)》、《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辦法》。
- 行業差異化匹配能力層:工業互聯網安全的復雜性,源于行業場景的高度差異化。本層規劃聚焦“行業特性-安全策略-發展階段”的精準匹配,讓安全能力“貼合行業、適配階段”。
- 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工業互聯網安全不是企業“單打獨斗”,而是“生態協同作戰”。本層規劃聚焦“企業-供應鏈-監管”多方聯動,通過建立協同治理模式、全流程管理閉環、數字化管理工具打造閉環管理體系。
- 安全技術層:技術是安全能力落地的“硬支撐”,本層規劃圍繞“防護對象-核心問題-體系構建”,打造全維度技術防護網。
- 安全運維管理層:安全能力的價值,在于“長期穩定運行”。本層規劃聚焦“運維協同、持續優化”,構建全周期運營保障體系。
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的落地與持續優化,依賴于三大關鍵能力要素的協同發展。這些能力既是對頂層設計與構建策略的深化支撐,也是應對行業復雜安全挑戰的核心驅動力,應當貫穿安全規劃、實施與運營全流程。
圖片
二、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建設與實施路徑
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建設的具體實施路徑,涵蓋從分階段策略、核心場景防護,到支撐保障體系構建、持續優化機制,以及針對不同規模和類型企業的差異化建議等。
圖片
1.實施前置準備
本次研究發現,當前工業互聯網安全存在協議不統一、安全標準碎片化、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共性問題,工業領域各細分行業在設備安全、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面臨差異化風險。因此,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建設前,需系統性分析企業信息化程度、分類分級要求及行業特性,并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框架,為制定差異化實施策略提供依據。
2.分階段實施策略
基于工業互聯網安全能力框架,本報告提出“基礎合規→能力提升→生態協同”三階段實施策略,考慮行業共性與差異化問題,逐步構建完善的工業企業安全防護體系。整體實施策略可概述為:第一階段以完成等保 2.0 合規為目標,打好安全基礎;第二階段聚焦構建態勢感知能力,提升安全監測與響應水平;第三階段推動產業鏈安全協同,形成整體安全防護生態。
3.具體實施路徑
實施階段需對應“頂層設計-技術落地-管理閉環-持續優化”四步執行路徑。根據企業數字化成熟度,定制適配方案,確保安全能力建設有序推進,實現從規劃到優化的全流程閉環建設與實施。
基礎合規階段:
- 頂層設計圍繞政策合規能力層的基礎要求,規劃基礎安全目標與架構,重點解決數據安全防護碎片化問題,明確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與加密策略;
- 技術落地以安全技術層的基礎防護設備部署為主,同時針對工業協議安全治理缺失問題,部署支持協議深度檢測的工業防火墻;
- 管理閉環側重建立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的基礎安全流程,包括資產識別、權限管理、應急響應等制度,針對供應鏈安全失控問題,初步建立供應商安全準入機制;
- 持續優化通過合規檢查完善防護體系,確保符合八大原則層的基本準則,定期評估安全措施有效性,例如通過滲透測試驗證網絡隔離效果。
能力提升階段:
- 頂層設計聚焦安全技術層與安全運維管理層的高級能力架構,針對固件安全管理空白、應急響應體系薄弱等問題,規劃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智能應急響應機制;
- 技術落地引入智能監測與分析系統,強化安全技術層能力,例如部署工業系統漏洞發現平臺,結合威脅情報實現風險預判;
- 管理閉環強化安全事件響應機制,完善安全運維管理層,建立跨部門協作流程,針對應急演練流于形式問題,開展真實攻擊場景模擬演練;
- 持續優化基于監測數據迭代防護策略,體現行業差異化匹配能力層的動態調整,例如根據供應鏈攻擊趨勢,優化API網關鑒權規則。
生態協同階段:
- 頂層設計著眼于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的生態安全戰略與合作模式,針對行業標準碎片化、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問題,規劃行業標準共建與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 技術落地搭建共享平臺與協同系統,融合安全技術層與行業差異化匹配能力層,例如開發跨企業漏洞情報共享平臺,集成工業協議深度防護技術;
- 管理閉環構建跨企業協同機制,深化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層,建立供應商安全評估與動態管理體系,解決供應鏈安全失控問題;
持續優化通過生態反饋完善標準體系,推動政策合規能力層與各能力層的協同發展,例如根據行業標準實施效果,動態調整加密算法、認證機制等技術要求。
此外,結合本研究對工業互聯網安全的定義“涵蓋工業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報告還重點探討了六個核心場景,包括:“工業設備安全、工業控制安全、工業網絡安全、工業數據安全、工業應用安全以及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運營”的部署與實施。
圖片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II-SOC 與工控系統(ICS)安全運營的協同,主要包括:
層級互補
- 工控系統安全運營:聚焦生產現場的“最后一公里”安全,解決設備漏洞、控制邏輯篡改等直接威脅生產的風險。
- II-SOC:從平臺層視角統籌全局安全,防范針對平臺的高級攻擊(如供應鏈滲透、云服務濫用),并為工控系統提供威脅情報支撐。
技術聯動
- 通過API接口實現數據互通,如II-SOC將云端發現的新型惡意軟件特征同步至工控系統的工業防火墻,實現“云端檢測-現場阻斷”的聯動防御。
- 在應急處置中,II-SOC 負責云平臺側的攻擊溯源與取證,工控系統安全運營團隊負責現場設備的安全恢復,形成 “云地協同” 的立體防御體系。
三、工業互聯網安全需求與能力構建演進趨勢
未來,工業互聯網安全需求與能力構建的演進呈現出技術深度融合、生態協同創新、標準引領發展三大核心趨勢,不僅關乎企業生產運營安全,更對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有著深遠影響。
圖片
為順應工業互聯網安全的演進趨勢,構建適配的安全能力體系,安全牛從企業、行業、政府三個層面,以短期(2025-2026)、中期(2027-2028)、長期(2029-2030)為階段,為用戶提供分階段能力建設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