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漏洞賞金獵人”?新人入門指南
想象一下,只要坐在電腦前,敲下幾行代碼,點擊幾下鼠標,就能為一家科技巨頭企業找到一個隱藏的安全漏洞,隨后銀行卡里就會收到一筆不菲的賞金。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而是漏洞賞金獵人(道德黑客的一種類型)們的日常生活。這些網絡世界的“尋寶者” 憑借高超的技術與耐心,以合法合規的方式在代碼海洋中搜尋漏洞,既保護了千萬用戶的網絡應用安全,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可觀的回報。
如果你也想進入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本文將為你提供一些實用的入門建議和幫助。
基本技能要求
漏洞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在需求、設計、實現、配置、運行等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產生的缺陷。這些缺陷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各個層次和環節之中。尋找到這些漏洞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漏洞賞金獵人,必須要具備以下基本的專業能力。
1、了解網絡系統
現在的安全漏洞都是存在于聯網的計算設備和應用系統上,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是漏洞賞金獵人繞不開的基礎,只有了解常用的網絡配置和系統管理方面知識,才能搞懂 IP 地址如何標識設備、MAC 地址在局域網中的作用,以及 TCP/IP 協議如何讓數據在網絡中 “旅行”。
2、軟件編程能力
良好的編程背景是尋找安全漏洞的利器,因為它能輔助理解應用程序的運行機制,找準可能的被黑弱點。漏洞獵人也要能夠熟練寫出應用程序和腳本,掌握JavaScript和HTML等常用代碼框架。Python和go幾乎就是必會語言,可以幫助在漏洞挖掘工作中自動執行重復的任務。
3、熟悉操作系統
網絡攻擊者擅長針對不同操作系統的各種攻擊技術,幾乎所有操作系統都存在安全隱患,包括計算機及其他便攜式設備。因此,漏洞獵人也要非常熟悉MacOS、Windows和Linux系統及其命令行界面,持續研究與iOS和安卓等移動操作系統相關的威脅和弱點,才能夠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功。
4、掌握常見的漏洞知識
常見的漏洞有緩沖區溢出漏洞、訪問控制漏洞、注入缺陷漏洞、整數溢出漏洞、指針覆蓋漏洞、權限繞過漏洞等,而充分了解這些常見漏洞的原理和特征,就像掌握了 “尋寶圖” 上的關鍵標記。因此,漏洞獵人要密切關注并了解最新的漏洞情報,尤其是 OWASP?不斷更新發布的一系列安全風險列表。
5、實際操作能力
發現漏洞不能紙上談兵,需要強大的實際操作能力,而實戰化訓練則是關鍵。有很多模擬訓練平臺可以幫助初學者,例如:PortSwigger Labs 像一座安全漏洞的 “訓練場”,里面有各種模擬場景可供練習;TryHackMe 打造了一場生動的互動游戲,在闖關過程中學習漏洞挖掘測試技巧;PentesterLab 則專注于實戰案例,讓學員在真實的安全環境中積累漏洞識別的經驗。
熱門漏洞挖掘工具
先進的漏洞挖掘工具就是威脅獵人的 “武器”,選對工具能讓漏洞狩獵效率事半功倍。目前行業中廣泛使用的漏洞挖掘工具包括:
1、Burp Suite
Burp Suite是由PortSwigger公司開發的一款集成化Web滲透測試工具,廣泛應用于安全漏洞研究、滲透測試和攻防演練活動中。它支持代理攔截、漏洞掃描、暴力破解、數據包重放等多種功能,堪稱 “漏洞獵人的瑞士軍刀”。
2、SubBrute
SubBrute是一個由開源社區驅動的網絡探測項目,神奇之處在于它使用開放解析器作為一種代理來規避域名系統的速率限制,并且不會將流量直接發送到目標的名稱服務器。SubBrute就像一只嗅覺靈敏的獵犬,能夠幫助漏洞獵人找出目標域名下隱藏的子域名,從而擴大漏洞的搜索范圍。
3、Dirsearch
目錄爆破是一種常見的漏洞搜尋方法,漏洞獵人通過對Web服務器進行目錄和文件名的暴力猜測,可以發現系統中的潛在漏洞。Dirsearch 就是目前業界廣泛使用的開源目錄爆破工具,支持多線程操作,從而加速爆破過程,在漏洞識別和滲透測試等網絡安全工作中非常實用,特別是在發現Web服務器上的隱藏文件、目錄或者敏感資源時。
4、Shodan
Shodan 是一個專注于掃描和索引互聯網上設備的資產搜索引擎。與日常使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不同,Shodan 的目標不是網頁內容,而是連接到互聯網的各種設備。通過 Shodan,漏洞獵人可以快速找到服務器、攝像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等設備,并獲取它們的 IP 地址、開放端口、運行的服務、地理位置等信息。
5、Google Dorking
對于普通的用戶而言,Google是一個常用的搜索引擎;而對于漏洞獵人而言,它就是一款絕佳的威脅發現工具。因為google具有強大的高級搜索指令功能,威脅獵人可以構造特殊的關鍵字語法,使用Google搜索互聯網上的相關特定信息,比如用 “site:example.com filetype:pdf” 就能找到某網站上的所有 PDF 文件。這種利用Google搜索相關信息并進行漏洞搜尋的技巧也被稱為Google Dorking。
6、GitHub
GitHub?是一個被軟件開發人員廣泛使用的代碼存儲庫平臺。它具有代碼搜索功能,可以找到很多敏感的信息,實現類似于Google dorking的高級搜索指令構建。對于漏洞獵人而言,GitHub 這個代碼倉庫中藏著太多的 “驚喜”,只要用對搜索關鍵詞和方法,就可能從中找到大量開發者違規寫入代碼中的 API 密鑰或數據庫密碼。
如何獲得漏洞賞金
當你完成了以上的基本技術儲備時,就可以踏入漏洞賞金的 “狩獵場”中開啟尋寶游戲了。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官方漏洞管理機構和行業組織都會通過一些公開的網絡平臺(如 HackerOne、Bugcrowd和Intigriti等)來開展和運營漏洞獎勵計劃。
一些大型企業機構,如蘋果、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會構建自己專屬的漏洞獎勵平臺,如果能在這些平臺上嶄露頭角,不僅賞金更豐厚,還能積累寶貴的行業聲譽。但是對于漏洞挖掘的新手而言,不妨先從一些小型或新興的漏洞賞金項目入手,那里競爭相對較小。
根據漏洞賞金計劃和平臺不同,提交漏洞的過程也有差異,一般情況下,漏洞獵人應該提供以下信息才能獲取賞金:錯誤的類型和位置、漏洞的影響或危害、漏洞的利用過程以及漏洞概念的驗證材料等。
目前的漏洞獎勵金額通常介于50美元至2萬美元之間,具體取決于應用程序的類型和漏洞的嚴重程度。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某些大型公司會為在其軟件中發現的高風險漏洞提供超過100萬美元的獎勵。不過這些嚴重性較高且報酬豐厚的漏洞,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能才能發現。
漏洞獵人在選擇目標時,切忌 “廣撒網”。經驗豐富的獵人往往專注于一兩個領域,深入研究其中的系統架構和業務邏輯,就像獵人熟悉獵物的習性后更容易得手一樣,當你對目標系統了解得越透徹,就越有可能發現那些被眾人忽略的漏洞。專注能夠讓威脅獵人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為漏洞獵人的挑戰
當然,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漏洞賞金獵人,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會面臨很多挑戰。
首先,漏洞獵人工作必須要遵守法律,同時合乎道德。漏洞挖掘工作需要處理大量敏感信息,難免會面臨很多非法牟利的誘惑,因此必須有過硬的道德準則,才能維護客戶的利益。如果漏洞獵人有利用黑客技能從事非法勾當或其他不道德的行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將難以持久。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挖掘漏洞對這個職業來說至關重要。
其次,這個領域的競爭已經異常激烈,就像在人山人海的沙灘上尋找一粒特定的沙子,有很多的漏洞剛出現就被人捷足先登。而漏洞賞金獵人的收入也可能像坐過山車,有時收獲頗豐,有時卻可能顆粒無收。不過,這也正是這個領域的魅力所在。當你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找到一個隱藏極深的漏洞,看著賞金到賬的提示,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
此外,威脅獵人在職業生涯中,始終需要在技能上不斷學習和提升,就像開啟一場永無止境的技術冒險。你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跟進最新的漏洞趨勢,打磨自己的技能。這條路或許充滿挑戰,但對于熱愛技術、喜歡解謎的人來說,每一次成功的 “狩獵” 都是對自己能力的最好證明。
漏洞挖掘和滲透測試的區別
在網絡安全領域,漏洞賞金獵人與滲透測試工程師都屬于道德黑客的范疇,卻在職業生態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
首先在工作授權的方面,滲透測試工程師如同持官方通行證的 "安全審計師",必須通過正式合同與組織確立雇傭關系,并簽訂詳盡的《滲透測試授權書》,明確劃定測試邊界,如禁止攻擊核心數據庫、限定測試時段,甚至會細化到允許使用的攻擊工具清單。這種強約束性確保測試全程處于組織可控范圍內,避免對業務系統造成意外沖擊。
相比之下,漏洞賞金獵人更像 "自由勘探者",與目標組織不存在雇傭關系,僅通過公開發布的賞金計劃獲取測試資格。他們的工作完全自主,既無需遵守固定工時,也不必遵循標準化測試流程,唯一的回報依據是漏洞的危害等級與報告質量。
在測試維度的廣度與深度上,滲透測試員的任務絕非簡單的漏洞發現,而是要完成模擬攻擊、防御評估、整改建議的全鏈條工作。最終交付的報告常包含數十頁的風險評級矩陣,詳細標注每個漏洞的利用路徑、影響范圍及修復優先級。
漏洞賞金獵人的行動則帶有鮮明的 "靶向性"。受限于賞金計劃規則,他們的測試范圍通常鎖定在特定域名、應用版本或功能模塊內。這種限定性決定了獵人的工作更類似 "漏洞狙擊",而非系統性評估。
此外,在工作責任與協作模式方面也有明顯差異。滲透測試工程師需對測試過程負全部責任,測試結束后,他們還需配合組織進行漏洞復現、提供補丁驗證方案,甚至參與安全培訓。而賞金獵人的責任邊界清晰限定在 "合規報告" 內,只要不違反計劃規則(如不拖庫、不勒索),便無需介入漏洞修復環節。
綜合來看,這兩種工作角色有著明顯差異,但是共同構成網絡安全的 "雙重防線"。
參考鏈接:https://www.techtarget.com/searchsecurity/feature/How-to-become-a-bug-bounty-hunter-Getting-star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