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雨溪:無虛擬 DOM 的 Vue,也許是最強形態的 Vue
前言
大家好,我是林三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講最難的知識點是我的座右銘,基礎是進階的前提是我的初心~
引言:突破Vue性能新高度
在2025年7月12日舉辦的VueConf 2025大會上,Vue.js創始人尤雨溪正式發布了Vue 3.6.0-alpha.1版本,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特性是集成了名為 Vapor Mode 的“無虛擬DOM”編譯模式。這標志著Vue在架構上實現了一次重要跨越——從過去單一的“虛擬DOM運行時”邁入虛擬DOM與Vapor雙運行時并存的新階段。
為什么推出Vapor Mode?
自Vue 2以來,虛擬DOM(Virtual DOM)一直是Vue的核心機制,其基本流程為:
- 生成新的虛擬DOM樹;
- 對比新舊樹的差異(diff);
- 計算最小變更并應用到真實DOM(patch)。
然而該機制也帶來一些顯著問題:
- 內存占用大,需維護完整虛擬節點樹;
- Diff計算復雜度高,隨著組件規模擴大性能下降明顯;
- 即使局部數據變化也需重新比對整個組件;
- 虛擬DOM運行時本身會增加約16KB的基礎包體積。
面對日益復雜的現代應用場景(如實時數據大屏、高頻交易界面),這些瓶頸尤為突出。Vapor Mode的推出,正是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Vapor Mode的核心:無虛擬DOM新架構
什么是Vapor Mode?
Vapor Mode是一種新的SFC(單文件組件)編譯策略,具備如下特點:
- 跳過虛擬DOM:不生成VNode,不進行diff/patch;
- 編譯導向:將模板直接編譯為精細的DOM操作指令;
- 細粒度響應式更新:將響應式數據直接綁定至具體DOM節點;
- 開發體驗不變:依然使用
<template>和<script setup>書寫組件。
如下代碼展示了編譯結果的差異:
// 傳統虛擬DOM輸出
render() {
return h('div', [
h('div', this.count),
h('button', { onClick: () =>this.count++ }, '+1')
])
}
// Vapor Mode編譯輸出
import { _el, _txt, _prop } from'vue/vapor'
exportfunction render() {
const _div = _el('div')
const _btn = _el('button')
_txt(_div, () => this.count) // 響應式文本綁定
_prop(_btn, 'onclick', () => this.count++) // 直接事件綁定
return [_div, _btn]
}性能大幅提升
根據Vue官方測試數據(VueConf 2025):
性能指標 | 虛擬DOM模式 | Vapor Mode | 變化幅度 |
Hello World 體積 | 22.8 kB | 7.9 kB | ↓ 65% |
千行列表創建耗時 | 142ms | 89ms | ↑ 37% |
樣式更新延遲 | 78ms | 41ms | ↑ 48% |
內存占用峰值 | 100% | 58% | ↓ 42% |
10萬組件掛載 | 3000ms+ | <100ms | ↑ 30x |
性能提升主要源于:
- 省去虛擬DOM的創建和比對開銷;
- 內存占用降低,GC壓力減小;
- 響應式系統直接更新DOM,路徑更短。
圖片
圖片
技術原理:編譯與運行時的雙重優化
編譯階段優化
Vapor編譯器在構建時進行深度分析,實現三大優化:
- 靜態提升:將靜態節點提取為常量,避免重復創建;
- 樹結構壓平:將嵌套結構轉為線性操作序列,減少DOM層級;
- 批量更新:合并相鄰動態變更,減少DOM操作次數。
例如:
// 合并更新示例
_batchUpdate(element, {
className: newClass,
style: { color: newColor }
})輕量運行時
Vapor運行時僅約9KB(gzip),提供如下核心能力:
- 直接DOM操作(通過
_el、_txt、_prop等指令); - 響應式集成,每個綁定生成獨立 effect;
- 事件委托優化與懶初始化非首屏節點。
全新響應式引擎:alien-signals
Vapor 深度集成了基于 Signal 的 alien-signals 引擎:
- 細粒度依賴追蹤,編譯階段即確定數據與DOM關系;
- 極高更新效率,基準測試中延遲低至0ms;
- 內存占用減少40%。
性能表現:基準測試與現實場景
基準測試領先
在 JS Framework Benchmark(Chrome 138)中,Vapor Mode 在多項指標上與 SolidJS、Svelte 5 持平,穩居第一梯隊。
內存與啟動優化
- 虛擬DOM相關內存開銷完全消除;
- GC停頓時間減少70%;
- 應用啟動速度提升40%,TTI(可交互時間)提升35%。
某電商網站接入Vapor后:
- 首頁加載時間從3s → 1.8s;
- 轉化率提升8%。
適用場景與當前限制
? 推薦使用場景
- 高性能要求的界面:實時數據儀表盤、大型可視化、游戲UI等;
- 資源受限環境:低端設備、網絡條件差的地區。
?? 如何啟用
全新項目:
npm create vue@latest my-app --template vapor現有項目遷移:
- 安裝 alpha 版本:
npm install vue@^3.6.0-alpha.1- 配置 Vite:
// vite.config.js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vapor: true })]
})- 為組件添加
vapor屬性:
<script setup vapor>
// 你的邏輯
</script>?? 當前限制
- 不支持 SSR、
<Transition>、<KeepAlive>、<Suspense>等; - 部分第三方組件庫需適配;
- DevTools 支持尚在開發中。
可通過混合模式逐步遷移:
import { createApp, vaporInteropPlugin } from 'vue'
createApp(App).use(vaporInteropPlugin).mount('#app')實際案例與遷移建議
案例表現
- TodoMVC Vapor版:體積減少65%,操作響應提升2倍;
- GitLab 代碼頁:萬行代碼對比渲染速度快6倍,內存降50%;
- 教育平臺課程頁:交互延遲從120ms降至28ms,低端機崩潰減少90%。
遷移策略建議
優先遷移高頻更新組件,保持靜態內容仍用虛擬DOM,逐步拓展。
未來展望
Vue 官方規劃:
- 2025 Q4:完成SSR、過渡動畫支持;
- 2026:Vite默認集成、狀態管理Vapor版本、Web Components輸出。
Vapor Mode不僅使Vue進入性能第一梯隊,更推動整個生態向輕量、高效發展。
總結:進入無妥協的新時代
Vapor Mode 是 Vue 演進中的重大突破,它通過:
- 極致編譯優化 + 細粒度響應式更新;
- 大幅降低包體積、內存占用與延遲;
- 保持開發者熟悉的語法與體驗。
正如尤雨溪所說:“Vapor為Vue插上另一只翅膀,讓開發者在效率與性能之間自由選擇。”
建議開發者:
- 新項目直接使用 Vapor Mode;
- 現有項目可從性能關鍵組件逐步遷移;
- 關注后續生態工具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