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CEO的深度訪談:進入AI的時代,‘品味’很重要 精華
"我覺得未來十年,是一個只要你有能力去動手做、去實現想法,這種能力就會被極大放大的時代。" —— Michael Truell, Cursor CEO
最近 Cursor 的 CEO Michael Truell 接受 Y Combinator 的一段長訪談,Cursor 站在AI編程的最前沿,通過這次訪談帶領我們更好的看清楚AI編程的視角。
我們正在經歷編程史上最重要的范式轉換——從手工編寫代碼的"人工編譯器"時代,躍遷到專注創意和邏輯的"設計師"時代。
如果有一天你只需要描述你想要什么,電腦就能自動構建出來,那該多好?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Cursor CEO Michael Truell 在訪談中告訴我們:這個未來正在到來,只是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更有趣。
1. 我們真的進入AI編程時代了嗎?
當ChatGPT能寫代碼、GitHub Copilot能自動補全時,很多人興奮地以為"描述需求,代碼自動生成"的時代已經到來。但作為AI編程領域的先行者,Michael給出了更加務實的判斷:
"我們正在看到變化的最初跡象,但在專業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種不真正查看和理解代碼就進行編程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雖然AI現在能寫40%-50%的代碼,但在專業環境中,程序員仍然需要閱讀和理解AI輸出的每一行代碼。
為什么?
因為現實世界的編程復雜性遠超想象
當你面對的是"數百萬行代碼,幾十或幾百人在多年時間里開發某個項目"時,任何一個小改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這就是為什么Cursor專注于幫助專業程序員,而不是完全替代他們的原因。
2. Cursor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Cursor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對未來的準確預判。
2022年,當大多數人還在觀望AI是否只是曇花一現時,Cursor團隊已經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他們相信,即使不知道如何讓AI變得更好,僅僅通過增加數據和計算量,模型就會持續改進。
Cursor最重要的產品決策是:做編輯器而不是插件
當時幾乎所有競爭對手都選擇做VS Code插件,而Cursor選擇了更難的路——重新構建編輯器。
為什么?
他們意識到,如果要實現真正的AI編程革命,必須從底層重構開發環境。雖然這條路更難,但也構建了更深的護城河。
3. AI編程面臨的瓶頸
你要理解一本百萬頁的書,但一次只能看兩頁。這就是當前AI模型面臨的挑戰。1000萬行代碼大約是1億個token,不僅需要模型能夠處理如此龐大的信息量,還要保證成本可控。
另一個挑戰是AI無法像人類程序員那樣積累組織知識和歷史經驗:"這不僅僅是代碼庫的問題,也是一個持續學習的問題——了解組織的背景、過去嘗試過的事情、你的同事是誰。"
一個新入職的程序員需要幾個月才能熟悉公司的代碼庫和開發文化,而AI每次都是"從零開始"。這就是為什么AI在復雜企業環境中表現不如預期的根本原因。
4. "品味":未來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AI主導的未來中,什么是人類獨有的價值?
他認為不可替代的一件事是品味。就是定義你實際上想要構建什么。
這個"品味"不僅僅指視覺美感,更包括對產品邏輯的深層理解。
人們通常在思考軟件的視覺方面時會想到這一點。但是軟件的非視覺方面也有品味成分,關于邏輯如何工作。
編程本質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現在很多編程都是你在做“人工編譯”,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可以告訴另一個人,但你必須為計算機使用設計語言來拼寫出來
程序員花費大量時間在機械性的代碼轉換上,而不是創造性的思考上。
而未來的編程將是這樣的分工:
- AI負責把高層次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代碼實現
- 人類負責定義產品邏輯、用戶體驗、系統架構等需要"品味"的部分
5. AI編程將如何重塑世界?
當編程效率提升10倍、100倍時,會發生什么?
首先,專業開發效率的指數級提升
目前千人軟件項目的進展速度慢得令人發指,百人軟件項目和真正的專業軟件項目也是如此。很多這些都歸結于現有邏輯的重量。
AI將徹底改變這種狀況:
下一個分布式訓練框架、下一個數據庫或下一個視覺設計工具的構建速度會快得多
而且隨著AI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最后形成正反饋循環。
未來,各種公司不再需要雇用一個真正的軟件工程團隊來做內部產品開發。每個行業、每個細分領域都將能夠輕松獲得定制化的軟件工具。
你會發現小眾軟件迎來一個大爆發
因為每個人的構建能力將被AI放大,構建能力會全民普及。
醫生可以快速構建患者管理系統,老師可以開發個性化教學工具,藝術家可以創建交互式作品展示平臺。
編程不再是程序員的專利,而是每個有想法的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
6. 如何在AI編程時代中生存和繁榮?
面對這場歷史性的變革,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6.1 保持基礎能力,擁抱AI工具
Cursor現在每天處理超過5億次AI模型調用,但他們在招聘時仍然測試無AI編程能力。
基礎能力依然重要,但要積極擁抱AI工具。就像計算器沒有讓數學家失業,AI也不會讓程序員失業,而是會讓他們更強大。
6.2 培養不可替代的"品味"
技術技能可能會被AI替代,但“品味”是不可替代的。
這包括:
- 對產品的深層理解
- 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
- 對系統架構的整體把握
- 對美感和體驗的判斷力
這些能力需要長期培養,無法速成。
6.3 學會"相信"
"你相信什么別人不相信的。"
Cursor的成功來自于他們在2022年就相信AI的未來,當時大多數人還在懷疑。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學會識別長期趨勢,并有勇氣提前布局。
7. 從"編程"到"構建"的時代
我們正在經歷從"人工編譯器"到"邏輯設計師"的歷史性轉換。
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類創造力的解放。正如Michael在訪談結尾時說的:
"多么美好的時代。"
- 當醫生不再需要依賴糟糕的現成軟件,而是可以快速構建符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時
- 當藝術家可以輕松地將創意轉化為交互式數字作品時
- 當每個有想法的人都能成為"構建者"時
這就是AI編程革命的真正意義:不是取代人類,而是放大人類的創造力。
關鍵問題不是"AI會不會取代我",而是"在這個AI賦能的新時代,我想構建什么?"
未來屬于那些既掌握AI工具,又擁有獨特品味和洞察力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轉載自???AI取經路??,作者:AI取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