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pu AI剛剛發布了GLM-4.5系列:重新定義帶有混合推理的開源代理AI 原創 精華
2025年,AI大模型的戰場已不僅限于參數規模的軍備競賽,而是逐漸轉向了“誰更智能”、“誰更高效”的實用主義路線。在這個關鍵時間點,智譜AI(Zhipu AI)正式推出了GLM-4.5系列——GLM-4.5與輕量版GLM-4.5-Air,用一套重新設計的Agent原生架構和混合推理能力,給整個開源圈帶來了一記響亮的“技術暴擊”。
我們不禁要問:這一次,國產模型能否在智能代理(Agent)領域真正領跑全球?
1、參數不是唯一標準,“混合推理”才是殺手锏
在過去的一年,關于大模型能力的討論幾乎都集中在參數量。但這一次,GLM-4.5系列帶來的關鍵詞是——“Hybrid Reasoning(混合推理)”。
GLM-4.5采用了MoE(專家混合)架構,總參數達到了3550億,其中每次僅激活320億,既保持了模型精度,又大幅降低計算負擔。而GLM-4.5-Air更是針對主流消費級GPU進行了深度優化,1060億總參數中僅啟用120億活躍參數,成功做到了“輕量級,也能Agent”。
混合推理機制的核心,在于模型可在兩種模式之間自由切換:
- Thinking Mode(思考模式):支持復雜的多步推理、工具調用、多輪規劃,幾乎是為Agent場景量身打造。
- Non-Thinking Mode(無思考模式):用于快速響應、對話生成等輕交互場景,低延遲、高吞吐。


一句話總結:你既可以拿它當工具箱里的“專家智囊”,也可以用它做一個“高效接話王”。

2、性能實測出圈,國產模型首次壓制全球對手
我們習慣了“國產大模型還差一點”,但GLM-4.5的成績,讓很多人啞口無言。
- 在12項標準基準測試(MMLU、GSM8K、HumanEval等)中,GLM-4.5平均得分63.2,全球排名第三,開源模型中排名第一。
- GLM-4.5-Air也不弱,得分59.8,幾乎擊穿了所有同等參數級別的對手。
- 工具調用成功率達到**90.6%**,直接碾壓Claude 3.5 Sonnet與Kimi K2。
不僅在中文任務和代碼能力上表現出色,在RAG檢索增強場景中,GLM-4.5也實現了極高的上下文語義匹配能力,尤其適配復雜chunking策略與向量查詢優化。


3、Agent能力原生內建,告別拼湊式方案
一個真正合格的智能Agent,不能只靠“大模型+工具+框架”的拼湊,而應該從模型層就原生支持Agent能力。GLM-4.5正是這種“Agent-Native”思路的典范。
它支持:
- 多步驟任務分解與自動規劃
- 外部工具調用與API集成(具備大模型調用接口能力)
- 數據可視化與復雜工作流管理
- 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鏈路
你甚至可以直接通過上下文窗口輸入一段結構化指令,它就能調用搜索、調用圖表生成工具并整理結果輸出,一氣呵成。這不是插件,而是它“骨子里就會”。

4、推理快、成本低,開發者首次可以“放心上車”
誰說開源大模型不能高性能?GLM-4.5用技術創新正面回應。
- Speculative Decoding + MTP(多Token預測)機制,讓推理速度提升了2.5~8倍,API實時響應能達到每秒100~200 tokens。
- 支持本地部署、支持FP8量化,GLM-4.5-Air甚至能跑在消費級32GB GPU上,開發者再也不必“看云吃飯”。
- 成本方面,每百萬輸入token僅0.11美元,輸出也才0.28美元,在高質量模型中幾乎是“地板價”。
5、徹底開源,開發者生態全面擁抱
比起一邊喊“開放”一邊設置限制的西方大模型,GLM-4.5在開源層面做到了徹底透明。
- MIT許可,無限制商業化使用;
- 提供完整模型權重、推理代碼、工具解析器與調度引擎;
- 支持Transformers、vLLM、SGLang等主流LLM框架;
- GitHub與HuggingFace社區文檔清晰完備,開發者即下即用。
無論你是想在企業部署RAG檢索增強系統,還是在本地搭建語義匹配工具鏈,GLM-4.5都能為你提供最底層的技術支持。
結語:國產開源大模型,終于不再“差口氣”
2025年,我們見證了一個國產開源模型的“硬實力出圈”。GLM-4.5不再是“替代方案”,而是開始具備了定義Agent時代、引領RAG檢索增強趨勢的底氣。
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試一試國產模型”,GLM-4.5可能會是你真正“用上癮”的第一步。
GLM-4.5、開源、RAG檢索、高性能、chunking策略
本文轉載自??Halo咯咯?? 作者:基咯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