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ter路演實錄:這14個AI項目,哪個會是下一個獨角獸?
我有幸參加了在杭州良倉孵化器舉行的一場AI項目路演活動。
這次活動由全球早期投資機構 Antler 聯手舉辦,共有14個AI項目登臺展示。從全球領先的UI設計工具到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垂直應用,我看到了AI應用落地的無限潛力。
下午1點多到現場,碰巧趕上杭州這鬼天氣,下起大雨,路演延遲了一會,拍了現場的照片(嘿嘿,有幸作為合作方)。

這篇文章,我將為大家深度解析這次路演中,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項目。
Anlter介紹
在正式介紹項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活動的另一位主角—— Antler。
這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全球性早期投資機構,專注于尋找和孵化有潛力的初創公司。至今,他們已投資超過1500家公司,管理著25個基金,承諾資本超過10億美元,并在全球24個國家設有業務。

Erik Jonsson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商業領袖和投資者,目前擔任Antler Southeast Asia的普通合伙人以及越南區的負責人。他擁有瑞典背景,并在倫敦有過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在過去的14年中,Erik一直在越南生活和工作,對當地的商業環境和市場動態有著深刻的洞察。
在職業生涯中,Erik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成功創立并退出了三家公司,其中一次成功退出的經歷尤為突出。
自2021年以來,Erik Jonsson在越南的投資界嶄露頭角,成為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他的投資活動不僅促進了當地初創企業的成長,也為Antler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和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Antler在2024年已投資了74家全球AI初創公司,其中包括知名產品 Lovable。

在中國,Anlter已經投資了Trust AI、ChatCut這樣的初創公司。

在中國,他們也投資了 Trust AI 和 ChatCut 等優秀項目。如果你也想獲得Antler的投資,文末附上了申請鏈接。

lovable 代表分享
lovable可能是我目前最喜歡的產品第一,做前端UI設計體驗非常絲滑,不僅支持figma,image,而且還打通了很多落地難點。

總部位于斯德哥爾摩的AI初創Lovable,自成立以來,2024年發布首款產品,已獲得連續兩輪投資,目前估值已達18億美元,躋身全球增速最快的獨角獸企業行列。
截至目前,Lovable僅有全職員工45人,規模相當于一個小型創業公司。
Lovable產品leader Kristian Kyvik遠程介紹了他們自己的產品。

從0-1制作一個網站只需要幾分鐘,而且還可以自定義修改網站元素,比如現場把隨手做的一個落地頁的logo替換為lovable的紅心logo。

KUSE AI
Kuse AI 是一款融合多模態輸入與智能助手功能的創新型知識管理與創意協作工具。
它提供了無限畫布和卡片式創作的方式,支持用戶通過文本、PDF、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整理和展示信息。

借助內置 AI Agent,可一鍵分析資料、提取關鍵信息、生成圖表與視覺內容,大幅提升整理與創作效率。
Anlter也投了Kuse,創始人Yuhao是一個華人,現場非常詳細的介紹了他們產品,并且還與投資人進行了深度對話,預計他們明年ARR將達到2000萬美元。

談及他們自己產品的用戶群體,yuhao說,對于學生群體來說,kuse.ai就是一個學習空間,一切的知識在這里匯聚,通過AI被發掘出來,然后被分發。

對于創作者來說,從影視創作到海報設計,再到logo設計、IP設計等,直接生成的就可以交付。

談及到kuse是如何做產品宣發的,yuhao很坦誠的說,他們首次將電商的打法:營銷矩陣 應用于宣發,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來源于網友解析)。

最有趣、也是最實用的一個點,就是目前AI交付的最后一公里,GPT這種對話模式還是存在問題,從復制粘貼內容到排版需要花時間。kuse直接就可以出交付物,直接就可以打印。

順便預告一下,kuse2.0即將下個月發布AI OS功能,全新的設計畫布功能。
ChatCut介紹
Chatcut是Anlter今年年初投資孵化的一個AI剪輯工具。
我曾經在一直煙花社群里面見到這個項目,沒想到在現場看到了這個項目,而且見到了他們創始人,加了微信。

創始人&CEO Kevin原來是一個導演,獲得過
去年他們僅僅只有一個idea,然后去找了Anlter,得到了投資人發大力支持

現場有人問道他們的轉化率是怎么樣的???
目前已經周活500人,已經釋放1000個邀請碼,在500個人里面轉化了10個人。

目前已經開啟邀請測試。

Leapility躍向:企業專家知識智能體
與通用agent不同的是,它專注于挖掘企業內部的隱形知識,做成專家agent,輔助企業決策。

當前有通用自主性agent和Agent workflow兩種范式。通用性agent還是chat形式,需要人類輸入,將專家經驗進行預訓練(成本高);另外一種是使用定制化工作流,但是對于業務專家來說,上手難度太高了,很難把企業內部的知識轉到agent,他們只懂業務,可不懂技術能不能做。要么是有專門做定制化工作流的服務商來承接這塊,要么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案。

Leapility提出了一個將經驗變成專家agent的解決方案,通過組織驅動,自動化的將專家經驗轉化為知識,以此來構建專家agent。
第一階段:自定義Agent資產
這會涉及到多模態的知識資產(語音、視頻、圖片、文檔等),通過Agentic Flow Editor將知識進行二次編輯,提取SOP。

第二階段:配置部署專家agents
預設先驗知識和sop的專家agent,更加智能。

第三階段:整個Flow
從圖中可以看到,以企業最佳實踐SOP(Agentic workflow)和組織基礎知識(knowledge base)構建的專家Agent,通過不斷的迭代優化、反饋閉環,Agent將會比通用性的更加智能。
RallySense:AI+體育運動APP
簡而言之:一款為網球愛好者設計的AI運動APP,有點像keep,自帶社交屬性。

產品特性如下,我自己感覺,它更多的是通過人體運動視頻,分析了各個指標的數據,還有單拍/雙拍這種模式的。

簡單提一下他們整個這么做的,僅供參考。

Modiva Studio:AI+Actuarial Engine平臺
這個產品比較垂類,是給北美裝修總包商做的AI ERP平臺,包含了設計、報價、解讀、客戶管理這種功能。
然后我仔細看了一下,其實是一個 AI+Actuarial Engine平臺,不是泛泛的“AI裝修”,而是聚焦保險理賠場景,用精算模型預測賠付額度與風險,提升報價通過率。

Viralt:AI 經紀人
Vira 是一款幫創作者一鍵生成媒體包、智能匹配品牌并追蹤商單進度的 AI 經紀人。

供給側(創作者)其實有五大痛點,一句話說清:
- 媒體包不會做——不會設計、缺數據、模板付費貴。
- 品牌匹配靠運氣——郵箱沉海、中介抽成高、優質deal輪不到自己。
- 報價談判缺行情——不知道同行價,怕報低吃虧、報高嚇跑品牌。
- 進度跟進太碎片——郵件/私信/Excel滿天飛,漏檔期、漏回款。
- 收入結構太單一——70%靠廣告,一旦停單立刻斷糧。

Vira=CRM+BI+Canva 的“創作者版 Salesforce”,把品牌合作全流程從 Excel 搬到云端。
Vira用免費“一鍵AI媒體包”切流量,把生成過程變成數據入口,再用GPT+協同過濾算法將品牌Brief與創作者標簽雙向打分推送高中標deal,AI Copilot實時拉取行情幫溢價談判,有別于傳統經紀公司的抽傭模式,Vira只按用量收取訂閱費,Deal儀表盤同步日歷回款節點降低30%漏單率,以散單數據滾大年框agency飛輪,形成“媒體包→匹配→談判→履約→抽傭”閉環,把離散品牌預算集中到自己手里。

JobWizard.ai
這個姐演講的時候非常牛,全程流利的美式英語沒停過,投資人點頭又點頭。

他們做的是一個求職copilot,幫助用戶改簡歷,投簡歷。
但是競爭很激烈,崗位申請流程太長了(少則一兩周,多則大半年,就被晾在人才池子里),機會是越來越少,不乏優秀人才。
為此,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根據不同的崗位JDx個人簡歷,自動匹配崗位,全面支持撰寫簡歷、求職信、推薦信、輔助面試等等。

目前他們已經在小紅書/抖音平臺,做了很多內容進行宣傳,用戶量非常多,增長迅速。

求職市場是非常剛需的市場,不過他們這個是主打海外的。

VidePPT

VibePPT是我的朋友@楊澤昊 自己手搓出來的一個逐頁生成的PPT生成工具,說起來這個,因為我當時也寫了一篇噴現在的AIPPT有多垃圾的文章,???我測了9款AI,只想問:所謂的Agent,到底把PPT變成了什么鬼東西???,他看到之后就鏈接到了,也是最早期的用戶。
其實經常用PPT的人,都能感受到,目前的AIPPT大部分是AI生成HTML(無法二次編輯,格式兼容問題,純娛樂,敢打賭90%的人不會拿AI生成的PPT去給老板匯報),要么是套模板比較死板。
在他看來,目前L1級別的AI-PPT生成完全是套模板,文字內容AI生成,比如WPSai,AIPPT這種;L2級別的AI-PPT是AI生成HTML,然后渲染到
VibePPT第一階段旨在做一個世界上第一個語義演示畫布,聽起來像吹牛逼,現階段差點意思,但是他本質是做傳媒廣告起家的,對UI美學這塊有天然的優勢,vibe coding能力強,很難想象這是他自己一個人手搓的。

路演現場,他慷慨激昂的喊出那句:下一階段,我們要做L4級別的AI-Native PPT,做最牛逼的產品,現場氣氛瞬時被調動起來了。

也很有意思,他的這個產品也斬獲了現場的獎項,目前也即將進入下一個擴張階段(你懂的),后面進度我也會持續跟進,maybe我將見證獨角獸的崛起。

Seede AI
SeedAI創始人longyi,碰巧在現場加了微信,非常年輕帥氣的創始人,也是主打UI設計的。
他的產品Seede ai,是一款AI驅動的設計工具,旨在讓創意工作變得簡單、快速、有趣。
體驗:https://seede.ai/?lang=zh
他是一個AI Native的設計工作空間,只需要描述你的想法,或者上傳文檔,seedeAI就可以幫助你生成專業級可交付的文檔,不僅僅是那種圖片,而是可拖拽、可編輯的實物。

我也去他們產品官網測了一下,目前支持長圖生成、海報、社媒圖文、PPT、知識卡片等等主流的信息流交互方式。

具體效果怎么樣呢,我把dongyi前兩天發的日報直接輸給他,出一份長圖。

可以看到,它可以根據輸入的文字,自動排版、調色、配圖。

相較于canva/office這種,AI賦能的seedeAI,利用畫布這種方式,為用戶創造專業級別可交付的AI產品。
BlissLotus
一個AI游戲化的神龕,在agent2025就瞟到這樣一個項目。
帶著一點玄學的神秘色彩,經過神龕加持的擺件/首飾,更多的是被寓意的福報、財運啊這種祝福。

再上一點儀式感,賽博積攢功德,這種受眾人群還蠻大的。。

還有將玄學x游戲化,比如求簽、開光、神龕加持等。

Mulan AI
第一直覺,想起花木蘭,主講人會不會也是一個女漢子?
Mulan AI是一個專門制作商用級別短視頻的內容創作工作流,能夠自動整合內容趨勢、用戶調研、平臺特征、爆款視頻結構等,可以直接生成視頻交付給客戶。

訪問:https://mulan.pro/,目前需要邀請碼,已經在跪求創始人了......

Finti
Finti是針對律師群體的一個法律合規AI助手,
對于律師來說,合規性文件處理是一個勞動密集、重復且成本高昂的過程,它不僅需要高昂的律師費用和大量的時間投入,而且容易出錯,效率低下。

解決方案通過實施一個人類與人工智能(AI)協作的混合模型,旨在解決合規性文件處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的問題。
這個模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內部團隊起草與審查:公司的總法律顧問(GCs)首先起草和審查合規性文件,與AI工具Finiti協作,以確保文件的初步合規性。
AI輔助升級:Finiti幫助GCs將文件升級,即在需要時將文件發送到外部律師事務所進行最終檢查,確保文件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數據積累與反饋:Finiti從律師事務所的反饋中積累數據,這些數據用于訓練和優化AI模型,以提高其處理合規性文件的能力。
AI替代外部律師:隨著AI模型的不斷學習和優化,Finiti最終能夠用自家的律師團隊替代外部律師事務所,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處理速度。
階段化實施:解決方案的實施分為幾個階段,從最小可行產品(MVP)開始,重點在于節省時間,然后是數據和升級層,利用產品使用數據來訓練AI,最終目標是實現對現有合規性處理流程的顛覆。

EchoFlow
這是一款AI語音用戶調研平臺,其實AI初創團隊面臨的一個痛點是:我的真實用戶在哪里,我應該怎么去觸達來改進我的產品。

它通過AI外聯觸達用戶,實時語音獲取真實反饋,完成用戶分層與洞察分析,為初創團隊的產品迭代提供依據。

目前是demo階段,但是我覺得這個思路比較好,可以針對不同產品的特征匹配不同的用戶群體,AI外聯這個國內有點騷擾電話的意思【狗頭】,國外比較通用的是發郵件,還是得看產品面向哪里。
Citely
號稱”全球首個FindSource+Verify"的學術AI工具。
Citely.ai是一個專門針對大模型幻覺內容做引文檢測和文獻溯源的工具,真實用戶全部來自于高校科研院所。
他們團隊25年在清華黑客松路演過,我專門截了一張圖。

大模型的幻覺,短時間內無法避免,如果不加以辨別,非常誤導用戶,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特別是在專業的科學研究領域,很多時候搜出來的參考文獻不存在,引用的內容在文獻里面不存在,甚至還有AI憑空捏造參考文獻的。。。
這個需求是真的非常剛需,目前我所知的,有一個做這方面的服務供應商:U深研,它是UniFuncs公司推出的沉浸式深度研究平臺,幫助用戶高效地進行復雜問題研究和知識探索。
給Vilinc佬打個廣告:

通過深度搜索技術,快速篩選海量信息,結合AI分析推理,挖掘數據背后規律。核心功能包括深度研究與報告生成、內容核查與糾錯、多模態信息整合等。

圖:U深研的可信度核查與糾錯

圖:Citely.ai的文獻溯源
不過,Citely.ai是專門做高校科研院所這塊的服務,面對的群體對文獻閱讀引文、驗證這塊比較剛需,兩者定位并不太一樣,但也不沖突。
Metapet 次元生物
很驚喜,現場見到了AI陪伴硬件的項目路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項目演講者現場吐槽說”為什么我們路演了很多次,就是沒有人投我們啊“,是啊,他們的項目也蠻有意思的。

他們這款產品是情感陪伴類的,他們收集了30+類型寵物的肢體語言樣本,以及100+寵物與人接觸時候的關鍵特征。

到產品介紹環節了,是一個帶有多個觸覺傳感器的毛絨陪伴產品,名字叫noono,當你去摸她的時候,它會搖頭,發出聲音,還有一個紅綠指示燈,它有社交功能,當兩個不同用戶的崽崽遇到一起,會互相發出信號。
你可能會問,只有這個萌寵,那我怎么鏈接到剛剛認識的人呢?

不用擔心,他們其實還有一個游戲應用APP,其實就跟養成類游戲一樣,每次與noono的觸摸互動,都會記錄在APP里面。
關于他們產品的介紹,我找他們CEO要了一份,貼在下面了。

寫在最后
AI應用的火苗正在冉冉升起。
現場很多00后創業的,不乏做出來驚艷的產品,像澤昊大二就開始創業,創業公司賺了1000萬,還有seedeAI創始人,也是00后,真的太牛逼了。
還有非常社牛的JobWizard.ai路演的姐,非常瀟灑自如、完全把控住現場的氣勢,這可能就是千禧年00后的蓬勃朝氣,不服就干,先干再說。
AI已經來了,沒有太多猶豫的時間。只要有了想法,就大膽去嘗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你最看好哪個項目?
本文轉載自??AIGC新知??,作者:絳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