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LLM到icepop: 一文讀懂大模型推理優化的技術全景圖
無論AI大模型的參數量達到多么驚人的萬億級別,其最終能否在產業界廣泛落地,關鍵取決于一個核心環節——推理(Inference)。推理,即模型在完成訓練后,實際對外提供服務的應用過程。其效率和成本,直接決定了AI應用的商業可行性。
2025年,我們見證了美團、螞蟻等巨頭相繼開源其高效推理模型,其背后是一系列推理優化技術的飛速演進。本文將系統性地梳理從2022年至今,大模型推理優化的技術全景圖,幫助開發者理解這場“降本增效”技術競賽的核心脈絡。
存儲優化的基石(2022-2024)
大模型推理面臨的最大瓶頸之一,是其對GPU顯存的巨大消耗,特別是用于存儲上下文信息的KV Cache。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系列存儲優化技術應運而生。
2022年,FlashAttention的出現是一個里程碑。它通過一種I/O感知的精確注意力算法,避免了在顯存中存儲完整的注意力矩陣,從計算層面大幅降低了顯存占用和訪問開銷。
2023年,vLLM項目提出的PagedAttention技術,則從顯存管理層面帶來了革命。它借鑒操作系統的分頁虛擬內存機制,允許KV Cache以非連續的方式存儲在顯存中,極大地減少了內存碎片,提升了顯存的利用率和并發處理能力。
與此同時,ZeRO-Inference等異構存儲技術,探索了將模型權重等不常用數據從昂貴的GPU顯存,“卸載”到CPU內存或SSD中,在需要時再流式傳輸回GPU。這些技術共同為在有限的硬件資源上運行越來越大的模型,奠定了基礎。
MoE架構的效率革命(2024-2025)
如果說存儲優化是在“節流”,那么混合專家(MoE)架構的興起,則是在“開源”的同時實現了更極致的“節流”。MoE從根本上改變了推理的計算范式。
其核心思想是將一個巨大的模型,拆分為眾多各有所長的“專家”網絡。在處理一個任務時,系統只會激活少數幾個最相關的“專家”,而其他大部分參數則保持“沉默”。
2025年9月開源的美團LongCat-Flash-Thinking,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總參數量高達5600億,但通過“零計算專家”等設計,平均激活參數僅為270億。同樣,螞蟻Ring-flash-2.0以1000億的總參數,實現了僅61億的激活參數。這種設計,使得模型能夠在保持極大規模知識儲備的同時,實現極低的單次推理成本和極高的速度。
強化學習訓練的最新突破(2025年9月)
推理優化的前沿,已不再滿足于對靜態模型的加速,而是開始攻克更復雜的動態學習模型的優化難題。強化學習(RL)是讓AI具備持續學習和決策能力的關鍵,但將其與MoE架構結合,一直面臨著訓練不穩定的世界級難題。
螞蟻Ring-flash-2.0搭載的獨創icepop算法,為此帶來了突破。它通過一種巧妙的梯度控制機制,成功解決了MoE模型在長思維鏈RL訓練中容易出現的“獎勵崩潰”問題。這是推理優化技術從“加速一個固定的模型”,向“加速一個能持續學習和進化的模型”演進的關鍵一步。

從FlashAttention的算子優化,到vLLM的顯存管理革新,再到MoE架構的范式轉變,以及icepop算法對RL訓練的突破,大模型推理優化技術正朝著“更省、更快、更智能”的方向飛速發展。理解這一技術全景圖,將幫助每一位開發者和架構師,在AI應用的浪潮中,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技術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