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提示詞:理解“上下文工程”的四個時代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興起,“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已成為一個廣為人知的術語。然而,一篇近期的學術論文指出,提示詞工程只是一個更廣泛、更根本學科的最新體現,即 “上下文工程” (Context Engineering)。
這篇題為《上下文工程 2.0:上下文工程的上下文》的論文提出,上下文工程并非智能體(Agent)時代的“近期創新”,而是與機器智能水平緊密相關、已演進超過20年的一門學科。
本文旨在基于該論文的框架,系統性地梳理上下文工程的演化路徑,以提供一個更深刻的視角來理解當前及未來的人機交互范式。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彌合認知鴻溝
論文指出,上下文工程的存在是為了彌合人類(碳基)智能與機器(硅基)智能之間的認知差距。
其核心挑戰被視為一個 “熵減” (entropy reduction) 過程。人類在交流時,依賴對方通過共享知識、情感線索和情景意識來推斷缺失的上下文。目前的機器尚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人類必須“預處理”上下文,將高熵(復雜、模糊)的意圖壓縮為機器可以理解的低熵(結構化、明確)表征。
隨著機器智能的提升,其處理上下文的能力增強,從而降低了人機交互的成本。這一演化過程被論文劃分為四個階段。
上下文工程的四個時代
該論文(見圖1) 將上下文工程的演進與機器的智能水平相對應,定義了從 1.0 到 4.0 的四個時代:
1. 時代 1.0:作為“翻譯”的上下文 (1990s-2020)
- 智能水平:原始計算 (Primitive Computation) /被動執行者(Passive Executor)。
- 交互范式:在這個時代,機器只能處理結構化輸入和簡單的環境線索。人類用戶必須扮演“意圖翻譯者”的角色,將復雜的意圖翻譯成機器能直接處理的預定義格式。
- 典型實踐:命令行界面(CLI)和圖形用戶界面(GUI)是這個時代的代表。用戶想“刪除文件”,必須將該意圖“翻譯”為一系列機器可懂的結構化操作(如:點擊、拖拽、選擇菜單)。
2. 時代 2.0:作為“指令”的上下文 (2020-至今)
- 智能水平:智能體中心智能 (Agent-Centric Intelligence) /主動代理人(Initiative Agent)。
- 交互范式:以 GPT-3 等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為標志,機器開始具備中等智能,能夠理解自然語言輸入并推斷某些隱含意圖。
- 典型實踐:這是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提示詞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檢索增強生成 (RAG)和工具調用 (Tool Calling)是 2.0 時代的核心實踐。人類的角色從“翻譯者”轉變為“指導者”,通過自然語言指令來引導機器。
3. 時代 3.0:作為“情景”的上下文 (未來)
- 智能水平:人類水平智能 (Human-Level Intelligence) /可靠協作者(Reliable Collaborator)。
- 交互范式:論文預測,在 3.0 時代,AI 系統將能像人類一樣感知和吸收高熵信息。
- 典型實踐:AI 將能夠理解完整的“情景” (Scenario),包括社交暗示、情緒狀態和豐富的環境動態。這將實現真正自然的人機協作,AI 成為能理解情景的“同行者”。
4. 時代 4.0:作為“世界”的上下文 (推測)
- 智能水平:超人智能 (Superhuman Intelligence) /體貼的大師(Considerate Master)。
- 交互范式:在這個推測性階段,人機關系可能發生反轉。機器對人類意圖的理解可能超越人類自己。
- 典型實踐:AI 將不再被動適應人類定義的世界,而是主動為人類構建新的上下文,揭示人類未曾明確表述的潛在需求。論文以 AI 在圍棋領域(如 AlphaGo)為職業棋手帶來“超人”策略為例,說明了這種可能性的雛形。
結論:演進的視角
上下文工程的演化,是一個機器智能不斷提升、人機交互成本隨之下降的過程。論文的框架(見圖3) 總結了這一模式:技術突破帶來上下文同化能力的激增,進而推動人機界面的革命,最終導致上下文工程的范式轉變。
將當前熱門的“提示詞工程”置于這一長達數十年的歷史演進中,有助于我們認識到:它只是人類為彌合人機認知鴻G)所做的最新努力(即 Era 2.0 的實踐),而非終點。
隨著機器智能繼續向 3.0 時代邁進,人類在上下文管理中的角色將逐漸從“明確指導”轉向“情景協作”,最終可能實現 AI 對人類意圖的深度理解與主動輔助。
原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10.26493v1??
本文轉載自??草臺AI??,作者:Ranger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