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天花板!開源大神神作:編輯器變身全公司員工可用的Office,絲滑堪比多人游戲!開源免費,近7萬星! 原創
編輯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真的假的!Coding編輯器已經可以演變成一家公司全員在用的Office了!
全球最快的編輯器,可以說把編輯器玩出了新高度!有些公司喜歡在辦公室貼標語,有些公司喜歡開會畫流程。
Zed 團隊的辦公方式別具一格:
所有人,每周一中午十二點,直接一起走進 Zed。
注意,不是走進某個會議室,是走進一份真實、可編輯的文檔。
我們每周一在Zed舉行的“全體員工”會議
Nathan 剛結束本周的公告,Morgan 正在講指標趨勢。我在一旁整理過去一周用戶給我們的反饋,其他同事在補充討論議題。與此同時,一堆光標在同一個文檔里跳來跳去,屏幕不斷被共享,語音隨時插入又自然退場。
而這一切——會議、記錄、討論、協同寫作——全都發生在 Zed 里。
這就是Zed每周慣例的 all-hands,一群工程師在同一張“數字辦公桌”上一起動手、一起聊天、一起敲鍵盤。
想展示功能?直接在 Zed 里共享屏幕。想說一句補充?插一條 note。想切到 Chrome?系統自動幫你切到屏幕共享,再切回來。
二三十個光標同步閃爍,誰在更新本周計劃,誰在補數據曲線,誰在提討論議題,在一個 Zed 編輯器里一目了然。
沒有 Zoom,沒有 Slack,沒有 Google Docs。整家公司就在編輯器里辦公。
震驚的是,這已經不是什么實驗性玩法,早已成為了 Zed 團隊每天的真實日常。
一個功能很常見的編程IDE,變成一個全公司的辦公協作軟件?
到底怎么做到的?小編這就帶大家看一下其中的奧秘。
先科普下:Zed 的發起人是大名鼎鼎的 Atom原作者 Nathan Sobo。離開 Atom 團隊后,他著手創立 Zed,目標是打造一款性能更高、協作更流暢的編輯器,底層用 Rust 構建。(現在Atom已經成為了歷史了,Github已經停止了支持。)
一、一個執念:協作不能是外掛
你可能會說,Coding 編輯器有協作功能,這并不新鮮。但問題就在這里。
據一名 Zed 的工程師在博客上爆料了這家公司刻在基因里的執念。
Zed 的協作能力,一開始就跟其他家不同。壓根就不是“要做一個功能”,而是當成了一種執念:
遠程協作必須順滑到像兩個人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打字。
對于這種執念的來源,來自于創始人的情有獨鐘。
Zed 創始人 Nathan 最早在 Pivotal Labs 做 pair programming 時,體驗過那種“我敲一句、你立刻接下一句”的快感。但遠程工具始終給不了這種感覺。
后來在 Atom 上做了 Teletype,雖然能協作,但體驗仍然被性能限制在天花板下。
要做真正自然的協作,靠插件不行,一定要從底層重來。
于是有了 Rust,有了 gpui,有了 Zed。
這是 Zed 可以做到的原因:整個團隊從最開始就追求協作的極度流暢。
“我們從零開始設計 Zed,使其具有協作性——它不是一項附加服務,也不是事后考慮的產物。”
二、其他編輯器的協作為何“不夠用”?
你可能也體驗過 ——現在幾乎所有編輯器都號稱支持多人協作,但用起來往往是這樣:
先找插件、再貼鏈接、再裝擴展、再對權限
兩三個人編輯還好,四五個人就開始卡
最后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地默默打開 Zoom,開啟屏幕共享
你看,協作功能“存在”,但沒有人愿意天天用。它不自然、不順、不敢依賴。
設置過程繁瑣不堪,令人厭煩;每次想要分享內容,通常都需要安裝擴展程序,并將鏈接粘貼到終端或編輯器中。多人同時編輯的內容無法完美合并,隨著協作人數的增加,性能會迅速下降;最糟糕的是,你最終往往還是得通過 Slack 或 Zoom 來共享屏幕。
三、Zed 虛擬辦公室一覽
而 Zed 的目標很簡單:讓協作成為你默認的工作方式。先來看看這個虛擬辦公室究竟什么樣子?
合作概述
1.點擊狀態欄中的人員圖標即可打開協作面板,并且在通過 GitHub 身份驗證流程登錄后即可訪問。
2.該區域包含稱為“頻道”的虛擬房間,這些房間按層級結構組織。
3.點擊按鈕即可創建頂級頻道+。右鍵單擊現有頻道并選擇相應New Subchannel選項,即可創建嵌套子頻道。
4.GitHub頭像顯示了用戶所在的頻道。點擊頻道名稱即可加入。
5.點擊文檔圖標即可訪問其“頻道備注”,該備注作為與頻道關聯的元數據。
6.進入頻道后,通過麥克風圖標靜音/取消靜音。
7.允許他人查看您的屏幕。
8.頻道與項目無關。項目可通過標題欄中的按鈕自愿分享到頻道。頻道可以是公開的(??)或僅限特定成員訪問的(#??),并包含權限系統,包括、和角色。
9.點擊標題欄中的頭像即可關注隊友。如果您關注的隊友正在共享屏幕,Zed 會自動在您的 Zed 實例中跟隨他們的光標,或跟隨他們的屏幕共享,具體取決于他們當前是專注于 Zed 還是其他應用程序。
四、Zed 為什么這么絲滑?就像一場多人游戲
光有執念還不夠,Zed 底層采用了特別好的數據結構:CRDT(無沖突復制數據類型),來保證多人協作服務中卡頓、中斷、頻繁移動光標的問題。
我們以CRDT作為核心數據結構,確保屬性無沖突且最終一致,所有人的更改都能無縫合并并最終收斂到同一狀態。
每一個人的編輯都能自然合并,不搶光標、不沖突、不反復回退。
圖片
同時,該架構提供低延遲,無論同事身處同一辦公室還是遠隔重洋,都能保持流暢的性能,無論是結對編程還是群體編程。
更關鍵的是——你進入協作狀態根本不需要準備:
- GitHub 登錄即進入
- 頻道就是會議室
- 語音、跟隨、屏幕共享都內置
- 你切到瀏覽器?它自動切到你的屏幕給別人看
- 你回到編輯器?視圖自動切回來跟隨你的光標
你甚至會忘記自己正在“多人協作”。而內部人員則解釋道,這絕對不是為了宣傳,因為自己辦公的確需要夠絲滑。
我們這么做不是為了“宣傳亮點”。是因為整家公司每天都靠這個辦公,不順暢根本沒人受得了。
五、公司內部都怎么用?
打開 Zed 左側的協作面板,原來大家習慣的“文件樹”,變身成了一家正在運轉的公司,準確說是一家公司的各個頻道樹。
內部人員透露,每一個小的協作小組都有自己的虛擬辦公室,并表示每一個協作小組的頻道樹都是公司 Zed Industries 頻道樹的一小部分。
隨著公司的發展,Zed 的頻道樹結構經歷了多次迭代,但如今的結構足夠靈活,可以適應多種協作方式。
頻道樹結構用于:全公司級的討論、參與項目、個人專注頻道。
1.公司級空間:
- this-week:大家寫本周計劃
圖片
- retro:每 6 周一次集體復盤

- demos:周五的展示時間,是公司最開心的一小時
這些,都沒有 PPT,沒有主持稿,一切真實發生在文檔里。
此外,這個下面設有一些通用會議室,用于不適合其他地方且不需要專用空間的臨時會議。

2.項目空間:Zed 的“戰情室”
這是圍繞特定項目構建頻道和團隊,大部分協作都在這里進行。項目通常會整合大型計劃所需的多個功能,比如:Git 1.0、Edit Predictions v2、DeltaDB、Cloud……
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頻道樹,里面放著:
- 本階段目標
- 任務狀態
- GitHub issues 和 project board
- 討論記錄
- 分頻道(比如專門討論 merge conflict UI)
走進頻道,就像進入一間帶白板、帶任務墻、帶歷史記錄的戰情室。
每一次項目加速推進,基本都發生在這里。
git 1.0 頻道及其子頻道
值得注意的是,內部人員介紹,并非所有基于項目的頻道都專注于正在添加到 Zed 的功能;許多頻道的存在是為了支持非開發工作,例如市場營銷、社區和指標。
3.個人頻道:屬于每個人的“數字工位”
在 people 頻道下,每個人都為自己建了一個小房間。
我們的人員頻道
誰在自己頻道里,通常意味著 TA 正在深度工作;但你如果有問題,也能直接“走進去”問一句。
這篇博客的初稿,就是在作者自己的 blog 子頻道里寫出來的。
細心的觀察者可能會注意到,在上面的截圖中,這些頻道旁邊沒有頭像。這些頻道空著并不罕見,因為團隊通常更喜歡盡可能地進行協作!
Zed 給每個人的不是“自由”或“約束”,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設定:你可以專注,但你也處在一個真實團隊里。
整體看下來,Zed 這套虛擬辦公室可以說相當成熟了,堪比承擔了實體辦公室的工作。
開辟了三級空間用于集體協作,又構建了信息流樹,以支持公司高效運營的工作流程。更關鍵的是,人員可以根據團隊的實際需求進行靈活調整。
六、協作,還只是 Zed 的序章
據悉,Zed 現在的協作仍是 alpha 版,但團隊已經能用它運營整家公司。
- 信息天然串聯,不需要翻 Slack
- 討論直接發生在代碼附近,不跳場景
- 項目進展透明
- 多人一起寫代碼變成默認方式
統統可以放在一個編輯器中完成。那么,下一步會是什么呢?
Zed團隊的計劃是:將未來的開發改造成持續流動的對話流。
未來的開發不應該是一次次孤立的“代碼提交”,而是一條持續流動的對話流。
每一次討論、編輯和見解都將與不斷演進的代碼保持關聯,團隊成員和 AI 代理都可以訪問這些內容。
七、近7萬星,開源免費!
近年來,Zed在開發者群體中呼聲大漲。看完今天它的理念和實際效果,小編愈發感覺一款革命式的編輯器即將誕生了。
打造革命性的產品需要耐心的打磨,不是一蹴而就的。Zed也是如此。
“過去幾年我們不得不停下協作開發,先補調試器、補 Windows、補 Git、補 AI。但現在基礎鋪好了,我們要回到最初的愿景:打造全球最強的多人軟件開發工具。”
當然,優秀的產品,往往都是開源免費的。(已經69.7k stars了!)這里為大家奉上地址。
圖片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zed-industries/zed/tree/main/crates/collab??
大家甚至可以隨時走進Zed那棵頻道樹里,去參觀內部團隊是“怎樣在 Zed 里構建 Zed”的。
Zed,不愧是一款面向未來的理想編輯器,不,理想的Office!
參考鏈接:??https://zed.dev/blog/zed-is-our-office??
本文轉載自??51CTO技術棧??,作者:云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