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商用IPv6 骨干網改造已完成三分之二
4月9日上午消息,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副總經理劉伴和8日表示,公司計劃于2012年推出IPv6商用服務,而其IPv6的推進策略是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業務推送,來帶動用戶向IPv6網絡的遷移。
同時他還指出,IPv4向IPv6的過渡周期較長,中華電信的網絡改造采取了漸進的方式,目前雙棧設備已占骨干網的三分之二,預計將在2012年完成改造。
中華電信為臺灣地區***電信運營商,據C114了解,其2009年全年凈利潤為437.2億新臺幣(C114注:按財報發布時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93.95億元),全年營收1840.3億新臺幣(395.48億元)(http://www.c114.net/news/123/a475095.html)。
中華電信:持續業務推送帶動用戶向IPv6遷移
劉伴和在“2010年全球IPv6下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 期間接受C114專訪時稱,中華電信的IPv6商用時間表在2008年5月即已確定,當時公司發布了白皮書,預計于2012年推出IPv6商用服務。
據他介紹,臺灣的IPv6進程主要由“政府”推動,中華電信從運營商的角度是先做好準備:“實際上在標準制定的時候我們就有關注,很早就做了商用測試,并承建了政府的GSN下一代互聯網項目。”
“‘政府’走的步伐很大,他們也知道IPv4地址很快就會枯竭,我們做的項目有1到2億新臺幣的預算,IPv4向IPv6的遷移速度也非常快。”他舉例稱,臺灣中小學已有5萬個基于IPv6的IP電話號碼。
就中華電信自身而言,希望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業務推送,來帶動用戶向IPv6網絡的遷移。
“我們現在有個服務叫‘千里眼’,客戶家中安裝攝像頭、引到云端,不管從電腦還是手機都可以看到。希望今年能發展到5萬個用戶——臺灣市場比較小。”劉伴和告訴C114,“此外我們有一個基于IPv6的節能服務,比如在室內安裝溫度傳感器、智能電表,可以讓用戶通過電腦自己控制,或我們來幫助管理。”
“這樣一步步推,我們可能會是臺灣***家大量應用IPv6的運營商。”他對中華電信的IPv6商用前景充滿信心。
IPv4向IPv6過渡周期長 雙棧設備已占骨干網三分之二
對于IPv4向IPv6的過渡周期,劉伴和表示將相當長,“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全部轉換過來”。他指出,整個演進進程需要產業鏈共同來推進,而這正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客戶端、終端設備方面,臺灣的電腦比較便宜,一般用戶3、4年就會更換一臺,他認為在4到5年就可以實現向IPv6的遷移。“政府”和學術的網絡改造會更快一些。
而主要的障礙來自內容提供商:“對他們來說上IPv6沒有推動力,需要想出辦法。”
同時據他透露,雙棧設備目前已經占到了中華電信骨干網的三分之二,預計將在2012年完成改造。
“向IPv6的過渡是個漸進的過程,我們的網絡改造方法也是漸進的。在原有設備需要淘汰時,更換的新設備就是支持雙棧的,這樣既可以滿足推IPv6的需要,又保證了前期投資,比較劃算。”
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副總經理劉伴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