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企業:基礎設施及應用變遷
商業世界正處于巨大的轉變之中,這種轉變源自于多種力量--技術力量、經濟力量以及社會力量。
面對這種轉變,企業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效地收集和管理信息,企業各級部門的決定也應更具確定性和及時性,同時,企業還應確保信息技術像移動手機一樣易于使用和易于訪問。這種轉變的需求既針對政府機構也針對非營利組織。對于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企業而言,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計算了。
這種轉變的驅動力是不可抗拒的。數字智能正通過無處不在的儀器設備和全球互聯網被注入到世界的物理系統,從而導致了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極具上升。
幸運的是,隨著先進分析能力和超級計算能力的迅速發展,我們現在已經逐漸能夠檢測數據模式和分析大量實時數據。對這些新數據的分析使我們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行業甚至社會的運作方式。
更多障礙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系統和社會制度的日益連通,業務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智能電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以前電網只是單純地將電力傳送給消費者,而現在電網已經逐漸成為協調各種設備和資源(包括替換性能源、電動汽車、消費者所產生的能源、以及自我調節式家電等)的大型復雜網絡。毫無疑問,這個復雜的系統轉變了電網與消費者的關系。
另一個挑戰是:業務的步伐已經加快了。面對新一代年輕人對互聯網的期望、信息的快速傳播、社交網絡上的各種評論、新市場的出現以及加劇的競爭,企業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贏家和輸家
為了在這種環境中求得發展,企業必須收集更多更好的信息,并立即采取適當措施來充分挖掘信息的價值。也就是說,只有掌握這種技巧的企業、政府和社會團體才能取得最終勝利,否則只有失敗。
這種轉變意味著企業必須重新調整他們的計算系統來適應環境。雖然,智能設備的普及為企業創造新的業務模式和突破現有服務帶來了契機。但同時,這種智能設備的普及也使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成本、復雜性和風險急劇增加。
幸運的是,技術的進步和IT服務消費方式將幫助企業順利完成過渡:新一代分析工具使企業能夠處理大量信息和執行數據分析,甚至能準確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情況;新的服務交付機制(例如云計算)將幫助企業更方便更快捷地將信息傳送給用戶。
脫節
企業領導從他們的IT總監以及首席信息官口中聽說了這些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的呼聲將會越來越高,據估計,全球1000家公司中將有70%的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數據中心來滿足未來需求,對于規模較小的公司,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但現在的問題是,計算基礎設施并沒有改善,無法處理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數據中心和計算基礎設施的運作成本太高,計算資源和電源的使用效率底下,并且過于復雜,部分原因在于各種機器和軟件程序雖然經常占據相同的物理空間,卻仍然無法很好地整合。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計算基礎設施無法向企業領導和員工及時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和功能。
也就是說,企業需求及其計算基礎設施之間存在脫節,很多企業面臨著IT復雜性和低效率的危機,并且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
面對現在復雜計算的現狀,企業領導人的首要目標是管理復雜性、降低成本,以及使企業更好的了解新信息資源。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技術生產者和消費者需要遵循幾個原則。
三個原則
首先,隨著業務的迅速發展,計算系統必須以滿足新任務需求為必要條件來部署。
第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新數據的不斷產生,企業應該從整體角度來管理這種技術和數據的多樣性。
最后,由于業務需要速度和便利性,所以計算服務應以使其易于訪問易于使用的方式來交付。
因此,企業應該使用適合業務、更易于管理和易于使用的技術。這是打造一個更成功的企業的三個核心原則。
不管數據中心是屬于企業還是政府機構,由外包商經營還是由云計算服務供應商運行,這個未來計算的愿景適用于所有企業或機構。
平衡集權和個人化
上述三個原則的共同主題就是分享。在計算初期,一切都是在原始數據中心集中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玻璃屋”,由幾個技術專家嚴格控制。自那以后,計算開始逐漸走向民主化,將越來越多的權力交到個人手中,讓技術更容易使用。
但慢慢的,將權力授予給個人以及個體業務單位逐漸發展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用的計算資源。這種情況下,非常難以管理,而且成本很高。
這個時候,企業需要一種新的計算方式,既保證共享資源,而同時向人們提供與其本職工作相關的信息和工具,無論他們身處何處,選擇何種設備。
不要將未來數據中心想象成不同類型的機器和軟件組成的陣列,也不是包含處理器、內存、存儲、網絡和所有相關網絡及服務的單獨的計算系統。從概念和運作上來看,它肯定是一個大型機器。
在這些數據中心中,IT組件能夠很好地組合和配合來完成特定類型的任務。我們能夠集中管理整個系統資源,利用共享資源來提高使用效率。最終,這個系統會變得更具自我意識,幾乎像人類大腦一樣,能夠了解自身的能力,找出完成具體任務的最好方式,并隨著需求的變化或者出現的問題來做出轉變。
數據流
這種靈活性特別重要,因為現在,沒有哪個公司是一座孤島,他們的數據中心也不是。企業慢慢開始與其他公司、政府和大學共享數據以及協作。他們從各種來源收集信息,包括各種傳感器、移動設備和消費者。他們逐漸將內部計算功能與個人提供的服務融合,并且他們將更加積極地參與社交網絡世界。
數據中心已經不再僅僅管理企業控制的事物。未來的計算設施將更加強大、更加聰明和更具能源效率,同時,它無疑也會成為一個廣泛的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和計算能力的網絡的節點,而這個網絡遠遠超出了單個企業的范疇。
事實上,我們不應該認為未來數據中心是一個物理實體,而應該是一個虛擬功能。“玻璃屋”的概念已經被粉碎了。數據中心將作為一個協調系統,負責整合、監控和管理企業所有的數字化設備和操作,包括從監控服務器、電話、電腦到管理建筑的安防系統等。對于特定行業而言,這意味著管理信號發射塔、水管等。
在企業開始轉變他們使用計算的方式時,他們首先必須讓他們的技術環境井然有序。為此,企業有必要采取行業標準,因為對于不斷接收的新數據形式、新分析方法和新設備,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他們還需要加強鞏固數據中心的地理位置,并使用虛擬軟件來提高服務器和網絡存儲設備的容量利用率。
企業也應該開始從不同的視角來考慮安全問題:考慮如何處理新的實時信息資源、機構之間的互相聯系、人們連接網絡的所有方式等。在一開始,安全性就應該植入計算機、軟件和管理系統,而不是以后再增加。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