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繼出臺光纖入戶標準 護航寬帶提速
隨著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啟動,光進銅退、光纖入戶等已經成為運營商推動寬帶提速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寬帶提速過程中,運營商不得不面對光纖入戶難的現實問題。呼吁光纖入戶強制性標準的出臺已經成為運營商在寬帶提速過程中的迫切愿景。
如今,這一愿景正在逐步得以實現,上海、四川、廣州等地政府相繼出臺光纖入戶標準,為地方寬帶提速打開了新的通道。而這一舉措所帶來的樣板效應,或將推動光纖入戶全國性標準的出臺。
光纖入戶難成寬帶提速最大障礙
今年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正式啟動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工程提出,2012年增強寬帶接入能力,新增FTTH覆蓋家庭超過3500萬戶,并提升我國固定寬帶用戶的接入速率,使用4M及以上寬帶接入產品的用戶超過50%的目標。
然而,在運營商推動光纖入戶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諸多難題已經阻礙了運營商的推進步伐。
首先,由于光纖入戶,需要使用專用設備實現光電轉換和數字調制解調,這類設備需要穩定的電源保證其正常運轉。盡管在一些大的城市,停電現象不會頻繁發生,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在用電高峰階段,電源供電如何保障仍是不小的問題。
其次,光纖入戶采用專享接入線路的方式,能夠提供高達百兆的接入速率。盡管這給用戶帶來了極好的寬帶接入體驗,但同時,光纖入戶會因住戶家中的具體環境,或多或少會需要進行施工,以進行線路的更換或者鋪設。用戶必然擔心是否破會墻體建筑與室內裝修等問題。
對于這一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尚冰此前曾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已要求電信企業規范施工,為用戶妥善解決設備安裝使用過程中的疑惑與問題,增強用戶的接受程度。
實際上,在光纖入戶工程中,上述問題并非最大難題。對于運營商而言,來自小區物業的阻擾與高昂的進駐費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電信集團副總工程師靳東斌表示,當前光纖寬帶網絡建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入戶施工改造難、應用內容拉動不足、缺乏光纖駐地網強制規范等。但擺在首位的,政府要盡快出臺光纖駐地網強制規范,將光纖網絡設施比照水電氣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運營商光纖寬帶接入“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二十米”的難度。
對此,在寬帶普及提升工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明確提出,今年將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地方政府共同研究解決辦法,要改變“坐地要價”、“遇關設卡”的情況,保障用戶通信暢通安全和寬帶自主選擇權。“我們在新小區當中要有相關的政策,在改造的舊小區當中,我們也需要有政策,有的需要和小區物業等的主管部門共同協調解決。”尚冰說。
光纖入戶強制性標準相繼出臺
面對全國性的寬帶提速運動,地方政府也開始推出相關政策,推進光纖入戶的實施。近日,四川省發布了《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并被批準為四川省工程建設強制性地方標準,該規范將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涉及住宅通信光纖入戶的強制性地方標準。根據《規范》要求,我省“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采用光纖入戶方式建設時,應納入建筑的統一規劃中,并與住宅建筑同步建設”,同時還要求我省“縣級及以上城鎮住宅建筑的通信配套應采用光纖入戶(FTTH)建設方式”。此外,《規范》還對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FTTH)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做了相關要求和規定。
《規范》的出臺標志著四川省在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方面有了可執行的強制性標準,將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光網四川”發展,助力西部信息網絡樞紐建設。
無獨有偶,此前不久,廣州市也出臺了《光纖到戶建設規范》,明確規定了新建住宅樓應預留至少兩家運營商的建設面積。在一定程度上將幫助運營商解決當下光纖到戶,基站進小區難的問題。
實際上,在推進光纖入戶地方標準實施上,上海是國內起步最早的城市。早在2011年6月,上海市通信行業協會秘書長季褆就曾透露,在智慧城市、城市光網的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上海市政府將推出光纖入戶的住宅建設配套的強制性標準。
同年9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創新網絡入戶運營模式,成立上海市建筑通信網絡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統一協調運營網絡入戶前的“最后一公里”爭端,讓各家網絡運營商有機會在小區網絡接入上實現公平競爭。
無論是四川、廣州,亦或是上海,在推進光纖入戶過程中都扮演者同樣的推動者重要角色,而在模式上,兩者均為為光纖入戶探尋適合本地發展的合適路徑。而這種路徑的探尋,無疑將為全國其他城市與地區提供借鑒,有力推動寬帶提速全國性的規模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