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黑客攻擊主要利用軟件本身漏洞
企業信息安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時代黑客的攻擊方式是不一樣的:
從最初的猜密碼,暴力破解密碼,e-mail炸彈,到基于DNS、基于TCP-IP協議的攻擊等,到后來的木馬、蠕蟲、最近幾年大家所熟知的SQL 注入,跨站等基于應用軟件的攻擊等。
我們還可以看出,黑客攻擊方式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逐漸地從攻擊網絡,攻擊主機到攻擊應用軟件,攻擊客戶端。
再來看看我們的安全防御體系。我們的企業中正在使用的是什么?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安全防護體系主要就是在網絡上、主機上進行“加層”。加防火墻,加IPS,IDS,等等,這種安全防護體系是完全集中在網絡和邊界上,在以前很有用,但現在,這種安全防護體系是很不完整的,不能夠完全防止黑客攻擊。
因為現在的企業軟件應用的架構,已經打破了我們這些保護層。現在的應用系統一般都是B/S架構。
這種新的應用軟件架構一方面給我們的業務和使用帶來了方便,工作/交流/溝通變得十分高效的同時。另一方面,這種架構也給我們的應用安全帶來隱患。
用戶可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訪問和使用。我們的傳統的,基于網絡的防護層被打破。HTTP 80、HTTPS 443端口是不可以封閉的。那是用戶使用的端口。
而那些黑客或者說攻擊者,就是來自應用系統的用戶,他們利用這些打開的端口,對這些應用系統,輸入非法的攻擊數據,對系統進行攻擊。如果應用系統不夠健壯不夠安全,這些數據進入系統,建立聯接,而且達到對私密信息,如數據庫的入侵,偷取,破壞等目的。
攻擊者經常利用的手段或者說是應用系統漏洞就是SQL 注入,緩沖區溢出,系統信息泄露,等等。
而他們的成功率高嗎?這里IDC的統計數據說:至少75%的企業被成功地攻擊過。而據CERT報告:受攻擊的企業中55%攻擊來自內部人員。
當然,漏洞不止這幾種,黑客可利用的漏洞還有很多。
總結一下,我們剛才講過一方面黑客的攻擊已經轉到應用軟件上來了,而軟件本身的漏洞又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我們的防御方式還是基于網絡的防御,很不完整不能滿足現在的安全需求。據NIST統計,92%的漏洞是來自應用系統,而不是網絡。
那軟件安全漏洞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們總結:如今的黑客攻擊主要利用軟件本身的安全漏洞,這些漏洞是由不良的軟件架構和不安全的編碼產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