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秩序的壁壘正在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出海的暗礁
一個星期內,小米和一加——兩家近年崛起速度最快的現象級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先后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被判印度境內禁售。此前,兩家公司都明確表示了對印度市場的興趣,且已取得不錯的初戰成果。
這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小米和一加,以 及聲名鵲起的華為旗下“榮耀”系列,有著近年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迅速崛起的典型特征:超越常規速度的高增長,快速聚集的粉絲效應,極度扁平的銷售渠道,接近完美的性價比黃金平衡,國際范圍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而印度市場也具備一系列高度“可開采”特征:人口紅利,功能型手機向智能手機的快速 遷徙剛剛開始,第一撥智能手機“ 換機潮”正在席卷,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的想象力,3G帶寬逐漸普及,消費者普遍對價格敏感……所以,中國快速崛起的一代新智能手機玩家,沒理由不殺進 印度。如果僅站在公平市場競爭的原則上看,無論從市場契合度到以往的新興市場運營經驗看,印度市場都理應是中國智能手機新玩家們的。
不是這樣么?9月初,小米在印度舉行發布會,聯合印度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發售紅米系列手機,3個多月預定量超過了50萬部;近期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已攀升至每周15萬部,小米甚至樂觀地準備在2015年初的某個時間點宣布在印度100萬部的銷售里程碑。12月初,一加聯合亞馬遜在新德里舉行發布會,進入印度市場,當日官網預定量超過20萬部。有人預測,以印度智能手機目前的出貨量推算,小米分走了至少5%的市場份額。同樣以此推算,從預定量上看,一加能分走印度當地智能手機2-4%不等的市場份額。
于是,禁售的判決相繼來了:12月初,先是小米被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判決因愛立信起訴小米侵犯其專利而暫停在印度銷售,12月16日,因高通奧援,采用高通SoC的小米設備得以在印度繼續銷售,不受 禁令影響,直到愛立信訴小米案的下一個聆訊日——2015年2月5日。對待一加,德里高等法院接受了印度手機廠商Micromax的上訴請求,宣布禁止一加手機在印度從事市場營銷、銷售等任何工作。理由是一加手機違背了Micromax與Cyanogenmod(以下簡稱CM)獨家簽訂的系統授權協議,私自出售搭載CM系統的一加手機,而此前CM一直是一加在全球范圍的操作系統合作伙伴。
前后兩個禁令,來自同一家印度地方高等法院。原因各有不同,單純地揣測動機是一件無聊的事,但你還是可以找到這兩個禁令背后相似的邏輯:
對小米來說,它殺入印度市場最直接的殺手锏是 扁平銷售渠道和“黃金性價比”的產品,紅米1/1S在印度當地的售價低于市場上任何一款配置接近的智能手機;而愛立信訴小米侵權的核心恰恰是通訊技術標準 關鍵專利——也即上游3G/4G通訊技術芯片解決方案的部分,該部分專利將直接影響每一部手機的成本,而成本勢必影響定價;盡管小米目前在印度仍能銷售采 用高通芯片解決方案的設備,但更“便宜”的解決方案顯然是MTK的方案,而這恰恰是這次被禁的關鍵部分。而最終小米如果不得不對愛立信支付動輒數十億美元 的專利費,這對小米整個在印度的戰略甚至定價勢必都會產生深遠的影 響。
再看一加,在海外市場與CM定制的操作系統是 一加的一大亮點,也深受各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歡迎,但這次印度本土手機廠商Micromax訴一加違反排他性協議的要害就在CM操作系統上。盡管一加官方聲 明一加與CM的全球合作協議并未排除中國大陸之外的任何一個單一市場,但如果最終一加不得不在印度銷售其它操作系統(比如Android原生操作系統或其 它定制ROM)的話,很明顯它將失去其在全球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優勢。
所以事實很清楚了:無論是以專利侵權之名還是違反排他性合作協議之名,中國新興智能手機玩家們在印度被觸及的都是它們競爭力最核心的部分——印度本土監管者正在打這些中國玩家的七寸。
而事實上每一個玩家都有自己的七寸——在那個傳統的被復雜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過度保護的舊秩序主宰的市場,以及被各式靠“獨家排他授權”過度包裝和設置了重重法律陷阱的合作關系中,那些被排除在這些游戲規則和繁復關系之外的新玩家,在這方面的“七寸”尤其顯眼。這 些新玩家被愛立信、諾基亞甚至Micromax們找到“七寸”抓住不放拼命死打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們缺乏道德意識和商業倫理,而是因為它們太年輕、太無 畏,太專注于產品、運營和擴張這些看起來更好玩更有野心的事,而對舊秩序中那些會時刻影響和干涉它們野心的層出不窮的招數,無所適從,更缺乏預警的意識和 經驗。
我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小米是智能手機這個 領域少見的缺乏專利和知識產權軍火庫彈藥武裝的企業,一年之內迅速崛起的一加,也或多或少對這些專利保護和排他性協議保護背后的法律陷阱,缺乏足夠的應對 經驗。盡管小米的一些人士私下里對我說過他們在過去兩年內申請了數千項國際范圍的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也計劃在專利交叉授權領域有所動作。但國際專利的申 請與通過有一個相當漫長的時間窗口,在這個窗口期內,小米與其它被專利保護得很少甚至過度保護的玩家展開的專利戰,只能是肉搏戰。
再看愛立信,它總是“恰到好處”地出現在任 何一個需要它出現的專利戰戰場。2012年下半年,在三星智能手機席卷美國的時候,愛立信突然在美國起訴三星侵犯其專利,要求法院全面在美國禁售三星智能 設備,這一禁令曾局部生效,對三星在美拓展產生過嚴重影響,直至2014年初,愛立信才與三星簽訂新的交叉授權協議,而此時三星自身開始面臨更多的結構性 問題。美國市場對三星來說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它在那里遭遇了愛立信的專利狙擊,得益的是包括摩托羅拉和蘋果在內的本土公司;這次,在小米最重要的海 外市場之一——印度,愛立信再度以專利侵權之名出手了,得益的又該是它的哪個伙伴呢?
專利與排他授權對于新興的玩家來說,是必須盡快掌握的軍火和護城河;而對那些舊秩序的主宰者來說,就是阻遏新興玩家快速崛起的大刀與長矛,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基石和最后的避難所。專利授權與排他協議背后無關商業道德,只關于商業利益以及攻與守的博弈。而某種程度上,當愛立信、Micromax和印度德里高級法院們對小米和一加們采取新的手段為其設置壁壘的時候,我們覺得小米和一加們的處境,與那些被美國、中國、印度和其它地方的監管機構極力圍剿與限制的Uber、易到和滴滴快的們,并無不同。
小米和一加們不能無視這場漫長而令人絕望的 專利戰與知識產權戰。但也許Google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和舊秩序的破壞者,它早年因為缺少移動通訊技術領域的專利,在歐洲和美國本 土遭遇各種起訴與限制,直至收購了摩托羅拉獲取了大量移動通訊專利?,F在至少它能做到一點,就是面對各種類型和嘴臉的市場自由競爭壁壘建立者和保護者的時 候,可以拿起武器,和它們斗。
對,在印度,拿起武器,和它們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