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正式成立
上海,2017年4月26日 —— 近日,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OpenFog聯盟)在大中華地區的正式落地。由該聯盟承辦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物聯網大會霧計算分論壇于今日隆重舉行,論壇吸引了眾多企業高層、行業精英和技術專家的積極參與,該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聯盟在大中華區的行業影響力。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的成立與不斷發展將有力促進前沿技術交流,加速實現國際主流物聯網技術與國內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動物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產業化進程,全面開啟與國際接軌的物聯網產業新生態。
面對物聯網、5G和人工智能應用發展所帶來的帶寬、延遲和通信方面的挑戰,基于對霧計算廣闊前景的敏銳洞察,ARM、思科、戴爾、英特爾、微軟和普林斯頓大學于2015年11月率先在北美建立了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OpenFog聯盟)。該聯盟由物聯網領域的眾多領軍者聯合組成,匯聚了來自超過55家企業和高校的幾百位行業***及學術精英。OpenFog參考架構作為一個高級別指導方針,將推動霧計算行業標準的形成。目前,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正在和IEEE等標準開發組織合作提出嚴格的用戶、功能和架構需求,以及詳盡的應用程序接口(API)和性能標準,以指導實施可互操作的設計。該聯盟旨在基于開放標準技術創建一個框架,將有效的、可靠的網絡和智能終端,與云、終端和服務之間的可識別的、安全的信息流結合在一起,通過奠定開放式架構和分享核心技術等多項舉措,加速霧計算的推廣和商用進程。
“霧計算”這一概念由思科首創。有別于云計算,霧計算所采取的架構更分散、更接近網絡邊緣。霧計算可利用靠近終端的設備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對于物聯網龐大的信息量傳送至云計算中心時引發的占用帶寬過多或負載過重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改善。通過將計算、通信、控制和存儲資源與服務,分配給離用戶或數據源最近的設備和系統,霧計算可以幫助實現云能力的延伸和拓展,從而提供統一的端到端云+霧平臺、服務和應用。利用開放的標準方法,OpenFog架構將云端的無縫智能與物聯網終端聯合在一起,從傳統封閉式系統以及依賴云計算的模型,進化成為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型。
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主席,思科全球戰略發展部資深總監Helder Antunes表示:“物聯網互連、機器與機器的通信、實時計算需求和聯網設備需求正驅動霧計算市場不斷發展。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的成立是中國霧計算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霧計算邁入全新階段。聯盟將有效聚合行業資源及技術能量,推動中國產學研各界在霧計算等物聯網領域實現合作共贏,促進多元化物聯網技術應用普及和產業發展,充分釋放霧計算的***潛力,合力構建中國物聯網產業新生態。”
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主席,思科全球戰略發展部資深總監Helder Antunes進行精彩演講
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創始人,思科全球杰出工程師張濤表示:“霧計算是面向未來的下一代物聯網技術。霧計算在高效響應、安全性、可擴展性、開放性等方面獨具優勢,在包括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醫療等在內的眾多垂直市場應用前景廣闊。未來,在思科等具有領先技術及先進理念的主要成員的***下,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將高效匯聚多方優勢,積極推動霧計算在中國的全面落地與跨越式發展,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與行業進步,助力企業充分把握全數字化時代下霧計算帶來的巨大機遇。”
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委員會主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無線傳感網與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旸博士表示:“全球物聯網正步入實質性推進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物聯網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物聯網規模的持續擴大使霧計算等國際前沿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此次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落地大中華區,將進一步促進各方在霧計算領域的通力合作,促進中國物聯網發展與世界主流物聯網科技的全面對接。我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將在加速物聯網新時代到來的過程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從左往右依次為:OpenFog聯盟大中華區委員會主任楊暘博士、OpenFog聯盟主席Helder Antunes、OpenFog聯盟創始人張濤博士
更多有關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的信息和活動,請訪問:www.openfogconsortium.cn。同時歡迎關注聯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