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融侯君:與其默默無聞當一個參與者,不如做一個創變者
十載發展,十年巨變。從首家網貸平臺成立至今,網貸行業在中國發展已有十載。十年間,各地網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投資人群日益龐大,行業成交量逐步攀升,但也經歷了初始探索期、快速擴張期、問題頻發期和監管合規期四個發展階段,接下來將走向哪里是所有平臺的關注點。
中再融合伙人&副總裁侯君認為,十年是一個行業發展的節點,借著政策監管的東風,行業將迎來大變革時期。“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與其默默無聞當一個參與者,不如做一個創變者。”侯君說到。
侯君,85后,從電商轉戰到互聯網金融,深愛北京本土文化,卻又是一個愛冒險的創變者。“對我來說,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正是這樣一個敢于冒險、敢于嘗試的年輕人帶領中再融走向再生資源領域,做著資產創新、風控理念創新,深耕再生資源行業,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資產創新,從網貸紅海中突圍
網貸在中國發展十年,然而資產方面仍然扎堆在車貸、房貸上,畢竟車、房作為個人有效資產,在借貸流程上有著成熟的模式,而網貸的便捷性使其獲得市場認可并快速發展。實際上,在中再融成立之時,也偏向做車抵貸、房抵貸,尤其是車貸,流動性快,變現能力強,但放眼望去,整個市場充斥著車、房貸,一片紅海。
如何突圍?在這種情況下,中再融對現有的借款用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借款人多數是企業主,有自己的實業,而且還款情況也不錯。合伙人當中有人提議,與其在紅海里掙扎,不如選擇一個垂直細分領域,單刀切入,或許會有出路。其時,正趕上再生資源行業也面臨融資難問題,行業轉型在即,中再生協會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平臺來合作,中再融的機會來了。
通過不斷的磨合與思路碰撞,中再融與中再生協會達成戰略合作,由中再生協會控股公司戰略入股中再融,共同推出“再生財”項目,有針對性地為其會員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這期間,中再融專門成立風控團隊,深入再生資源行業,做行業盡調,企業需求分析。通過調研分析,再生資源企業大數為中小企業,生產設備、技術亟待提升,需求資金主要用于收購原材料、更新設備,融資金額并不大。這樣的行業特性與網貸監管提出的融資限額不謀而合。
侯君表示,在垂直行業中開辟新領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資產的創新也意味著對整個風控體系的挑戰,冒險是建立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的。
風控理念創新,網絡征信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P2P網貸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已經積極的引入了抵押、擔保等保證資金安全的傳統金融風控手段,用以滿足用戶的投資需求。但是,由于公司規模和專業性的限制,網貸平臺不可能具備銀行、保險、信托等大型金融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在互聯網風靡的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風控理念勢在必行。
侯君稱,“我既不是互聯網科班出身,也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這兩者是一個很巧妙的結合。互聯網是一種渠道、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思維,而金融我們知道大多數時候信息并不對稱,而互聯網能夠讓這種信息更加對稱,也就是要更加透明,這樣說來,互聯網技術、思維的創新最終是要服務于金融。”
在傳統風控的基礎上,中再融引入大數據風控同盾科技,建立反欺詐體系,為貸前審查做借款人篩選,并通過與中再生協會數據共享,通過借款企業ERP系統數據分析,以及貸中、貸后及時跟蹤,未來將接入第三方征信平臺,更好地補充完善風控體系。
在網貸這片深海中,平臺信用數據的積累、用戶規模的積累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完善,都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從業者具備戰略發展眼光,從長計議,在合規的基礎上,盡自己***能力去做創新,逐步構建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