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計算熱點回顧:拓展云邊界 決勝智能云
回顧2017年云計算行業的發展,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比較與2016年的不同,云計算行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于找到了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點,然而在此之外,一些行業趨勢也值得關注。
一、工信部助力 CDN及云服務牌照陸續發放
今年4月,工信部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的目標,另外指出在這一時期內,我國將發布云計算相關標準超過20項、涌現2-3家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新建數據中心PUE值普遍優于1.4。這從政策層面對我國的云計算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此外,在CDN牌照方面,2016年12月工信部***頒發牌照以來,截止2017年10月份,已有34家企業獲得CDN經營許可證;在云服務牌照方面,自2017年8月工信部頒發***批“增加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云服務)牌照以來,截止2017年10月,目前共有22家企業獲得云牌照。
二、交叉入局 投融資市場撲朔迷離
今年上半年,截止2016年6月底,云計算領域共有15家云服務商獲得融資,金額總數超過50億元。

2017年下半年,截止10月底,云計算市場融資比上半年冷清了許多,據目前可查到資料,有中搜云悅、七牛云、云途騰3家云計算企業共獲得10億左右融資。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阿里巴巴相繼參投數夢工場、駐云、ZStack、七牛云,騰訊云參投星環科技,Ucloud參投數人云。對于自己不擅長或沒有精力去做的領域,相關云服務商們正在以資本的形式進行滲透。然而上半年與下半年巨大的融資落差,讓云計算市場顯得撲朔迷離。
三、奮力角逐 云計算差異化、縱深化發展
1.差異化——行業云、混合云同步推進
差異化發展,在入局之后拓展更多行業場景、找到適合的領域發力成為云服務商共同的選擇,例如興業數金金融云品牌的數金云、京東云的電商云、美團云的餐飲云,以及視頻云、游戲云等也都得到了云服務商的大力跟進。
另一方面,公有云、私有云以混合云為結合點,找到了云計算發展新模式。不久前,Google和思科宣布企業混合云合作。另外,阿里巴巴今年1月戰略投資私有云服務商ZStack之后,阿里云與ZStack展開了在混合云方面的戰略實踐。騰訊云、中國聯通等都在展開該方面的發力。
2.縱深化——IaaS、PaaS 、SaaS
云服務商正在大力拓展業務版圖,用資本、自研等方式從IaaS,逐步向PaaS、SaaS方向延伸。今年10月,阿里云與阿里通信聯合發布通信C-PaaS平臺,網易云旗下子品牌網易七魚則是一款人工智能客服SaaS產品。
在新興科技的推動下,一些傳統行業也正在謀求向科技公司轉型。以平安集團為例,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科技”,其平安金融云、投資云、區塊鏈平臺等產品已經涉及IaaS、PaaS 、SaaS全鏈條業務。
在企業業務觸角不斷延伸的情況下,IaaS、PaaS 、SaaS傳統的對于云部署的描述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概括云業務的發展,三者邊界正在變得模糊,深度融合大勢所趨。
四、融入人工智能 AI產品線輪廓漸顯
從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到無人駕駛、智慧城市,2017年云計算界迎來了智能云的爆發。國內主流云服務商已經從FPGA服務器等底層基礎設施應用,到業界云服務商深度學習平臺的集中性發布,走到了亮相人工智能族譜。

距2017年結束僅剩2個月,云計算界還將有哪些大事發生?2017年12月20日-22日,針對CDN牌照、云服務牌照等監管政策,云服務市場投融資,區塊鏈&人工智能與云結合等熱門領域,第十二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將邀請近百位行業專家、政企高層登臺討論。

從1到N,我們共同回顧2017,展望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