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電5G進擊之路直面三大挑戰
自2019年6月份工信部向中國廣電、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發放5G商用牌照以來,中國5G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三大運營商以及中國廣電在5G方面的建設舉措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中國廣電作為一個5G網絡建設的新進者,其在5G商用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那么自中國廣電獲得牌照以來,在5G建設方面有哪些進展,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未來又有怎樣的改進和措施?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廣電成為我國境內繼三大運營商后第四家5G基礎電信運營商。
2019年9月中國廣電發布的《5G試驗網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40個大中型城市的建網,下半年完成334個地市的網絡建設。
2019年12月,工信部又向中國廣電核發192號段公眾移動通信網網號,192號段成為中國廣電的5G號段。
2020年1月3日,工信部宣布向中國廣電頒發4.9GHz頻段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同意中國廣電在北京等16個城市部署5G網絡。
1月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的《關于加強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在5G商用不斷加速的情況下,“意見”提出:堅持移動優先,一體推動有線電視網絡整合與廣電5G發展,加快建設集智慧廣電、移動通信、萬物互聯于一體的新型國家信息化基礎網絡,促進公共服務數字化、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移動化,推動由戶戶通向人人通、移動通、終端通轉變。
加快廣電5G網絡建設,賦能公共服務轉型升級,推動有線無線、廣播通信、大屏小屏協同發展。依托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智能化監測監管平臺,實現對有線、無線、直播衛星傳輸覆蓋、設備使用和用戶服務的精準管理,提升公共服務智能化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本次“意見”確定的相關任務時間點為2025年,因此“全國一網整合”、廣電5G建設成果、有線無線融合、IPTV公共服務等相關項目的新的時間點再次確定。
中國廣電5G建設仍存在短板
雖然中國廣電手握優質頻段,但在5G建設和運營上仍面臨著不少挑戰,這些挑戰既包括資金、技術問題,也涉及廣電系統的管理體制。
資料顯示,我國長期采用中央、省、市和縣四級辦廣播電視的發展方針。在較為寬松的管理體制下,一方面,我國廣電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并涌現出江蘇有線等廣電系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各地有線電視網絡也呈現出條塊分割、山頭林立的“割據”態勢。2014年,為了解決“割據”問題、推動“三網融合”,廣電總局組建了中國廣電。然而,時至今日,由于各方面因素,全國廣電網絡的整合工作仍未徹底完成。
除了廣電系統內部的整合問題,中國廣電在布局5G的過程中存在建設成本高的問題。目前,中國廣電的5G基站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分析認為,如果中國廣電自己運營5G業務的話,至少需要建設20萬個基站,資金投入將高達600億元。此外,在技術和經驗方面,由于在獲得5G牌照之前中國廣電沒有涉足過移動通信業務,也從未建設過基站,缺乏一定的技術經驗。
彌補短板,需求突破口發力建設5G
尋找優秀“合伙人”
業內人士認為,要想快速布局5G,中國廣電亟需尋找有實力的合作伙伴。目前,業界最為關注的兩大“緋聞”對象——中國移動和國家電網,關于“花落誰家”中國廣電暫無明確表態,但中國廣電董事長趙景春表示,“中國廣電堅決貫徹落實5G共建共享部署策略,建立廣泛的朋友圈。”
打造差異化優勢
作為新生力量,中國廣電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第四大運營商,廣電的5G路線圖備受關注,而廣電如何依托自身特點建設5G網絡、發展5G業務凸顯差異化成關鍵。廣電行業資深人士汪海天表示,給中國廣電號段不能簡單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電話號碼,它也是對物的識別號。在中國廣電內部,5G重新定義了應用方向,即高新視頻業務,即“高格式、新概念”的視頻業務。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或激發一波內容和應用革命。有業內專家表示廣電的5G競爭優勢在物聯網。
盡快形成“全國一張網”
700MHz黃金頻段是中國廣電發展5G的王牌,但現階段在全國面臨“條塊分割”局面,或影響5G商用進程。根據中國廣電2019年9月發布的《5G試驗網建設實施方案》,將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40個大中型城市的建網,下半年完成334個地市的網絡建設。全國廣電網絡的整合工作成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