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4G用戶被“5G”?5G手機爭上市創新應用成短板
手機是4G的,套餐卻是5G的,這到底是真“5G”還是假“5G”用戶,一時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近日工信部與運營商的數據對比顯示,國內約有5000萬的5G套餐用戶竟然還沒用上5G手機。這究竟是4G手機用戶被“5G”了,還是運營商的5G用戶數據被“注水”?專家分析,伴隨著下半年5G千元機即將跑步入市,以及5G創新應用加速落地,用戶向5G遷移的過程有望大幅提速。
眼下,5G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兌現了諸多利好,發揮出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然而公眾用4G手機辦個5G套餐就能變身“5G”用戶了嗎?近日,工信部與運營商相繼發布的數據更凸顯出相關問題。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聞庫稱,國內已有197款5G終端拿到入網許可,5G手機出貨量已超8623萬部。他表示,相對運營商公布的5G套餐數,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是5G手機的聯網數。“截至6月底國內聯網5G手機的數量是6600萬部。”他說。
相比5G手機的銷量,5G套餐用戶的飆升速度更快。中國移動近日披露,今年6月其凈增5G套餐用戶1459萬戶,截至6月底其5G套餐用戶累計已達7019萬戶。中國電信則透露,6月份其5G套餐用戶凈增779萬戶,5G套餐用戶累計為3784萬戶。
雖然中國聯通至今未公布5G套餐用戶數量,但業內推算其數量也應在2000萬戶以上。換言之,國內5G套餐用戶應有1.2億戶左右。
而華為披露,截至6月底全球被5G服務覆蓋到的真正5G用戶尚不足1億戶。對應工信部國內只有6600萬部已聯網的5G手機,國內顯然還有約5000萬的5G套餐用戶,至今還沒用上5G手機。
有5G網絡但缺聯網的5G手機,這張5G網絡在部分時段只能處于空轉狀態,5G手機的加速普及因此格外重要。
5G手機用戶偏少,這個難題該怎么破?
“目前5G手機價格已來到1600元檔,而手機廠商方面的消息顯示,下半年千元機將大量跑步入市,5G手機銷量必然會迎來一輪大爆發。”通信產業專家項立剛說,“屆時5G手機聯網數量與5G套餐數量會不斷趨近。”
“急于投資變現把建設5G的資金收回來,這是運營商全力推廣5G套餐的重要動力。”項立剛進一步解釋。
事實上,5G建設是一門極其燒錢的“生意”。今年中國移動5G建設投入將達千億元左右,財報顯示其去年凈利潤為1066.41億元。即便對于財大氣粗的移動來說,要把去年賺的利潤全部都拿出來建設5G,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在4G用戶中卻存在著一批低價套餐用戶。“家里有WiFi,出門很少用手機,最近我把套餐從移動的38元套餐改成了9元套餐。”家住海淀區花園橋,今年75歲的肖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咨詢得知,目前運營商的低價4G套餐著實不少,如移動還有一款8元/月的4G飛享套餐,電信有一款5元/月的無憂卡套餐,聯通則有19元的多款套餐。
通過提高同檔位下性價比水平等方式,盡快讓中低價4G套餐套餐用戶轉型為高端5G套餐用戶,三大運營商的5G用戶爭奪戰正愈演愈烈。
“目前國內4G套餐的平均價位在50元上下,運營商發展一個5G套餐用戶的價值相當于數個4G套餐用戶。”項立剛說,“即便近期5G套餐頻現打折潮,優惠后的價格也普遍在百元左右,而且打折的代價就是接受年度合約,相當于運營商鎖定了一兩年的固定收益,這正是運營商不遺余力推廣5G套餐的動力。”
雖然發展5G套餐用戶能讓利益迅速變現帶來“快錢”,但在專家看來,運營商不應局限于一味的發展5G套餐用戶。
近期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鼓勵運營商通過信用購機等舉措促進5G終端消費,加快用戶向5G遷移;推廣賽事直播、游戲娛樂、虛擬購物等應用,促進新型信息消費,推動5G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創新。
事實上,手機廠商今年已通過降價等舉措力推5G手機,然而欠缺實際面向公眾服務的5G創新應用,也制約了大家對于5G的向往。
記者注意到,目前5G應用更多面向于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機器人、智慧政務等領域,與民生密不可分的應用還是稀缺資源。
“運營商應與各方融合發展,聚焦民生痛點發展5G創新應用。”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告訴記者,“這既能解決民生需求,又能讓用戶用著用著就愛上5G,真正加強用戶粘性。”
曾劍秋表示,例如目前公眾都還處于盲目等公交的時代,如果運營商能與有關部門借助5G、大數據和AI等技術,以App的形式發布公交車的實時到站時間,提供智能換乘信息,甚至推出在線付款乘車等服務,這不僅能化解多年痼疾,也有望為各方創造相關收益。
“國內已有50余萬個5G基站,而且還在以每周1萬多個的速度在攀升。”曾劍秋說。在他看來,5G將至少在今后10年深度影響公眾生活。千元機及運營商合約優惠購機等舉措,再輔以直接服務民生的創新應用,必將推動5G手機普及,解決大量5G套餐用戶還在用4G手機的問題,真正讓5G來到公眾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