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智能存儲平臺 新華三為新基建打造堅實底座
日前,“2020深圳國際大數據與存儲峰會暨展覽會”正式召開,來自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專業觀眾齊聚于此,就存儲的場景應用、生態建設、行業合作展開交流。在本次活動上,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存儲產品部首席架構師張楠結合豐富的業務實踐,預見“新基建”下存儲未來的發展方向。
新華三首席存儲架構師張楠
新基建下的新機遇
新技術為存儲性能的快速提升提供強大動能,放眼全球,SCM介質與NVMe存儲協議的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實現延遲下降50%以上的性能飛躍,成為企業構建存儲設備和技術架構時的首選。
在技術變革下,存儲應該如何滿足“新基建”下業務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求,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到2025年,全球數據總量預計將達到175ZB,數據量的快速膨脹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變革的腳步,積極實現基礎架構向私有云方向的轉變。在此背景下,存儲除關注I/O性能外,更應加速與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提升服務可靠性,有效降低運維難度和成本,帶給用戶“即服務”的體驗。
智能變革 帶來全新業務加速度
新華三首席存儲架構師張楠
針對“新基建”對存儲提出的全新需求,新華三集團構建智能數據平臺,將算力與算法深度融合,以智能實現對基礎設施的高效管理,更好服務數據。以智能數據引擎為核心,平臺實現了對T0存儲、T1存儲、二級存儲、大數據存儲,甚至云存儲的支持和管理,為數據庫、虛擬化、自動化連接等應用提供強大的存儲資源,加速不同部門的業務開展。
為了讓用戶將有限的業務資源聚焦于“新基建”下的業務轉型升級,智能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存儲的全局監測,并提供針對潛在故障的預警及故障根因的智能分析,最大限度降低存儲治理的難度和成本。
面對“新基建”下業務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平臺能夠預測未來應用對性能需求的發展趨勢,幫助用戶預防存儲因負載過高導致的延遲上升,并根據當前實際的業務狀態提出存儲擴容、數據遷移等方面的建議,保證存儲負載均衡,業務開展永續。
融合創新 軟件定義存儲服務業務發展
隨著創新應用、終端、技術架構的不斷涌現,新基建下更復雜的存儲數據、接口類型為軟件定義存儲的發展奠定基礎。憑借標準化的接口、廣泛的兼容性、資源部署的靈活性,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市場發展迅猛,據IDC預測,到2021年其市場規模將超過112億人民幣。
目前,新華三集團實現了完善的軟件定義存儲產品線布局,涵蓋全閃節點、普通節點、歸檔/云存儲,滿足不同業務對性能、成本、容量等的多樣化需求。作為新華三推出的軟件定義存儲旗艦產品,X10000融合智能存儲實現了AI、閃存與軟件自定義存儲的融合,以融合性的架構實現對多種協議類型的支持,在智能加持下進一步實現資源自動調優和業務自動匹配,為用戶帶來全新使用體驗。
“新基建”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變革清晰的指明了方向,面對海量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新華三集團落實“數字大腦計劃2020”,實現存儲的智能化變革,幫助用戶更好應對多樣化的數據模式、日益復雜的數據管理以及高效數據利用對業務提出的全新挑戰 ,為新基建打造堅實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