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智能邊緣 英特爾超能云終端革新企業IT管理
近日,全新英特爾超能云終端解決方案(以下簡稱“超能云終端”)正式發布,英特爾攜手升騰資訊、聯想、銳捷網絡等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了面向教育、醫療、金融等不同行業、專業應用場景的云終端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了更具個性化的智慧體驗。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業務總經理王稚聰表示,智能邊緣、AI和5G在英特爾看來,是真正實現數據價值的關鍵技術轉折點。它們加速突破和融合,成為智能世界的新型基礎設施,驅動各行各業新一輪的智能創新。超能云終端的推出是英特爾深耕智能邊緣的重要體現。智能邊緣作為邊緣計算的發展趨勢,將人工智能下沉到邊緣側,可以及時響應、處理終端的需求。
當前,英特爾已經具備了在智能邊緣領域的多維實力,憑借多樣的軟硬件產品組合、靈活的創新方案推動力和龐大的生態系統,全面賦能生態伙伴釋放智能邊緣的價值,攜手產業加速智能升級,開啟中國“數”“智”新時代。
王稚聰說,超能云終端把處于端的計算能力,加入云終端特有的技術和云之間形成更好的連接,使得軟件供應商能夠在端和云之間統一協調起來,能夠開發出針對各種行業場景工作負載的解決方案。
化解企業商用計算難題
現代化制度的企業有一個核心的矛盾以及痛點,就是如何平衡管理以及前端的靈活執行的問題。商業計算模式的演進,離不開現代企業運行制度的不斷研究發展以及推進。
傳統企業在組織架構的設計和運營實踐當中比較傾向于把架構以及戰略執行、整個流程設計成一個以中央管控為基礎的架構。與這樣的架構相匹配的商用IT架構計算,就是瘦客戶機以及最近這幾年依托云起來的VDI(虛擬桌面基礎架構)的模式。這樣的架構存在一個弊端——結構的剛性化問題,不能適應現在外部環境以及競爭格局的快速變化,以及業務流程再造以及創新的現實需求。
以高科技為主的研發類企業則傾向于扁平化的結構設計,與之對應的計算架構就設計成以PC為中心的核心,強調對前端的人員的充分支撐。但是這樣的一個結構業也會給企業帶來很多的困擾,比如說企業的信息安全管控,由于BYOD(自帶辦公設備)的帶入的問題導致CTO、CIO管控資產、管控信息以及公司的業務流程執行的質量問題。
如何將中央決策管理和前端執行很好地融為一體,英特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超能云終端。王稚聰表示,經過多年實踐,英特爾推出了結合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和TCI(透明終端架構)的超能云終端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整合企業云戰略和前端邊緣系統,充分落實企業對頂層設計的戰略貫徹,又能高效支撐前端的靈活部署和計算,為企業級計算帶來了革命化基礎。“超能云終端適應了現代企業面對激烈的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滿足了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和管理特性要求。這來自于很多行業最終客戶提出的需求,英特爾在技術上進行創新實現。”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零售解決方案部門零售平臺市場總經理Alec Gefrides表示,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演進,英特爾一直在云端管理和本地計算需求上進行投入。如今,我們已經明確看到了銀行、醫療保健、教育等市場的需求;也看到了制造業、政府和電信等其他行業即將到來的機會。我們正專注于為這些行業帶來價值。
王稚聰也表示,云計算、AI、5G的加持下,終端市場將會有有兩個主要的方向。第一,擴充到未來移動狀態下的超能云終端。第二,由于5G的加持和工業物聯網的結合,也使得超能云終端會出現泛載化,有可能超越現有以人機交互為主的設備,而走向一個完全自主的獨立運行的嵌入式智能系統,也會添加超能云終端的特性。所以在云計算、AI和5G出現的場景下,使得超能云終端技術會在移動性,以及在物聯網泛載的情況下,都會有非常大的擴充,在種類、樣式、形態以及功能上都會展現出非常多的特點。
據IDC對云終端市場的預測發現,新型云終端代表IDV產品的出貨量未來五年CAGR將達到31.4%。從VDI出貨量的增速放緩以及IDV出貨量的不斷攀升可以發現,未來云終端會更加側重終端算力的提升。能夠適用于更廣泛場景的新型云終端,未來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機會。
超能云終端的技術革新
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帶動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推進。隨著業務復雜程度、專業程度的提升,企業將業務部署在云端的同時,也需要優化算力與端分配,確保數據的即時性、系統的穩定性以及跨工作場景的靈活性。因此,企業開始關注具備集中管理、算力均衡、兼容性強、安全性高等優勢的云終端解決方案。
目前市面上的云終端解決方案非常多,各有側重點,但是其中共同的特點就是中央管理,它賦予IT強大的終端管理能力,提高運行效率,并減少維護工作,而且降低成本。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行業也展現出了集中管理之外的新需求,比如離線模式、本地計算、外設的兼容性。
基于上述市場對云終端的需求,英特爾推出的超能云終端,包含了IDV與TCI技術架構的優勢,在釋放本地強大計算性能的同時,提升了終端外設與軟件的兼容性,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集中化部署與管理,并為不同的終端用戶提供個性化配置。
其實,英特爾早在2013年便提出了IDV(智能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降低了服務器壓力,讓算力回歸終端,推動了云桌面市場的細分。如今,英特爾又推出了包含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和TCI(透明終端架構)的新型云終端解決方案,贏占智能邊緣。英特爾TCI透明終端架構(Transparent Client Infrastructure)是一種基于固件的軟件解決方案,旨在解決云終端規模化部署與使用當中可能出現的性能、集中管理、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問題,通過端到端的部署來有效提升系統的運行與管理效率。結合了英特爾TCI技術的超能云終端解決方案將進一步發揮集中管理與分布運行在兼容性、穩定性、靈活性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各領域企業級IT管理的變革。
英特爾在技術革新方面是不遺余力的,比如英特爾GVT-g顯卡虛擬化技術可以讓IDV支持多個虛擬顯示,將顯示分配給多個不同的虛擬機,實現共享,支持顯示傳輸到指定的顯示端口,最多可以實現一拖三(即在超能云終端的一個終端硬件上可以拖三個虛擬機,每個虛擬機又可以對應三個顯示的接口。因此在很多場景下,可以一個盒子拖三個顯示器,供三個人同時使用),從而節省企業成本和實現高密度計算。
王稚聰表示,從技術實現的挑戰和難度上來說,英特爾對計算整體架構有特別深入的儲備和研究,從板卡級的設計、BIOS層、驅動層,從整個硬件以及上面的軟件層實現協同開發。超能云終端實際是英特爾六大技術支柱的一個縮微綜合反映。
超能云終端TCI和IDV解決方案的優勢可以靈活滿足多行業對云終端的集中管理、外設兼容性,不過分依賴于網絡環境和實時性的需求。因此,超能云終端在教育、醫療、金融、設計等行業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以及廣泛的場景,并且英特爾提供了全面的研發技術支持團隊。
比如在新冠疫情之后,醫療機構對IT的集中管理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超能云終端解決方案具備遠程恢復功能,可以實現實時監控設備端的故障。一旦終端設備出現故障,醫院IT維護人員不需要到現場即可以完成遠程的一鍵恢復,這樣也可以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同時,超能云終端解決方案對網絡的依賴度比較低,因此當服務器出現故障的時候,終端可以繼續使用,不影響醫院科室的正常運作。即便終端設備出現了硬件故障,由于數據在云端都有備份,因此僅需要更換終端的硬件即可快速恢復。
“未來超能云終端會使英特爾提供一個真正從云到端整合的對用戶來說比較透明的計算力,這樣使得他具有很強的彈性和伸縮性,滿足業務的需要。”王稚聰說,“未來的超能云終端必須要同時滿足邏輯計算、AI負載、大數據比對、存儲以及可管理性等五個維度。而在這五個維度上,英特爾的計算平臺,無論是CPU、集成顯卡、軟件的可管理性以及安全計算的角度,英特爾在平臺級都擁有非常強的優勢。”
結語
未來,企業的業務應用場景越來越復雜,無論是軟硬件的利舊,還是外設兼容性的提升,還是用戶對個性化配置的要求,單一的解決方案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未來,英特爾還將持續投入研發力量,探索多種技術的融合架構,推動行業應用中的協作部署,與眾多行業生態合作伙伴攜手,為市場提供更先進、更便捷、易部署的超能云終端類解決方案,優化邊云協同,引領各領域企業級計算管理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