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回顧!10月網絡安全領域重要動態速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落地,網絡安全問題愈發引發關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掃個碼、刷個臉還是應用一下軟件APP,都可能出現隱私泄露的風險。與此同時在工業生產中,由于軟硬件系統問題而遭受入侵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都給個人、行業和國家敲響了警鐘。基于此,當前我國也是愈發給予網絡安全重視,積極尋求防護和治理網絡安全問題的各種措施。今年10月以來,業內更是出現了諸多與網絡安全相關的動態和事件。
工信部發通知部署網絡安全檢查工作
10月12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20年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以查促建、以查促管、以查促防、以查促改,以防 病毒 、防入侵、防篡改、防竊密為重點 ,加強網絡安全風險隱患排查,通報檢查結果并加大整改力度,強化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域名注冊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風險防范及主體責任落實,切實做好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保障電信網和公共互聯網的持續安全穩定運行。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通過審核
10月17日,我國全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經通過審核,并于10月21日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該法一旦通過,將與《網絡安全法》(已生效)和《數據安全法》(尚未通過)一起成為構建中國數據主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框架的三個重要支柱,并對中國公民信息保護、企業數據合規實踐、中國乃至世界數字經濟格局產生重大且深遠影響。
工信部治理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亂象
10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聞庫表示,針對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今年工信部加強了對App常使用的SDK以及應用分發平臺的監管,截至目前,已完成國內主流應用商店32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業進行整改,公開通報了246款未在期限內完成整改的App。根據整改的情況,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
百余家網信單位組建網絡內生安全聯盟
10月28日,由工信部下屬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籌建,紫金山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清華大學等約180家網信領域單位聯合發起組建的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技術與產業聯盟28日在南京成立。這是我國首個專門關注網絡內生安全的行業組織,旨在有效提升我國網絡安全防護水平。當天,紫金山實驗室還發布了全球首創內生安全云平臺“蓮花哪吒”。
國農科技更名,全力聚焦網絡安全行業
10月28日,“深圳中國農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深圳國華網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國農科技”變更為“國華網安”。據悉,此次公司名稱、證券簡稱變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匹配現有主營業務,公司2019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后,已新增移動互聯網安全業務。
河北移動成功部署智能路由安全解決方案
近日,中國移動河北分公司聯合華為在河北省省干核心路由器NetEngine 5000E-20上成功部署智能路由安全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憑借多維智能分析、智能防御和歷史路由變化一鍵回溯等核心能力,實現了路由安全風險精準識別、主動防御,有效提升網絡韌性。
教育部將網絡安全等16個領域納入教育
10月29日消息,據相關媒體透露,教育部9月印發了《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明確國家安全教育主要內容為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等12個領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4個不斷拓展的新型領域安全。并圍繞各領域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內涵、面臨的威脅與挑戰、維護的途徑與方法等方面提出學習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