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于教育是一場“陽謀”?

“我家學生初二,平時管得少,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偷偷用ChatGPT搜題,這樣子成績怎么能提升呢,可愁死我了。”志愿讓孩子報考人大附中的學生家長李女士焦急地說。眼看著孩子即將升上初三,還有一年就要面臨中考,她內心非常焦慮。
而李女士的丈夫趙先生卻不以為然道:“ChatGPT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和建議,是簡單好用的學習輔助工具,對我們這種雙職工家庭而言,不失為一個教育學生的好幫手。讓孩子用ChatGPT關鍵在于要找到合理的方法,趨利避害。”
作為一個人工智能語言模型,ChatGPT一經推出,便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在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隨著ChatGPT的不斷爆火,不僅讓更多人參與到跟風使用當中,也引發了一系列討論和思考。其中,ChatGPT對教育可能帶來的影響,就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有批評者指出,ChatGPT用于教育將助長作弊抄襲之風。也有學者認為,ChatGPT將倒逼傳統教育正向改革。ChatGPT的興起對于教育而言,到底掀起的是一場助長作弊抄襲“歪風”的“陰謀”,還是一場推動教育積極變革的“陽謀”,在教育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擁抱教育 機遇凸顯
面對“ChatGPT熱潮”中的潛在爭議,如何盡可能看清ChatGPT對教育帶來的變化與機遇,并獲得“最優解”,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的重點。
在北海市人大代表、新維特教育創始人譚薇看來,ChatGPT作為一個人工智能語言模型,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且較為準確的信息和答案,對于用戶的學習、咨詢和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便利。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將為ChatGPT等產品的功能和效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譚薇認為,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將為教育行業帶來四大價值。
一是提供便利的學習和咨詢服務。通過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相關信息,同時可以通過與之交互獲取答案和建議,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二是促進教育普及。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可以幫助那些缺乏師資和教育資源的地區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從而促進教育的普及和均衡發展。
三是個性化教育。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四是促進教育創新。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開展更加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
ChatGPT的強大功能,在教育創新方面的價值正不斷凸顯。然而,再好的技術創新,最終還要落在行業上,面對目前“白云蒼狗”的業態,ChatGPT或將加劇引發教育行業的新變革。
目前,ChatGPT的定位只是生成式AI,其后臺強大的數據庫及算法已經帶給世人無限的遐想。伴隨著這其中巨大的商業機會,也會有難以承受的行業陣痛。中國計算機學會專業會員,樂享未來編程學校校長陳健智從行業角度分析稱,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同時必將革掉很多人的“命”,去學習和擁抱變化應該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他建議,從現在開始,人們應該認真思考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探討和對于下一代人才培養素質類型及需求方向的轉變。
ChatGPT將在解決“全面均衡的教育體系下和學生間個體差異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矛盾”中體現巨大價值。陳健智坦言:“現行體制要求教師盡量平衡教學班級中的不均衡,但是個體差異卻顯著存在,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ChatGPT的出現使得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變為可能,且具備實操性。”他舉例稱:“一些教育科技公司提出的‘千人千面’概念將走向落地,教師可以借助ChatGPT等人工智能提升教學效率,分層教學和個性化學習有望在校園中得以實現。”
對于投身與教育、教學行業中的資深從業者張浩馳而言,“ChatGPT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因材施教’變為可能”這一觀點更加令他感同身受。“很多同學不愿意提問,他們覺得自己的問題太簡單,不好意思提,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愿意和老師、同學接觸。ChatGPT可以幫助部分有‘社恐’的學生學會提問。對于他們而言,通過提問ChatGPT獲取答案,能夠逐步形成學習的正向反饋。”MathHub主理人、大學學科競賽教練張浩馳說。
獲得過ACM區域賽金牌的傅秋雨,她也深知學習資源的重要性。在傅秋雨看來,現階段,ChatGPT最大的應用價值是可以為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海量、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放老師和家長。????
蜜糖?砒霜? 取舍之間
然而,有利就有弊,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應用手段,ChatGPT也有其局限性。ChatGPT的回答受制于訓練數據集和算法,可能會受到一些偏見、錯誤信息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ChatGPT可能會出現誤判、不理解問題等狀況,導致回答不準確,無法滿足教育、教學中的答疑需求。“在采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時,需要充分考慮數據隱私和安全、歧視和偏見、影響學生社交和溝通能力、虛假錯誤信息、錯誤引導等風險,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輕這些風險,保護用戶利益和社會利益,更好賦能教育教學。同時,也需要持續關注和研究這些風險的解決方法,不斷完善、改進這些該技術。”譚薇建議。
從行業應用角度考慮,目前ChatGPT還處初級階段,“引人遐想”的場景及功能應用還需要調用API(應用程序接口)來使用。陳健智表示,ChatGPT存在一定的使用門檻,隨著數據的更新和算力的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找到商業化的應用場景。
培訓機構的應用環境非常適合嘗鮮,陳健智介紹,在培訓機構中,教師可以利用ChatGPT等平臺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靈活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目標,而這一切教學的全流程管理都可以自動追蹤和匯總,并共享給教師和家長,使得“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態勢。對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可以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彌補。學生可以自主評估并基于興趣去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利用ChatGPT浩瀚的知識庫進行自主學習并進行階段性評價。
從事教育工作的張浩馳、傅秋雨,對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采用ChatGPT,存在一些擔憂與質疑。張浩馳告訴記者:“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訓練’而不是‘理解’。ChatGPT給出的答案是基于海量數據‘訓練’出來的,因此必然會充斥大量的‘偽科學’數據。所以,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雖然ChatGPT可以把很多答案“包裝”地非常科學,但是實際上錯誤百出。事實上,有很多同行測試過這個產品,確實發現了這一問題。”
GPT-4的發布讓我們看到了AI在理解用戶意圖上再度升級,張浩馳也從最近發布的GPT-4,看到這項技術會加快應用到教育領域的更大可能。其基于圖像以及人類命令進行相應操作的創新功能,進一步解放了教師的生產力,對于很多沒有太多計算機基礎的老師也更加友好。張浩馳也憧憬和期待真正專注于教育領域的ChatGBT誕生,可以實現每一個答案之后,都附上參考文獻列表,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可以點擊查看。
對于從事信息學教育的傅秋雨而言,ChatGPT的局限性更加令她記憶深刻。她坦言,前一版本ChatGPT擅長生成流利、合乎語法、與問題相關的語句,但這并意味著它能夠進行數學計算、邏輯推理等人類思維的工作,也很難保證它給出的信息完全正確。“我們做過實驗,它給出了許多錯誤的參考文獻和數學推導。目前來看,ChatGPT更適用于一些容錯率較高的行業。”她這樣說。
然而傅秋雨并不認為ChatGPT在教育行業“一敗涂地”。她認為,助教、招生等工作適合ChatGPT的介入。
“過去,負責解答家長的一些有關升學問題,學生的簡單問題主要由機構的‘班主任’負責。但是招聘的班主任往往經驗不足,流失率高。而ChatGPT可以作為一個虛擬助教,在進行一定的訓練后,為學生、家長提供基本的問題解答、學習建議、作業反饋等服務,也不需要擔心人員流失問題,同時還具有隨時隨地響應的優勢。與此同時,ChatGPT可以作為一個智能客服機器人,提供招生咨詢服務。通過一定訓練,更加專業的為潛在客戶提供及時回復。”傅秋雨說。
讓ChatGPT “再飛一會兒”
盡管ChatGPT讓教育界表現出喜憂參半的態度,但每一項新技術進入人類生活時,總是伴隨著興奮和質疑。現階段,ChatGPT在教育領域已經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那么,不如讓ChatGPT“再飛一會兒”?
譚薇告訴記者,ChatGP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實現更加個性化、高效和智能化的學習和教學模式。在她看來,ChatGPT在教育領域中或將呈現出五大應用場景。
一是智能輔導。ChatGPT可以作為智能輔導系統的核心技術,幫助學生和教師進行智能化的溝通和交流,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和反饋,以實現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學習。
二是智能答題系統。ChatGPT可以作為智能答題系統的核心技術,幫助學生進行在線答題,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和思維過程,并提供精確的答題評估和反饋,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三是語言學習。ChatGPT可以作為語言學習系統的核心技術,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和練習,提供模擬真實語境的對話和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四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以作為聊天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幫助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和咨詢,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五是智能導師。ChatGPT可以作為智能導師的核心技術,幫助學生規劃和管理學習計劃,提供學習資源和建議,以實現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學習。
更激動人心得是ChatGPT對于教育行業的推動作用。陳健智憧憬道:“未來愿景中的學習方式是自主、自由且快樂的。未來學校的社交屬性會進一步提升,基于知識傳授的功能性會降低,甚至教師也會被逐步取代,升學方向的評價標準和選材模式會有多維度的創新。無論未來如何發展,基于創意和創新思維培養的下一代人才,將會繼續引領ChatGPT等人工智能向著幫助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不斷前行。”
“我希望就是,它可以解決‘重復性’勞動的問題。比如刷題這種事情,或許在未來的教育中意義不大。在未來,口試和面試,或許會成為檢驗一個學生是否掌握知識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將學生從重復性刷題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更加專注創造性的事務。”張浩池從教學角度分析道。
ChatGPT的發展前景絕不是僅憑“卓越”的技術功能就能大行其道的,它還取決于社會的選擇,以及各方對其功能、風險與價值的評估。這種評估涉及技術、社會甚至倫理等方方面面的綜合考量。就像譚薇說的那樣:“我們應該理性看待ChatGPT等類似產品的優缺點,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也應不斷探索和發展更加精準、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技術。總體而言,ChatGPT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將為教育行業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促進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推動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謹慎考量并非是讓唱衰ChatGPT之音不絕于耳,我們應該給予更多觀察視角與討論空間之后,再度審視ChatGPT,或許它于教育而言是一場“陽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