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安全性測試以及十大安全漏洞
雖然物聯網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并帶來了很多好處,但物聯網面臨的攻擊面很大,因此并不安全。如果保護不當,物聯網設備很容易成為網絡犯罪分子和黑客的目標。人們可能會遇到財務和機密數據被入侵、竊取或加密的嚴重問題。

如果沒有物聯網安全的實際知識和測試,很難發現和討論企業面臨的風險,更不用說建立一個全面的方法來處理它們。認識到安全威脅以及如何避免它們是第一步,因為物聯網解決方案需要比以前多得多的測試。在向市場引入新功能和新產品時,集成安全性往往是缺乏的。
什么是物聯網安全測試?
物聯網安全測試是評估物聯網設備和網絡的實踐,以揭示安全漏洞,防止設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和破壞。最大的物聯網安全風險和挑戰可以通過針對最關鍵的物聯網漏洞的集中方法來解決。
企業在安全分析中面臨一些典型問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企業也會忽略這些問題。需要對網絡和設備中的物聯網安全性進行充分的測試,因為任何對系統的黑客攻擊都可能導致業務停滯,導致收入和客戶忠誠度下降。
以下是物聯網安全十大常見漏洞:
(1)易猜的弱密碼
對于大多數連接云計算設備及其所有者來說,簡單而短的密碼將個人數據置于風險之中,是物聯網安全的主要風險和漏洞之一。黑客可以利用一個可猜測的密碼利用多臺設備,從而危及整個網絡。
(2)不安全的生態系統接口
生態系統架構(設備外部的軟件、硬件、網絡和接口)對用戶身份或訪問權限的加密和驗證不足,導致設備及其相關組件被惡意軟件感染。廣泛的互聯技術網絡中的任何元素都是潛在的風險來源。
(3)不安全的網絡服務
應該特別注意設備上運行的服務,特別是那些對互聯網開放的服務,非法遠程控制的風險很高。此外,還要禁止開放端口、更新協議、禁止任何異常流量。
(4)過時的組件
過時的軟件元素或框架使設備無法抵御網絡攻擊。它們使第三方能夠干擾小工具的性能,遠程操作它們或擴大企業的攻擊面。
(5)不安全的數據傳輸/存儲
連接到網絡上的設備越多,數據存儲/交換的級別就應該越高。在敏感數據中缺乏安全編碼,無論是靜止的還是傳輸的,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
(6)糟糕的設備管理
糟糕的設備管理是因為對網絡的感知和可見性差。企業有很多不同的設備,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是網絡攻擊者很容易進入的切入點。物聯網開發人員在適當的規劃、實施和管理工具方面毫無準備。
(7)安全更新機制差
安全更新軟件的能力,是任何物聯網設備的核心,降低了它被破壞的機會。每當網絡犯罪分子發現安全漏洞時,這個設備就會變得脆弱。同樣,如果沒有定期更新來修復它,或者沒有定期通知與安全相關的更改,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會受到損害。
(8)隱私保護不足
物聯網設備收集和存儲的個人信息比智能手機更大。在不正當訪問的情況下,人們的信息總是有被暴露的威脅。這是一個主要的隱私問題,因為大多數物聯網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都與監視和控制家里的設備有關,這可能會在以后產生嚴重的后果。
(9)物理設備硬件安全性差
提高物聯網設備安全性是一個主要措施,因為它們是一種無需人工干預的云計算技術。其中許多將安裝在公共場所(而不是私人住宅)。因此,它們是以基本的方式創建的,沒有額外的物理安全級別。
(10)不安全的默認設置
一些物聯網設備具有無法修改的默認設置,或者在安全調整方面,運營商缺乏替代方案。初始配置密碼應該是可修改的。在多個設備上不變的默認設置是不安全的。一旦猜測出來密碼,就會被用來入侵其他設備。
如何保護物聯網系統和設備
易于使用的一些工具幾乎不考慮數據隱私,這使得智能設備上的物聯網安全非常棘手。此外,還有軟件接口不安全,數據存儲/傳輸加密不足等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保證網絡和系統安全的步驟:
- 在設計階段引入物聯網安全:如果從一開始,就在設計階段引入物聯網安全策略,則其價值最大。物聯網解決方案中存在風險的大多數問題和威脅都可以通過在準備和規劃期間識別出來得以避免。
- 網絡安全:由于網絡存在任何物聯網設備被遠程控制的風險,因此網絡在網絡保護戰略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端口安全、防火墻和用戶不常用的禁用IP地址來保證網絡的穩定性。
- API安全:復雜的企業和網站使用API來連接服務,傳輸數據,并在一個地方集成各種類型的信息,使它們成為黑客的目標。被黑客攻擊的API可能會導致機密信息的泄露。這就是只有經過批準的應用程序和設備才可以通過API發送請求和響應的原因。
- 網絡分段:如果多個物聯網設備直接連接到Web,那么對企業網絡進行細分是很重要的。每個設備都應該使用它的更小的本地網絡(段),對主要網絡的訪問是有限的。
- 安全網關:在將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發送到互聯網之前,作為安全物聯網基礎設施的附加級別。它們有助于跟蹤和分析進出的流量,確保其他人無法直接接觸到這個設備。
- 軟件更新:用戶應該能夠通過網絡連接或自動化更新來對軟件和設備進行更改。改進的軟件意味著在早期階段加入新的特性,并幫助識別和消除安全缺陷。
- 整合團隊:許多人都參與了物聯網的開發過程。他們同樣有責任確保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安全性。最好是讓物聯網開發人員與安全專家一起從設計階段就共享指導和必要的安全控制。企業的團隊由跨職能的專家組成,他們從項目的開始到結束都參與其中。支持客戶根據需求分析制定數字化戰略,規劃物聯網解決方案,并執行物聯網安全測試服務,以便他們能夠推出無故障的物聯網產品。
結論
為了創建值得信賴的設備并保護它們免受網絡威脅,企業必須在整個開發周期中保持防御性和主動的安全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