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智能建筑生態系統的四個組成部分

作為設施經理,建筑是否具備必要的組件,以便:
- 響應不斷變化的天氣條件,以優化居住者的舒適度并減少能源消耗;
- 預測核心操作組件,如暖通空調系統或關鍵生產設備何時可能發生故障,從而避免停機和緊急維護;
- 改變暖通空調和供暖系統,以反映各個區域的實時占用情況,從而節省能源消耗?
隨著人們對物聯網數據如何影響設施管理的認識不斷提高,智能商業建筑的數量也在增加。2010年,全球智能建筑收集的數據量僅為1.2ZB;到2020年,該數字預計將躍升至37.2。智能建筑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省錢,而且比無連接建筑的市場價值更高,因為它們運行更高效。
許多目前在建的建筑物都將物聯網解決方案作為其初始設計的一部分,但使用合適的組件,我們現在可以將物聯網引入現有建筑物。那么體驗這些好處所必需的智能建筑組件是什么?有四個:物聯網傳感器、分析軟件、用戶界面和連接方式。
1、物聯網傳感器
傳感器是監視環境并記錄信息,或將信息發送到計算機處理器的設備。傳感器通常與放置在建筑物內的接入點通信,然后該接入點與網關通信,該網關聚合傳感器數據并將其發送到云端。
傳感器技術多年來一直在進步,如今,我們可以購買傳感器來監控建筑物的各種情況。在智能建筑生態系統中,一些更常見的監測措施包括:
- 溫度
- 濕度
- 光
- 運動
- 振動
- 空氣質量
- 位置
在購買傳感器時,我們有很多選擇,但為了便于使用和獲得最佳收益,將它們與本文中列出的其他組件捆綁購買是有意義的。在傳感器方面需要考慮的事項有:
電池壽命——不用每年都更換傳感器上的電池。
成本——它們應該相當便宜才能使解決方案具有成本效益。考慮要部署的數量以及傳感器的設計和生產方式,即它們是滿足特殊要求的定制設計還是標準的現成傳感器。
2、分析軟件
一個關鍵的智能建筑組件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傳感器收集數據的軟件。軟件提取并分析數據提供的豐富見解,并幫助確定如何將這些見解轉化為行動。
除了傳感器數據外,我們使用的軟件還可能集成其他數據源,如天氣數據或公用事業費率,以確定行動方案。例如,使用每日天氣數據和公用事業高峰需求信息,該軟件可能會建議在上午10點或11點對建筑物進行超級冷卻,而不是等到下午1點溫度達到最高點。它還將計算出從下午12點到下午3點使用較少電力所帶來的節約。試圖自己將所有數據關聯起來會花費太多時間,我們也更有可能錯過潛在的儲蓄機會。
3、用戶界面
用戶界面就是我們和軟件與計算機屏幕、圖標、顯示器等交互的方式。重要的是,以易于訪問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們提供信息;而且由于數據量可能很大,它也應該能夠有效地處理數據。與其他部分相比,這似乎是一個不太重要的智能建筑組件,但軟件方面的用戶體驗,可能意味著很少使用的系統與廣泛使用的系統之間的差異,這將對系統的成功產生影響。
4、連接性
最后,我們需要一種設備通信和連接到互聯網的方式。連接解決方案包括蜂窩網絡和基于WiFi的網絡選項。基于蜂窩的應用是一種流行的選擇,它們可以遠距離運行,但通常使用起來相當昂貴。另一方面,WiFi是一種局域網,可以在大多數建筑物中提供良好的覆蓋范圍,但出于安全考慮,許多IT部門不愿在其網絡上允許第三方物聯網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