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 機制原理詳解(圖文精選)
本期給大家分享MSTP工作原理。

一、MSTP相關概念
1. MSTP端口類型
MSTP在RSTP的基礎上新增了2種端口:Master端口和域邊緣端口。
MSTP端口類型 | 描述 |
Root Port | 根端口。離根交換機“最近”的端口,收斂后處于forwarding狀態。 |
Designated Port | 指定端口。該端口發送的BPDU優于接收的BPDU,收斂后處于forwarding狀態。 |
Alternate Port | 替代端口,該端口發送的BPDU比從對端交換機接收的BPDU更差,收斂后處于discarding狀態,根端口的備份,根端口失效,該端口立刻變為根端口 |
Backup Port | 備份端口,該端口發送的BPDU比從本交換機其他端口發送的BPDU更差,收斂后處于discarding狀態,指定端口的備份,指定端口失效,該端口立刻變為指定端口。 |
Disabled | 端口失效 |
Master端口 | 域邊緣端口是指位于MST域的邊緣并連接其它MST域或SST的端口。 |
域邊緣端口 | 如果指定端口位于整個域的邊緣,不再與任何交換設備連接,這種端口叫做邊緣端口。 |
說明:
- 除邊緣端口外,其他端口角色都參與MSTP的計算過程。
- 同一端口在不同的生成樹實例中可以擔任不同的角色。
2. MSTP端口狀態
MSTP定義的端口狀態與RSTP協議中定義相同:
STP端口狀態 | MSTP端口狀態 | 描述 |
Blocking | Discarding | 不學習MAC地址 不轉發用戶流量 |
Listening | ||
Learning | Learning | 學習MAC地址 不轉發用戶流量 |
Forwarding | Forwarding | 學習MAC地址 轉發用戶流量 |
MSTP端口狀態和端口角色對應表:

二、MSTP報文格式
MSTP報文類型和STP、RSTP一樣也有“配置BPDU”和“TCN BPDU”兩種,功能實現基本一致,只不過相關字段上有區別。
1. MSTP的配置BPDU
MSTP的配置BPDU叫做MST BPDU。無論是域內的MST BPDU還是域間的,前36個字節和RST BPDU相同。從第37個字節開始是MSTP專有字段。最后的MSTI配置信息字段由若干MSTI配置信息組連綴而成。
MST BPDU報文格式如下:

MST BPDU中主要信息說明如下表:

2. MSTP的TCP BPDU
MSTP的TCN BPDU如下:

字段說明:
- Protocol Identifier:協議號為0
- Protocol Version Identifier:協議版本號為3,表示為MSTP
- BPDU Type:類型字段均是固定值0x80,表示為TCN BPDU
三、MSTP工作原理
MSTP相關工作原理機制如下:
(1) 具備RSTP的快速收斂機制,象RSTP一樣快速收斂;
(2) 基于實例(Instance)進行生成樹計算,并能把VLAN映射到實例中,從而實現基于VLAN的數據分流,具體實現如下:
- 一個交換機最多可以支持65個實例(編號0-64),一個MSTP的實例相當于一個RSTP生成樹
- 一個VLAN只能映射到一個實例中,一個或若干個VLAN可以映射到同一個實例中,實現基于VLAN的負載均衡
- 不同的實例通過實例號區分,缺省所有vlan和實例0映射,實例0強制存在
1. RSTP的不足
以交換機為單位,只有“一棵樹”,只能實現冗余,所有數據只能走單邊,無法實現數據分流,無法充分利用鏈路帶寬:

2. MSTP的工作原理
把用戶VLAN和實例綁定,通過MSTP的多實例實現用戶數據分流,充分利用鏈路帶寬,滿足用戶業務分流的需求

VLAN10對應instance10裁剪的生成樹topo如下:

VLAN20對應instance20裁剪的生成樹topo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