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將在2025年面臨的四大營銷技術燒錢陷阱

從AI內容生成到大規模個性化,技術在連接營銷者與受眾方面持續突破新邊界。
借助GenAI新工具和平臺,以及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營銷規則正在被重新書寫。機遇無處不在,但許多企業仍難以將技術與戰略有效結合,從而推動真正的增長。
在與各類企業合作,幫助他們理解并實施技術戰略的過程中,我見過許多好的做法,也見過不少不當操作,然而,有一些錯誤我屢次看到,如果不及早糾正,必然會帶來問題。
以下是我認為許多企業在今年可能會犯的四個最常見錯誤,以及避免踩坑的建議:
1. 技術驅動而非戰略驅動
Martech(營銷技術)行業蓬勃發展,成千上萬的供應商都宣稱他們的工具是增長的“靈丹妙藥”,但盲目追逐每一個新潮工具,只會導致災難:流程碎片化、數據孤島、昂貴且使用不足的訂閱。
成功的營銷技術創新者會選擇能夠解決業務問題的技術,而不是反過來。2025年,許多企業將爭先恐后地部署最新的“炫酷工具”,而非優先解決行業核心問題。
2. 錯誤管理自然流量下降
過去,營銷人員可以依賴自然搜索和社交媒體流量獲得現成的受眾,但這種時代已結束。AI生成內容的爆發大幅降低了自然覆蓋率,據報道,Instagram帖子平均僅被9.4%的粉絲看到(2021年為22%)。
社交媒體公司和搜索引擎越來越傾向于要求企業付費才能獲得可見度。應對這一變化,需要有機策略與付費活動協調推進,以建立信任、確保真實性,并讓高轉化內容獲得曝光。
3. 忽視零點擊搜索的影響
與自然流量下降密切相關,搜索引擎和網絡巨頭正在將注意力轉向AI。如今,由于搜索結果頁面上的AI內容和信息摘要,僅有58%的搜索會產生點擊。
GenAI的摘要和算法推薦知識框往往包含搜索者所需的全部信息,但搜索者仍可能有購買意圖。因此,“零點擊營銷”成為新趨勢。
傳統SEO策略(如優化落地頁、外鏈和元標簽)可能無法再取得預期效果。品牌需要學會向全新的“裁判群體”傳遞內容價值,包括AI機器人和代理。
這可能意味著結構化內容以便AI能夠提取摘要,也可能意味著在其他渠道提升品牌認知度,讓觀眾看到AI引用的內容時就知道其價值,而無需訪問頁面。
4. 讓AI削弱品牌聲音
GenAI大幅簡化了內容創作,但也可能“過于簡化”。如果企業不投入思考,而只是將內容交給AI生成,結果往往是機械、單一且缺乏真實的人類洞察。
問題在于,人們不會記住AI生成的內容。即便受眾知道內容來源于AI,他們對信息的信任度較低,接受和記憶效果也不佳。
在信息過載和無盡滾動的時代,如果內容聽起來和其他AI生成的博客一樣機械和單調,你的內容將毫無存在感。
盡管GenAI能高效產出博客、社交內容和大規模個性化郵件,但如果缺乏創意人類監督和品牌管理,它可能弊大于利。
GenAI是強大的工具,但它只能輔助,而不能替代人類的創意與戰略判斷。要讓AI真正為營銷增值,企業必須確保技術使用以戰略為導向、結合品牌聲音,并通過創意人類干預保持內容的獨特性和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