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一地雞毛!
2025 年的 React,依然是前端圈里最受歡迎的框架,用戶群龐大、市場地位穩固。但與此同時,社區的氛圍卻變得微妙——質疑和分裂的聲音越來越多。
從 React Server Components(RSC)的落地困難,到 Vercel 影響力的爭議;從生態疲勞,到“官方推框架”的反感情緒,開發者們的討論正映射出 React 社區的深刻變化。
Vercel 的影響力爭議
“React 被接管了嗎?”
在不少討論里,最常見的一句話是:“React 已經被 Vercel 接管了。”
這種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
?React 團隊里有多人加入了 Vercel;
?RSC 的設計和 Next.js 深度綁定;
?React 官方文檔里,把 Next.js 放在了最推薦的位置。
這讓很多人擔心,React 的方向會不會被一家公司的商業利益牽著走,失去開源的中立性。
商業動機的疑慮
進一步的爭議在于:
?React 的路線圖是否更多在服務商業需求?
?其他框架是否會因此處于不利位置?
?技術決策是否還能保持獨立和透明?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其實是“因果倒置”。不是 Vercel 控制了 React,而是 React 的演進目標和 Vercel 的產品方向剛好契合。
RSC:承諾與現實的落差
技術復雜度超乎預期
RSC 本來被寄予厚望,說是能簡化 React 應用。可真正落地后,很多團隊卻發現:它讓項目變得更復雜了。
主要問題有:
?理解難:要同時考慮服務端和客戶端的執行環境,心智負擔陡增;
?場景有限:能真正發揮優勢的場景并不多,很多項目用不上;
?調試困難:現有調試工具在混合架構下不好使,開發體驗很差。
換句話說,RSC 并沒有帶來“更簡單”的開發體驗。
“單一實現”的困境
目前,Next.js 幾乎是唯一一個真正支持 RSC 的生產級框架。這讓不少人感到擔憂:
?會不會陷入對單一框架的依賴?
?其他框架跟進困難,生態創新被限制?
?老項目要遷移 RSC,需要巨大改造成本?
在很多人看來,RSC 更像是“Next.js 專屬功能”,而不是 React 社區的通用方案。
框架“強推”引發的反感
過去,React 的態度是“你可以選擇任何工具”。而現在,官方文檔里已經明確傾向于推薦全棧框架。
表現包括:
?把單頁應用(SPA)稱為“不尋常的約束”;
?用上了“我們無法阻止你”這樣的表述,讓人覺得帶點輕視;
?像 Vite 這樣的工具,被放在角落(后來因為社區爭議越來越大,React 最終妥協,添加了 Vite)。
問題是,社區需求本來就是多樣化的:
?初學者:框架反而加大了學習門檻;
?企業項目:受限于后端架構或合規要求,未必能引入全棧框架;
?小型項目:為了一個簡單頁面,卻要引入一整套重量級框架,顯得過度工程。
這種“一刀切”的推薦方式,自然會讓部分開發者覺得被忽視。
生態的疲勞感
React 的生態一度被人夸“選擇多”,現在卻成了讓人頭大的問題:
?選擇困難:路由、狀態管理、樣式方案……隨便一個環節都能挑出十幾種,選來選去浪費不少時間;
?升級焦慮:依賴更新太快,三個月前裝的庫現在可能就沒人維護了;
?技術債務:所謂的“最佳實踐”一年能換好幾次,項目被迫跟著不停重構。
不少人感嘆:React 已經很久不是當年那個“輕量、好上手”的工具了。
溝通上的問題
除了技術,大家對 React 團隊的溝通方式也頗有微詞:
?反饋經常遲遲沒人回應;
?一些重大決定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就直接拍板;
?團隊里也缺少專門做開發者關系的人。
更別提 RSC 了,官方文檔幾乎沒怎么解釋,絕大部分資料還是第三方寫的。結果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問題都搞不清楚:RSC 到底是啥?能干嘛?適合什么場景?
開發者真正想要的
說到底,大家的訴求并不復雜,主要就三點:
1.簡潔:別讓心智負擔越來越重,能專心寫業務就好;
2.穩定:別讓版本、架構一年三變,學到的技能最好能用久一點;
3.清晰:把文檔寫完整,把路線圖說清楚,讓人知道該怎么走。
最后的想法
React 現在遇到的這些矛盾,其實是任何一個開源項目在做大之后都可能碰到的陣痛。
從最初的 UI 庫,到如今往全棧框架轉型,React 的復雜度肯定會上升,分歧也會越來越多。
未來能不能繼續穩住地位,就看幾個關鍵點:
?技術創新和社區團結之間怎么平衡;
?進步和穩定之間怎么取舍;
?商業力量和開源中立之間怎么畫界限。
React 依舊是前端領域最重要的玩家,但當越來越多開發者說出那句:“React 很好,只是它可能不再適合我。” ——或許就是現在社區真實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