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云昭
一覺醒來,又是amazing的一天!芯片三巨頭,一家竟然入股另一家了!
昔日競爭對手,一朝握手成盟友!妥妥一件芯片界的地震級大事。
三國敘事,不斷上演。雙英這次可以說是破天荒的要做一件雙贏的事!
1.50億美元合作,兩家股價飆漲
就在幾個小時前,英偉達黃仁勛與英特爾CEO陳立武,兩位相交30年的老朋友宣布了一個地震級的大事:
英偉達將投資英特爾 50 億美元!
圖片
在雙方宣布合作后的一次電話會上,黃仁勛非常興奮:“我們認為這將是一筆非常了不起的投資。”并表示,這筆 50 億美元的投資與技術合作,是他與英特爾 CEO 陳立武近一年的溝通成果。
而陳立武也非常開心地在X上發布了為數不多的帖子。
很高興能與我的好朋友 Jensen 攜手,共同開發多代定制的數據中心與 PC 產品!
我們的合作將英特爾和英偉達的優勢結合在一起,為客戶帶來價值 —— 同時也展示了 x86 架構和 NVLink 在塑造未來 AI 基礎設施與個人計算中的關鍵作用。
圖片
據英特爾首席營收官 Greg Ernst 在 LinkedIn 透露,其實這筆交易早在上周六就已經正式達成了。根據合作協議:
- 英偉達將與英特爾合作,開發數據中心的 AI 系統,把英特爾的 x86 CPU 與英偉達 GPU 和網絡結合。
- 英特爾還將銷售集成英偉達 GPU 的 PC 和筆記本 CPU。
簡單理解就是:英偉達幫英特爾合作開發AI系統,英特爾將在自家CPU上集成英偉達的GPU。
消息公布后,英特爾美股盤前一度暴漲30%。
圖片
而英偉達的另一個競爭對手AMD跳水,跌幅超過4%。
圖片
這筆投資凸顯了硅谷格局的變化。自 2022 年底 OpenAI 推出 ChatGPT 引爆 AI 浪潮以來,英偉達股價五年間上漲 1348%,市值突破 4.25 萬億美元;而英特爾股價同期下跌 31.78%,市值僅為 1430 億美元。
2.計劃具體細節流出
在此消息公布前,Tom’s Hardware 采訪了英偉達代表,了解了更多公司未來計劃的細節。
這些產品包括:
- 面向消費級游戲 PC 市場的 Intel x86 RTX 系統級芯片(SoCs) —— 將英特爾 x86 CPU 與英偉達 RTX 圖形芯片小芯片(chiplet)深度融合。
- 面向超大規模與企業客戶的 AI 產品 —— 英偉達將由英特爾定制制造專用 x86 數據中心 CPU。
英偉達公布了一個正在計劃的合作案例。
目前微軟使用的英偉達 NVL72 系統搭配的是基于 Arm 的 CPU,而非英特爾的 x86 CPU。黃仁勛在電話會上表示,未來英偉達將在其 NVLink 機柜中支持英特爾 CPU:
“我們會從英特爾采購這些 CPU,并把它們與我們的超級芯片連接,構建計算節點,再集成進機架級的 AI 超級計算機。”
此外,英偉達還將為英特爾的 PC 與筆記本芯片提供 GPU 技術,這一市場長期被忽視。據黃仁勛估算,兩家公司合作涉及的市場規模總計 500 億美元。
而在資本層面,英偉達還將以每股 23.28 美元的價格購買 50 億美元的英特爾普通股,約占英特爾 5% 股權。
但是,對于具體新產品何時面世,暫時不得而知。
英偉達方面表示,目前雙方的合作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具體的產品發布時間表和規格將在未來公布。考慮到新處理器研發通常需要較長周期,合理的預期是這些產品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真正推向市場。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英偉達入股英特爾,并不存在兩家公司融合成一家了。
兩家公司都強調,此次合作不會改變各自的獨立發展戰略。
3.“事出反常”,“雙英”各自的雙贏考量
很明顯,如今的PC市場已經迎來了GPU時代的新敘事。這也是兩家合作的大背景。
具體來看,PC市場我們肉眼可見,各大品牌商都在推出各自的AI推理算力,只有CPU+GPU 融合這一條路徑,才能促成性能更強、有望突圍增長困境的新形態產品。
再來看數據中心:不管是AI 訓練還是推理, CPU+GPU 協同的旋律也日趨明顯。尤其是預訓練的規模定律撞墻的語境中,英偉達希望掌握更多在 CPU 方面的話語權。
科普一下,如今,AI 基礎設施(例如微軟剛宣布斥資 40 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往往需要 每 1 個 CPU 配置 2 個或更多英偉達 GPU。
此外,在制造環節:英偉達一直依賴臺積電代工,這次的合作和明顯產生了新可能:
- 英偉達顯然不可能馬上擺脫臺積電,但它可以通過引入英特爾的封裝,逐步把供應鏈多元化。
- 對英特爾來說,即便沒拿下英偉達的代工訂單,封裝環節也能插上一腳,建立合作關系
當然,英特爾還有一個讓英偉達垂涎的地方:在中低端本地推理服務器市場方面,英特爾擁有著龐大的安裝基礎和分銷渠道。
當然對于英特爾而言,光是英偉達的技術與AI界霸主的影響力帶來的好處,足矣。
4.芯片代工的格局會有變化?
所以說,這次合作,如果說對AMD的影響是明線,那么對于臺積電的影響則是暗線。
最大的疑問是,英偉達會不會在英特爾的晶圓廠進行生產。
這筆投資主要聚焦英偉達與英特爾的產品部門,而非英特爾代工業務。但雙方并未排除未來在代工上的合作可能。
黃仁勛說,英偉達目前主要由臺積電制造芯片。這次合作將采用英特爾的先進封裝工藝,用于將多個芯片組件整合進單一器件中。
在本周四的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問到了這個問題。黃仁勛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非常機敏:
今天的新聞是關于CPU的,而不是這些芯片的具體生產方式或地點。
英偉達方面稱,只要是英特爾芯片的供應商,英偉達就會成為英特爾芯片的大買家。
5.接下來,不妨關注AIPC
對于我們開發者而言,這場合作會給業內帶來什么呢?
首先,最大的一個信號是,老黃開始沖鋒消費端了。(體感上,企業端的增速日趨飽和。)
其次,消費端最大的看頭當然還是AI PC。(目前從Meta的AI眼鏡表現看,應該還不足以支撐PC的規模和體量。當然,AI手機還是得看蘋果、谷歌和華為、小米了。)
兩年前被追捧的AIPC,再度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分析認為,CPU+GPU的組合可能在PC生態系統中創造強大協同效應和優勢。
對英偉達而言,開發自有Windows-on-ARM處理器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對英特爾而言,在GPU領域建立競爭優勢困難重重。
所以,兩者這次的聯盟,究竟能否加速這一進程,還是絕對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