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種攻擊 ! 高級運維還不懂 , 就 OUT 了
網絡攻擊的復雜性和頻率不斷增加,作為企業IT運維的重要防線,高級運維人員必須掌握多種常見網絡攻擊的原理、危害與防御方法。下面是21種經典的網絡攻擊, 希望大家可以學到一點點。

一、資源耗盡類攻擊
這類攻擊旨在消耗計算資源和網絡帶寬,使目標系統失去對外服務能力。
1. 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
攻擊者操控大量設備向目標服務器發送海量請求,導致網絡堵塞或系統癱瘓。應對措施:部署流量清洗設備、使用負載均衡技術以及設置彈性帶寬。
2. 暴力破解(Brute Force)
利用工具快速嘗試大量用戶名和密碼組合,暴力獲取賬戶訪問權限。應對措施:啟用多因素認證(MFA)、強密碼策略和登錄失敗鎖定規則。
3. 密碼噴射攻擊(Password Spraying)
使用少量常見密碼嘗試登錄多個賬戶,避免觸發鎖定策略。應對措施:檢測異常登錄嘗試,禁止默認密碼,推行復雜和定期更新的密碼政策。
4. 重放攻擊(Replay Attack)
攻擊者捕獲網絡通信中的合法數據包并重新發送,偽裝成授權操作。應對措施:增加時間戳驗證、防止會話劫持,使用加密協議(如TLS)。
二、數據竊取與欺騙類攻擊
這些攻擊手段旨在竊取敏感數據或偽裝成用戶或系統進行欺詐。
5. 網絡釣魚(Phishing)
通過偽造可信來源的郵件或信息,引誘用戶泄露敏感信息或點擊惡意鏈接。應對措施: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培訓,啟用郵件過濾機制,部署反釣魚策略(如DMARC)。
6. 魚叉式釣魚(Spear Phishing)
針對個人定制的復雜釣魚攻擊,通常利用個人信息提高可信度。應對措施:避免公開敏感信息,加強身份驗證流程。
7. 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MitM)
攻擊者通過劫持網絡通信,攔截或篡改數據(如公共WiFi下)。應對措施:使用VPN加密通信、部署HTTPS協議,監測非預期證書。
8. DNS 劫持(DNS Hijacking)
攻擊者篡改DNS解析結果,將用戶引導至惡意網站。應對措施:部署DNSSEC、確定安全DNS服務,監測域名解析記錄異常。
9. 憑證填充(Credential Stuffing)
利用泄露的賬戶憑據嘗試訪問其他系統,針對用戶復用密碼的行為。應對措施:強制唯一密碼策略,檢測重復登錄嘗試,啟用 MFA。
10. 社會工程學攻擊(Social Engineering)
利用心理操縱欺騙用戶提供敏感信息(如冒充技術支持人員)。應對措施:要求嚴格驗證身份、定期進行員工防騙演練及教育。
三、漏洞利用類攻擊
直接針對系統、安全軟件或應用程序中的已知或未知漏洞,進行入侵或破壞。
11. SQL 注入(SQL Injection)
向應用程序的輸入字段插入惡意SQL代碼,竊取、修改或刪除數據庫數據。應對措施:使用參數化查詢,限制數據庫賬戶權限,嚴格驗證用戶輸入。
12. 跨站腳本攻擊(XSS)
在網頁中嵌入惡意JavaScript,當用戶訪問頁面時執行,從而竊取Cookie或會話。應對措施:啟用內容安全策略(CSP),編碼所有用戶輸入和輸出。
13. 跨站請求偽造(CSRF)
利用用戶當前的登錄狀態,誘使其瀏覽器發送未經授權的請求。應對措施:添加唯一CSRF令牌到關鍵操作請求中,并在執行請求時驗證。
14. 服務器端請求偽造(SSRF)
欺騙服務器發起請求,攻擊者可能利用其訪問內部網絡或敏感數據。應對措施:禁止外部的任意URL訪問,構建嚴格的出站請求規則或代理。
15. 文件包含漏洞(File Inclusion)
利用文件路徑處理錯誤,加載惡意或者意外的文件。應對措施:使用白名單路徑,限制動態加載功能,避免暴露目錄結構。
16. 零日攻擊(Zero-Day)
利用仍未修復的漏洞,不斷發起具有破壞性的攻擊。應對措施:部署入侵檢測系統(IDS)和入侵防御系統(IPS),定期更新系統。
四、高級持續性威脅類(APT)
這類攻擊通常由具有資源和技術能力的組織策劃,針對特定目標進行長期入侵。
17. APT 攻擊(高級持續性威脅)
高級攻擊者通過多階段方式滲透系統,竊取機密或破壞操作能力。應對措施:建立威脅情報驅動的防御策略、全天候監控網絡活動。
18. 供應鏈攻擊(Supply Chain Attack)
攻擊者通過供應鏈節點(如軟件供應商)注入惡意代碼對目標進行攻擊。應對措施:嚴格審查供應商代碼,實施完整性檢查和簽名驗證機制。
19. Pass-the-Hash 攻擊
利用Windows系統的密碼哈希值,在網絡中模仿已授權用戶進行操作。應對措施:禁用NTLM,啟用Windows Credential Guard,加強權限審核。
20. 黃金票據攻擊(Golden Ticket Attack)
攻擊者通過獲得控制域控制器(域控)關鍵賬戶,完全操控域環境。應對措施:定期更換KRBTGT賬戶密碼,監測異常的Kerberos活動。
21. 容器逃逸(Container Escape)
攻擊者繞過容器的限制,直接訪問宿主機權限。應對措施:限制容器運行權限,及時更新運行時環境,創建隔離執行機制。
掌握網絡攻擊理論的同時,高級運維人員更需著眼于以下關鍵防御行動,確保多層次安全能力。
- 配置最小權限管理:梳理系統權限分配,嚴格遵循只分配完成任務所需的最低權限原則,不定期進行審計。
- 網絡分段與隔離:通過VLAN劃分網絡,將核心業務與非關鍵系統隔離,防止攻擊橫向移動。
- 日志集中化與關聯分析:部署集中日志存儲和分析系統(如SIEM),定期檢查異常行為記錄。
- 定期漏洞掃描與補丁管理:使用專業工具(如Nessus、Qualys)進行漏洞檢測和修復策略閉環管理。
- 強化備份及演練:實行3-2-1備份策略(3份副本,2種媒介,1份離線),并每季度開展恢復演練。
- 培養安全意識文化:定期組織安全技能培訓和團隊模擬演練,將安全理念滲透至工作流。
在網絡攻擊不斷演進的背景下,高級運維不僅要面對傳統攻擊手段,還需警惕新興高級威脅。真正的網絡安全實力,源于持續學習、快速響應以及從每一次演練中提煉防御策略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