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視頻9個看走眼:連真視頻都打Sora水印碰瓷,這世界還能信啥?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標題就是「中俄混血女明星回應(yīng)地下室打婆婆傳聞」,試問誰看了這個標題能不燃起熊熊的八卦之心?

視頻來源:B 站 up 主流行音樂研究院
這個一口機車味、白眼翻上天的女星到底是誰?我拿著視頻在編輯部問了一圈,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有同事看出了端倪,后面的簽名板、話筒上媒體 logo 全是鬼畫符,又是 AI 的手筆。
這類 AI 造假視頻看多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沖浪,看啥都像 AI 生成的。
上周末在群里刷到一個飛機行李架起火的視頻,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咦,假的吧?畢竟故意模糊畫質(zhì)一直是 AI 造假視頻慣用伎倆。

直到它登上了微博熱搜,臉被打的 piapia 響。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真假難辨的視頻,給我們的生活造成諸多困擾。Tiktok 博主 @tkp..1001 制作了一系列 Real or AI 視頻,測測你猜對了幾個?

這里面有些 AI 視頻挺好識別,主要看細節(jié),比如 AI 生成的打糕視頻木槌多次打到手,或者畫質(zhì)過于高清,抑或是動作沒有起伏變化總是不斷重復(fù)。
不過壽喜火鍋、烤面包等視頻辨認難度極大,AI 對于細節(jié)的把控很精準,而且這還是在有參照物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如果是在抖音「為你推薦」頁面隨機刷到這樣的視頻,大多數(shù)網(wǎng)友不會去質(zhì)疑它。

以目前 AI 技術(shù)的發(fā)展速度來看,AI 生成的視頻必須得強制打水印,否則一旦濫用,極有可能導(dǎo)致假信息的泛濫,甚至引發(fā)社會信任危機。

今年 3 月 14 日,國家網(wǎng)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四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nèi)容標識辦法》,要求所有 AI 合成內(nèi)容都必須依法打「電子水印」,并已于 2025 年 9 月 1 日開始施行。
此前 OpenAI 推出 Sora2 也采取給生成視頻打水印的方式。

但總有些人看熱鬧不嫌事大。他們開始給真實視頻打上 Sora 水印,冒充 AI。(這個世界顛的我無法想象。)
這是一個名為「Sora Maker」的外國免費網(wǎng)站,我們只需要把一段真實的視頻上傳到該網(wǎng)站,它就能給打上 Sora 的水印,毫無破綻。

比如,我們上傳前文中的飛機行李架起火的視頻,不到 30 秒就打上了 Sora 水印,是不是相當離譜?

還有白頭鷹俯沖抓魚的真實視頻,一旦打上水印,很容易讓人誤解成 AI 生成的。

我們也曾摸索出鑒別 AI 視頻和圖像的邪修大法,現(xiàn)在大多失效。
比如以往 AI 生成的視頻中人的眼睛可能會不自然閃爍、嘴巴和語音不匹配,或者背景細節(jié)出現(xiàn)不合常理的扭曲,但經(jīng)過幾個月的技術(shù)迭代,這些問題幾乎被攻克。
我們有時還會通過時長來判斷,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主流 AI 視頻生成模型生成的單條視頻最長時長也就 10s,但自從有了首尾幀續(xù)寫功能,理論上生成的視頻可以無限長,因此這也不是特別靠譜的鑒定指標。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發(fā)展 AI 鑒定技術(shù)已經(jīng)迫在眉睫,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 AI 鑒定工具,但準確率飄忽不定。我們簡單羅列幾個。
1. AI or Not
- 鏈接:https://www.aiornot.com/dashboard/home
AI or Not 是一款用于檢測是否為 AI 生成內(nèi)容的工具,它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判斷圖像、文本、音樂、聲音和視頻是否由 AI 生成。具體而言:
- 圖像檢測:AI or Not 通過分析真實圖像和 AI 生成圖像之間的像素模式差異來判斷圖像是否是 AI 生成的。
- 文本檢測:它會分析文本中的單詞、詞組和句子結(jié)構(gòu),從而辨別文本是由人類寫的還是由 AI 生成的。
- 音樂和聲音檢測:AI or Not 會分析音頻的頻率,并將其與真實的音樂或人聲的模式進行對比,從而判斷音頻是否由 AI 生成。
- 視頻檢測:AI or Not 會將視頻拆分為單獨的幀,分析每一幀及其相關(guān)聲音,來判斷視頻內(nèi)容是否為真實的。
據(jù)官方介紹,AI or Not 在一個公開數(shù)據(jù)集上測試時準確率達到了 98.9%。
該工具可以免費檢測 5000 字文本和 10 張 AI 圖像及 DeepFake,視頻、音樂檢測則需要付費。

2. CatchMe
- 鏈接: https://catchme-ai.com/
CatchMe 是一款支持圖片、視頻和音頻檢測的 AI 生成內(nèi)容檢測工具。其視頻檢測功能能夠分析視頻內(nèi)容,判斷是否存在 AI 生成的畫面或元素,提供具體的概率值,幫助用戶識別 AI 生成的視頻。
該工具是免費的,我們上傳一個 AI 視頻測試了下,但它檢測出來的 AI 生成概率為 0%,準確率不太高。

3. Deepware Scanner
- 鏈接: https://deepware.ai/
這是一款專注于深度偽造視頻檢測的工具。用戶可以上傳可疑視頻,系統(tǒng)將分析視頻內(nèi)容,判斷其是否經(jīng)過 AI 合成或篡改。
這款檢測工具雖也免費,但時常顯示「無法掃描」。

4. Google SynthID Detector
- 鏈接:https://deepmind.google/science/synthid/
這款檢測工具我們之前介紹過。
它是 Google DeepMind 和 Google AI Labs 推出了一款多模態(tài) AI 內(nèi)容鑒偽工具,用來識別谷歌旗下生成式 AI(如 Gemini、Imagen、Lyria、Veo 等)所「生成」或「編輯」的圖片、視頻、音頻、文本中是否帶有 SynthID 水印,幫助用戶快速判斷內(nèi)容是否來自谷歌 AI 模型。
換句話說它不是通用 AI 鑒定器,只是幫你確認「是不是用了谷歌 AI」的工具。
總體來說,這些 AI 檢測器各有各的局限性,AI 檢測技術(shù)的發(fā)展還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