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貶值速度是創收速度的兩倍,美國3萬億美元狂砸AI基建靠譜嗎?

未來5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預計將達到3萬億美元。雖然許多人擔心行業已經出現泡沫,但目前這一判斷仍存在爭議。在資本市場,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微軟與蘋果的市值也達到4萬億美元。OpenAI估值超過5000億美元,微軟持有OpenAI大量股份,這些股份估值1000億美元。如果OpenAI上市,市值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整個市場一片繁榮。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一些地區和城市。威爾士紐波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紐波特郊區有一座散熱器舊工廠,微軟正在那里建設數據中心。該市官員迪米特里?巴特魯尼(Dimitri Batrouni)表示:“像我們這樣的城市應該怎么做才有未來?如果糾結于過去,指望鋼鐵工業回歸,創造1萬個崗位,那是不可能的。微軟數據中心是我們切入未來經濟的一次機遇。”
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持續擴大。未來2年,亞馬遜、Meta、谷歌、微軟這四大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支出將超過750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預測,從現在起至2028年,全球數據中心支出將達到3萬億美元,其中1.4萬億美元來自科技巨頭,這意味著剩余的1.6萬億美元需要通過私人信貸等渠道來解決。
大量數據中心項目具有投機性
私人信貸作為影子銀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許多處于灰色地帶的業務。例如,Meta已通過私人信貸市場融資290億美元,用于建設數據中心。
美國投資公司Manning & Napier認為,當前的熱潮令人難以置信。以紐波特的數據中心項目為例,其成本高達數億美元。上周,加州Equinix公司宣布將投資40億英鎊在英國赫特福德郡建設數據中心。
目前,全球數據中心數量已達到1.1萬個,過去20年增長了5倍,且這一增長趨勢仍在持續。來自房地產服務公司仲量聯行(JLL)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將啟動建設的新數據中心算力約為10GW,完工后耗電量約相當于英國電力需求的三分之一。報告還指出,今年全球將有7GW的新數據中心竣工。目前全球數據中心總產能約為59GW,擴張速度極為驚人。
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新卡萊爾,大片農田在一年之內變成工業園,那里新建了7座數據中心,還有23座正在推進。這些數據中心隸屬于AI企業Anthropic,全部建成后消耗的電力相當于兩個亞特蘭大的總和。
資本市場對AI的熱情異常高漲。自ChatGPT推出以來,標普指數四分之三的漲幅來自AI相關股票。領頭羊英偉達的市值達到5萬億美元,相當于福特市值的94倍。如果將時光回溯到20年前,福特市值曾是英偉達的三倍。目前AI相關支出對美國GDP的貢獻已經超過消費支出,2025年上半年,美國92%的GDP增長來自AI。
與此同時,風險與擔憂也在擴大。美國投資公司DA戴維森的科技研究主管吉爾?盧里亞(Gil Luria)指出:“部分投資者希望將資金投向人工智能,但沒有充分評估風險。他們投資的是一個尚未驗證的領域,資產貶值速度極快。”今年8月,對沖基金創始人哈里斯?庫珀曼在一篇博文中也表示,數據中心的貶值速度將是收入產生速度的兩倍。
Uptime研究所研究執行董事安迪?勞倫斯(Andy Lawrence)對數據中心項目的實際落地情況表示懷疑,他說:“我們要理解的一點是,大量項目具有投機性。許多數據中心在宣布時大張旗鼓,但它們可能永遠不會開工,或者建成后只有部分投入使用。”
讓人看不懂的金融交易
科技巨頭之所以持續大規模投入,很大程度上是擔心落后。按照它們的設想,如果能夠搶占先機,即便行業泡沫破滅,它們也能成為最終贏家。舉債對資產負債表和股東回報有負面影響,隨著AI軍備競賽的升級,一些科技公司開始與私募合作,利用復雜的金融工程規避風險。
具體的操作模式是:私募出資建設數據中心,科技企業支付租金租賃算力,這些租金收入被重新包裝成可以交易的金融工具(本質上是債券)。最近Meta的一些交易就采用了這種方式,資本發行由Meta租金背書的債券,所獲資金被用來建設Meta數據中心。
多份數據中心的租約還能被整合為證券,并根據違約風險分為不同“層級”。對私募股權公司而言,數據中心在2028年前將變成一個規模達8000億美元的市場。
經過華麗的金融包裝后,數據中心同時具備了AI資產和房地產屬性,使得普通投資者難以看清交易的本質,這種情況與20年前的次貸危機有相似之處。
與運河、鐵路等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數據中心的損耗速度極快,芯片等硬件幾年就會被淘汰;而且AI應用的投資回報率正在降低,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風險。
盡管存在諸多擔憂,生成式AI行業的發展速度仍然令人矚目。樂觀者預計,生成式AI(包括聊天機器人、AI代理、圖像生成工具)的營收將從2024年的450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1萬億美元。三年前,該行業幾乎沒有什么收入,現在一年營收已達幾百億美元。
對于美國而言,數據中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它既展示了硅谷的經濟主導地位和野心,也掩蓋了當前的經濟現實。雖然科技股一路狂飆,但科技企業在標普500企業凈利潤中的占比幾乎沒有變化,美國22個州實際上已經陷入或瀕臨衰退。雖然有數據中心為建筑行業提供支撐,但美國制造業并沒有好轉,仍在萎縮。
也許未來某一天AI真的會成為巨無霸產業,但沒有人能給出保證。當前的繁榮能否持續,仍需時間檢驗。(小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