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L 2026新規「避坑」指南:參會非必須、原稿將公開、互審設上限
要投 ICML 2026 頂會的小伙伴需要注意了,論文征集有了新規,包括但不限于:
- 論文被接收的作者可選擇是否參會;
- 已接收論文的原始提交版本將被公開;
- 互審論文的數量有了限制。

ICML 2026 征稿新規
ICML 2026 將于 2026 年 7 月 7 日至 12 日在韓國首爾舉辦,屆時所有論文將采用雙盲審稿機制,最終被錄用的論文將在大會上進行展示。
投稿須以單個文件形式提交,具體要求如下:
- 正文部分最多 8 頁;
- 參考文獻、影響聲明和附錄部分頁數不限;
- 補充材料不再設單獨提交截止日期。
注:論文被錄用后,作者可在最終版本中為正文部分額外增加 1 頁。
政策變更:論文被接收后,作者可選擇是否參會
在論文錄用通知發出后,作者需在指定日期前決定:是否選擇親自到會現場進行報告,或僅將論文收錄至會議論文集(不進行現場展示)。
無論作者選擇哪種方式,所有被錄用的論文在論文集中的待遇完全相同,這些論文都將有資格參與 ICML 獎項評選。
對于僅選擇論文收錄(不參會展示)的論文,應至少有一位作者完成線上注冊(virtual registration)。
政策變更:除定稿版本外,將公開論文的原始投稿版本
對于所有被錄用的論文,除了最終的定稿版本之外,大會還將公開以下內容:
- 原始投稿版本(包括補充材料);
- 匿名評審意見;
- 元評審(meta-reviews);
- rebuttal;
- 以及評審人與作者之間的討論記錄。
此外,被拒稿的論文作者也可以選擇是否公開他們的原始投稿版本、評審意見、元評審、rebuttal 以及評審討論記錄。
不僅如此,ICML 2026 還提出了其他要求:
- 同一個人不能被太多論文同時指定為互評人;
- 將更新評審過程中使用 AI 工具的相關政策(具體細節將于稍后公布)。
凡是不符合上述規定的論文,將直接拒稿且不進入評審環節。
征稿主題
ICML 2026 征稿主題包括:
- 通用機器學習(主動學習、聚類、在線學習、排序、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和自監督學習、時間序列分析等)
- 深度學習(架構、生成模型、理論等)
- 評估(方法論、元研究、可復現性和有效性、人機交互等)
- 機器學習理論(統計學習理論、多臂老虎機算法、博弈論、決策理論等)
- 機器學習系統(改進的實現和可擴展性、硬件、庫、分布式方法等)
- 優化(凸優化和非凸優化、矩陣 / 張量方法、隨機方法、在線方法等)
- 概率方法(貝葉斯方法、圖模型、蒙特卡羅方法等)
- 強化學習(決策與控制、規劃、分層強化學習、機器人學等)
- 可信機器學習(可靠性、因果關系、公平性等)
- 應用驅動型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社區感興趣的創新技術、問題和數據集,以及最終用戶在醫療保健、物理科學、生物科學、社會科學、可持續發展和氣候等領域的應用需求)
重要日期
首先是論文各部分的提交截止日期:
- 提交網站開放日期:2026 年 1 月 8 日(這也是建議的 OpenReview 賬戶創建截止日期,對于尚未擁有 OpenReview 賬戶的作者來說請提前注冊,否則無法保證賬戶及時激活)
-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6 年 1 月 23 日
-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6 年 1 月 28 日
提交網站: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ML.cc/2026/Conference
需要注意的是:摘要和論文提交截止日期為「嚴格截止」,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延期。
摘要 / 標題 / 作者身份修改:
- 作者須在摘要提交截止前填寫完整標題、作者名單和摘要;
- 標題與摘要可在全文提交截止前修改,但若「占位」式摘要在全文階段被大幅改寫,可能會被直接移除而不予審查;
- 摘要截止后,作者名單不可新增或刪除,但允許調整順序。若確需修改作者名單,須書面說明并經項目主席批準,僅在特殊情況下獲準。
評審機制
互審要求:ICML 要求作者參與評審工作,設有兩項要求:
1. 每篇論文的互審要求:
- 所有提交必須至少有一位作者同意擔任 ICML 的審稿人,指定的作者應具備「同行評審常見問題解答」中定義的審稿資格;
- 今年新規:一位作者最多只能在其本人的 2 篇提交中被指定為互審審稿人;
- 例外情況:如果所有作者均不符合資格,或者所有合格作者均已擔任 2 篇提交的互審審稿人,或正在擔任 ICML 2026 的 SAC(Senior Area Chair,高級領域主席)、AC(Area Chair,領域主席)或其他組織職務,則該提交可豁免此要求。在提交摘要時,系統會要求指定一位作者履行該義務或聲明豁免。
2. 每位作者的互審要求:
- 若某作者有 4 篇或以上投稿,則必須擔任 ICML 評審員(可為其中兩篇論文擔任互評評審員);
- 若評審員短缺,項目主席可將此門檻降低為 3 篇,并提前通知相關作者;
- 例外情況:擔任 AC、SAC 或其他組織角色的作者自動豁免。
需要注意的是:若未滿足互評要求,投稿可能會被直接拒稿。此外,未按時或草率完成評審的評審員,其投稿亦可能被拒。
雙盲評審政策:
- 所有投稿必須匿名化,不得包含任何有意或無意泄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 作者可以將論文發布在 arXiv 等預印本平臺,也可在評審期間進行公開演講,但不得宣傳論文為「ICML 投稿中」;
- 若存在非匿名版本,正式提交版本不得引用或提及該版本。
禁止雙重 / 并行投稿:
- 禁止向多個會議或期刊重復投稿或投稿實質相同的內容,違規將導致稿件被拒或移出會議論文集。不過,在未正式出版的 workshop 上展示的論文不違反該規定。
評審標準:
- 論文應報告原創、嚴謹且對機器學習領域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 所有論點必須以可復現實驗或堅實的理論分析支持,并清晰說明與現有工作的關系與差異。
生成式 AI 使用規定:
- 允許作者使用生成式 AI(如大語言模型)輔助寫作或研究,但作者須對論文內容負全部責任;
- LLM 不能署名為作者;
- 禁止任何形式的「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違者直接拒稿;
- 評審過程中可能會使用 AI 工具輔助,但不會允許完全由 AI 執行評審。
同行評審倫理規范:作者必須遵守標準的科研與評審倫理,包括:
- 禁止抄襲
- 禁止提示注入
- 禁止在評審期間宣傳「正在投稿至 ICML」
- 禁止與評審員、AC 或 SAC 串通以謀取有利或不利評審
需要注意的是,違規者可能面臨制裁或拒稿,其信息也可能被通報至其他學術機構。
影響聲明:
每篇論文須附帶潛在社會影響說明,包括倫理及未來社會影響,該聲明應置于論文末尾獨立部分(與致謝同處、參考文獻之前),且不計入頁數限制。
若研究僅推動機器學習領域進步,可使用如下簡短模板:
「本論文旨在推動機器學習領域的發展。我們認為本研究并無需特別強調的社會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評審員與 AC 可將論文標記為倫理審查對象,嚴重違規者可能因倫理問題被拒稿。
通俗摘要:被接收論文作者需提交簡明易懂的通俗摘要,以便向公眾傳達研究意義。官方將提供具體示例與模板。
可選自評排名:與往年類似,多篇投稿的作者可自愿對其論文進行質量排序。


























